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医院内审工作的途径医院内部审计,其主要审计职能是按照国家法规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不仅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而且间接参与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一、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为医院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服...  相似文献   

2.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目前在我国内部审计主要审查企业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部门资料.  相似文献   

3.
审计对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审计的两个主要目标。前者是指审计中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来评价其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此来揭露和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保护各方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被审计单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后者是指审计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和效益性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正常和符合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供产销等各项活动和人…  相似文献   

4.
企业内部审计是由单位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主要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内审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是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对本部门与本单位及其下属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经济效益所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它既是国家审计的基础,也是部门和单位领导的参谋、助手,从而有力地促进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搞好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董岩 《当代审计》2003,(6):78-78
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下属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和经济效益所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它既是国家审计的基础,也是部门、单位领导的参谋、助手。内部审计作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是一项由单位内部设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专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或缺的制衡机制,一方面它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经常、及时地监督,从而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离任审计。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  相似文献   

9.
一、乡镇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乡镇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可以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帮助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乡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乡镇企业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对本企业及所属单位(含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的财务收支、有关经营管理等进行检查和评价,是对乡镇企业实施内部监督,依法独立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是由本单位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以评价、鉴证和监督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为本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履行职责,而进行的审计活动。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为加强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必须从各单位的内部抓起。内部审计是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监督,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其实质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再监督,和其他管理手段一样,也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而且是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全国80%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内  相似文献   

12.
各市审计局,省直和中央驻鲁有关部门、单位:1998年以来,我省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和广大内审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单位领导重视支持下,在各级审计机关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鼓励先进,充分调动广大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高校内部审计、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及内涵。1、高校内部审计,“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审计》2004,(6):40-41
企业内部审计以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为目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企业经济利益。为此,国家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十五个具体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水平作出了明确规定,作为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应以怎样的政策、程序、措施、方法才能最好地达到规定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而制订并实施的一系列保护经济资源、获得经济信息、调控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并使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内部控制与内审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内部审计发展到了今天,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了。在西方,现代的内部审计以评价内部控制和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为主。内部审计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审计范围,从单纯评估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的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规朝着经营管理的纵深方向扩展。其作用也从单纯查错防弊的防护性作用向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设性作用延伸。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里希 《陕西审计》1995,(3):11-11
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我国的审计包括三种类型,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是从属于本单位的独立的审计机构或者专职的审计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定,对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以评价、监督本单位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为本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有效的履行职责,而从全面控制的角度提供信息和建议的一种专门活动。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为了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九种意识。1、 服务意识。即为本单位提供服务的观念。内部…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内部审计在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各种因素限制着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索丽娟 《铁道财会》2004,(Z6):50-51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其在企业管理、会计和审计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可见构建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未报告,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新形势下,应当怎样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呢?我们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