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件     
银监会起草《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月16日,为规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经营,银监会起草《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禁止将授信资金、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和筹集的他人资金等用于发放委托贷款。《办法》明确委托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业务,商业银行履行相应职责,收取代理手续费,但不承担信用风险,强调商业银行严禁接受国家规定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银行授信资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委托贷款和信托公司信托贷款,业务性质类似,而经营状况迥异。本文从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在法律概念上的异同入手,分析了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业务经营模式的不同,提出了商业银行可以借鉴信托贷款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委托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流动资金贷款审慎经营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银监会于2010年2月12日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办法将对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就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新规定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新规定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银监会于2010年2月12日发布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办法将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就个人贷款管理新规定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个人贷款管理新规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银监会于2010年2月12日发布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办法将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就个人贷款管理新规定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理解个人贷款管理新规定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委托贷款和信托公司信托贷款,业务性质类似,而经营状况迥异。商业银行可以借鉴信托业的运作手法,大力发展委托贷款业务。从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在法律概念上的异同入手,分析了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业务经营模式的不同,提出了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委托贷款的业务手段进行信托混业经营尝试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人民银行制定《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办法》,2004年6月2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地储备贷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通[2004]75号),基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和风险控制的双重考虑,各商业银行普遍对该业务采取了“收权严控”的态度。该品种的收缩使地产融资渠道趋于狭窄,融资时点后移。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办法的核心问题在于该贷款品种的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的“难点”其实在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手段与目前土地制度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贷款新规”是2009年7月份以来,银监会先后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统称。银监部门视“贷款新规”的出台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的初步构建和完善.是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由此可见,“贷款新规”的实施影响非同一般。本文从落实“贷款新规”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正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应对贷款损失的第一道防线,是保障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石。2011年7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自2012年起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前者以2.5%为基本标准,后者以150%为基本标准,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这是中国银行业贯彻落实"巴塞尔协议"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动态拨备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融》2009,(1):6-6
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并购贷款方面科学创新,满足企业和市场日益增长的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朱克鹏 《新金融》2001,(4):30-32
去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在报人民银行备案后可以开办委托贷款业务,这标志着已停力多年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得以恢复。此项业务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借款人、担保人等多方当事人和委托、借贷、担保等复杂法律关系,实践中曾产生大量纠纷。由于商业银行部分业务人员对委托贷款业务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且在具体业务操作上不够规范,造成银行在委托贷款纠纷中被法院判令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至今令不少商业银行对恢复开办此项业务仍心存疑虑。本拟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结合商业银行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的实践,对委托贷款业务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贷款业务的市场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开展大致从1992-1993年起步,以人民银行1999年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个人住宅贷款管理办法及<关于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正在由以前的生产性贷款为主向以生产和消费性贷款并重,由以前的以国有企业贷款为主向国有企业兼顾其它企业和个人贷款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严格执行放贷条件,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固定资产贷款审慎经营管理,促进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健康发展,银监会于2009年7月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就该<办法>出台的背景、作用以及商业银行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期商业银行正确适用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新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7月至今年2月陆续颁布实施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这四项贷款新规的出台有效补充了新形势下传统《贷款通则》执行中无法解决的、变化发展的商业银行审慎信贷管理的需求,是革命性的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切实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拉动作用,2009年底到2010年初,银监会相继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4个规范性文件及"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下简称"贷款新规"。这些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对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促进银行实现贷款精细化和全流程管理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本文阐述了"贷款新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揭示了"贷款新规"在基层执行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效落实"贷款新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监管力度。本文拟从分析两个《办法》的立法宗旨及核心内容出发,提出了两个《办法》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的影响及对策,以防范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6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首次从监管层面明确了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条件和要求,为并购活动当事人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也对我国习惯于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19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内外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践中的良好做法逐步纳入法制化,是一项银行业贷款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本文首先在比较《办法》与《贷款通则》的基础上,分析《办法》在哪些方面完善了《贷款通则》和《办法》的最大亮点;其次,结合《办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办法》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监管部门可能遇到的挑战,最后为金融机构正确执行《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银监会先后下发《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6号)、《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贷款抵押的实施意见》(银监发〔2013〕32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3〕43号),推动银行业务规范开展新型抵质押贷款业务。为了解辽宁省城商行新型抵质押贷款业务开展情况,笔者近期开展了调查研究。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陆续出台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统称为"三个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