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试论企业内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由劳,资双方构成的利益同体。企业存在与发展所需的经济利益是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实现,因而效率在企业内部伦理关系中占据首位置,投资者在处理与员工的伦理关系时,要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把握好自利与互利、民主与集权、权力与权威的尺度;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不仅是一种管理技巧,而且是一种企业和经济伦理理论。其含义是指能够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个人与团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利益相关者以经验主义的事实为基础,集中于参与者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力方面;狭义的利益相关者则以合法性原则要求为基础,合同、法律和道德义务成为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依据。其伦理维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对待、双边互求的平等的伦理关系,是一种信任伦理,要求企业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包括道德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具有广泛的公正性。企业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必须认清关系、认定权益并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逐步深化,试图通过明晰产权、规范劳动关系等来促进改革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对所有企业都是有序、公平的市场,不仅需要各种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与逐步完善,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非正式约束环境。而要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尤其是国有企业中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企业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不是独立的权利主体,国家控制所有资源并根据国家的意志,通过“单位制”将其分配给员工,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与劳动者的关系,两重关系的合一使人们习惯从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所有者”地位去解释员工在企业中得到的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合理性。然而,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这种认识看起来是在正面强调了员工“当家作主”的权利,但实际上也从反面肯定了在非国有制企业中,员工“所有者”地位的丧失导致劳动者权力和利益丧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造成劳动权意识的弱化。而在国有企业,这种从所有权解释劳动权的认识会固化和扭曲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我国之所以屡遭反倾销威胁,除了一些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采取歧视性政策和法律的外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因就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虚低,被进口国认为构成了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抛售商品的倾销行为;而产品价格虚低与产品的环境成本缺位有关,产品环境成本缺位又与企业的生态伦理缺失有密切联系。因此,企业经营既要处理好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也要处理好与自然环境的伦理关系,既要追求自身利益,也不能忽视公共利益和生态利益。  相似文献   

5.
浅谈企业人际关系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形式。根据其人际关系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领导间的人际关系、领导与员工的人际关系、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三种类型。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个体差异因素、相似性因素、地域空间因素、利益因素和非正式群体影响因素等。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处理好领导集体关系、协调好领导与员工关系,建立好员工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权力结构、企业文化与员工参与的影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权力结构是企业的正式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相对于权力结构,企业文化是企业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权力结构与战略制定、激励、控制、冲突管理和顾客管理等的关系、企业文化与员工参与的关系,探讨企业权力结构、企业文化与员工参与的影响和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云武 《现代经济》2008,(2):101-101
物业服务作为新兴行业,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态型社区,正确处理好物业服务企业和各个相关利益体的关系,是物业服务工作能否正常顺利开展,物业服务企业的效益能否得到最大化实现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了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在与服务对象沟通时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期能更好地处理企业与业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辨证的角度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包括战略与策略、专业化与多元化、核心竞争力培育、顾客与员工关系的处理以及市场竞争等进行了探索,指出:在企业经营战略与策略关系的处理中,必须重视经营战略的选择,但也不能忽视策略的安排;在经营范围的决策中.应该坚持一业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而在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走相关多元化之路;在相关多元化的道路上,必须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先求强后求大;在发展顾客关系问题上,要超越顾客满意,实现顾客的忠诚;而在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企业在处理竞争关系时,要明确市场不是战场,企业必须学会与竞争者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9.
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是指在私有产权单一的情况下私人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具有私有产权单一化、权力的不对等性和利益分配的独占性等特征,对企业的效率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影响。产权结构、工会协调及政府调节等因素决定了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现实劳动关系中,非公企业不法经营、欺压劳工相当普遍,克扣、拖欠工资并造成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在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直接关系非公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构建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于非公企业实现法治管理,以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都有推进作用.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模式的构建,可以划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应从以下方面把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诚实守信,不为欺诈行为;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行民主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相互尊重,以人为本;依靠和谐理念,增强管理的非权力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相互对等的,是相互选择的博弈。如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相互稳定性的关系?企业对员工要有吸引力,让员工离不开企业;建立相互稳定性关系的制度保障,留住核心员工;如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相互稳定性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观念层面上看,政府权力的宗旨体现为一种价值,是政府价值观的具体化。它体现政府的权力主体是谁,政府的权力为谁的利益、权益服务,这一根本性的价值观。这样,政府权力的宗旨内含着政府权力的伦理精神与伦理品质,也为从伦理视角进一步研究政府权力的宗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企业和谐,贵在人和,而企业人和的关键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建立新型的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应加强制度建设,使新型利益关系制度化;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生活经常化;打造先进企业文化,使和谐理念内在化。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表达为“天秤模型”,强调企业应该在创造经济利润的基础之上,对股东、政府、员工、债权人等相关利益团体,积极承担经济责任、法律法规责任、社会伦理责任、自愿性慈善责任;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采用我国石化塑胶及汽车行业共10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存在为提升企业价值而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制度理论研究中 ,权力与利益关系在各国、各个时期的企业制度发展中表现得非常重要 ,透过权利关系可真实反映企业制度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权利关系在制度理论模式与企业制度实践中的分析 ,提出了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是产权制度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6.
旅游企业伦理规范的有效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经营在21世纪将成为管理理念发展中一个重要趋势,探讨了员工伦理观念的形成以及旅游企业应通过何种途径有效地与员工沟通企业的伦理规律,以达到影响员工伦理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实现资本快速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文化融合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要素,而文化融合的核心在于融合人心。企业并购后,企业要与员工构建心理契约,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建立利益博弈均衡与激励机制,而做人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通过对上汽大众在并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案例的研究,可得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工作理念、融入管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劳资双方有各自独立的利益,这种利益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性。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事关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在面临经济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曾焱鑫 《全国商情》2009,(10):34-34,38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出台,基于政府要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国企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分红与否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和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也是政府和企业之间一种博弈.为了追求相应的目标,政府面临的选择是:分与不分;企业面临的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或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针对双方在博弈中做出最优的选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酒店的企业文化特质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行业内很多有关酒店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往往基于酒店业竞争激烈、完全依赖顾客的特点,把顾客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或基于酒店业"地位"不高,人才稀缺的问题,把员工看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甚至生命。但从经营实践来看,单一的理念只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企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合理调节企业、顾客、员工三者的利益关系,使之互相促进,互为动力,实现三者的利益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