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中国股市是一种“非均衡二元结构”的格局:一方是具有绝对控股权、持股成本低、股份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另一方是处于依附地位的、股份可以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完善,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导致中国股市投资行为扭曲。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的关键,是坚持“市场发现价格”的新理念,并通过向“散户”折价配售国有股对其进行补偿。社会公众股是“改变游戏规则”的风险承担者,要保护他们的基本利益,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2.
陆华 《资本市场》2005,(7):83-84
<正>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当晚,证监会对外公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此次管理层在全流通试点之际提出股份回购,在国有股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固市场如何能让股权回购起到积极作用?股份回购在国外成熟的全流通市场屡见不鲜。但在中国证券市场却不多见,原因在于受《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限制。加之中国证券市场股  相似文献   

3.
杨晓峰 《经济论坛》2001,(22):47-47
中国股市建立之初,股份制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许多人将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提并论,以至中国股市的第一批开拓者,只能采取一些折衷的办法,从而留下了许多现在处理起来相当棘手的难题,其中国有股的流通问题一直成为悬在证券市场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有股的流通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将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一、国有股不流通转让的弊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股权结构不合理,非流通股占了70%;在非流通股中,国有股又占…  相似文献   

4.
本文反思了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国有股减持为何一度呼声很高,后来却在现实中遭遇严重挫折而被迫停止,分析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流行理论,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全流通”理论,存在哪些缺陷并导致了同原设想相反的实践后果,未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反而导致不稳定。本文指出依靠一次性出售国有资产,难以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来源,阿根廷、俄罗斯私有化加速了社会保障体系瓦解。本文还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方向,怎样借鉴美国股市、公司丑闻的教训,防止泡沫投机危害促进股市稳定发展,还提出了建立国有股流通稳定基金的政策设想,主要应按经济规律促进国有股的适度流通,实现有进有出的国有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童星 《当代经济》2003,(5):49-50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这意味着已推出的减持方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减持办法》的失利。这使人们对减持工作感到无望。但国有股减持之路是迟早要走的。到目前还未能找到稳妥解决方案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跳出一些思维定势,比如说西方国家现存“市场统一的,全流通的”、“同股同权同价”的所谓完美主板市场模式,而已提出的方案大多是以建立这样一个“完美”市场的终极模式为归属。若跳出这一思维定势,则不仅能找到理想的全流通解决方案,而且也许能找到比当前西方证券市场模式更优越、更完美的市场模式,在这一新模式下“统一的市场”、“同股同价”不再是被信奉的公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股流通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以下统称国有股)的不流通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国有股不流通不仅导致了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扭曲了市场价格,同时也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甚至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制度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从制度方面看,由于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初,我国经济总量中国有经济占有绝对优势,而国有企业又直接控股股份公司,为了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优势,使国有股不被他人持有,因此规定国有股不得流通。其次,从市场方面看,长期以来公司上市实行计划管理,上市的数量与计划指标由政府控制,而政府又把上市额度优先分配给国有企业。因此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不流通,无法实施“国退民进”战略,在竞争行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地位无法改变,企业经营机制得不到改善;国有股不流通,国有股难以形成合理价格,导致流通股价格泡沫较多,股市波动太大;国有股不流通,国有股大股东侵害流通股小股东利益事件就难以防范,影响股市发展。所以对国有股减持流通讨论直到现在没有停止。随着上市国企增多,国有股数量增多,国有股流通问题形势逼人。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本规模已达到3251.09亿股,占总股本比例51%,国有股所含净资产达到8186.7亿元。再不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随着国有大盘股的上市,积累的问题会越难解决,股市和国民经济发展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  相似文献   

9.
师佳英  孙平 《经济师》2001,(2):87-88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 ,国有股的流通、怎样流通 ,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焦点和关键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我国证券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 ,国有股流通并非很快能全部变现 ,它是一种长期行为 ,须逐期收回、循环周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2005,(1):14-15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日)颁布单位:国务院颁布背景:证券市场长期低迷,期待由“大乱”到“大治”。主要内容:该意见共有九条内容,其中包含“明确全流通原则和方向”、“正式提出设立创业板计划”、“鼓励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强调上市公司质量”等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二元结构难题及破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资本市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二元结构问题制约着股市的良性发展 ,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是股市全流通。国有股减持和股市全流通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两者绝对不是等同的。对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不仅仅是国有股减持或股市全流通 ,而是企业内在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继军 《经济师》2006,(4):128-129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市场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真正走向一个“同股同权”的证券市场。由于股票定价基础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应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必须作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胜利 《经济经纬》2003,(6):139-141
国有股一股独大与不能流通是历史造成的。当国有股的减持通过A股市场进行时,减持与全流通才变成同一个问题。反思国有股减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股票市场不能仅为国企服务,股票市场应回归其最基本功能;不能再固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老路;重新提振机构投资者的信心;适当改变中国证监会的地位;应当停止上市公司国有股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管理者高层转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对于证券市场持续、稳健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冷静看待"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以来,解决国有股问题的工作一直停滞。经过三年多的讨论与研究,中国证监会近期又重新启动了“股权分置”的改革试点。中国证券市场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以来,股  相似文献   

16.
许尚德 《经济师》2005,(3):108-109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深入 ,证券市场也不断与国际市场接轨 ,新股全流通发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及股权分裂的现状 ,分析了新股全流通发行在存量国有股减持定价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在我国实行新股全流通发行的迫切性 ,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颜 《经济师》2001,(11):107-108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证券市场只有 5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全部流通的。其余上市公司股权中 ,约 1/3是流通股 ,2 /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是非流通的。如何顺利地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的问题 ,已成为管理层和投资者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全面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并着重对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股减持的相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流通不好使——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在股票市场流通.2001年以后.监管部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股票市场的“全流通”。但遭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对,于是暂停了该项工作。但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对解决“全流通”的呼声日见高涨。认为“全流通”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其立论依据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1)从理论角度看.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中小股东就可以通过“以手投票”来发挥股东的监督功能.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恶意收购.炒掉不称职的经理人员.从而提高治理效率:2)从实证的角度看.美国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治理效率居世界前列.因此股权分散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3)股权分置使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大股东只关心“圈钱”.而不关心股价的涨跌,致使中小股东损失惨重。只要实现全流通就可以使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上述问题就可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流通的只是小部分的社会公众股,而大部分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国有股的上市流通成为当前以至今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本阐述了国有股上市流通的必要性、操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证券市场的资产证券化率已达到54%,但由于流通股本所占比重较小,资产证券化率存存着很大原股权结构泡沫,因此未来证券市场在总市值继续增长的基础上,在解决部分国有股、法人股流通的基础上,流通市值的增幅要远高于总市值的增幅,本文以整个证券市场持续双向扩容为前提,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影响股市供求状况的因素,并对资金供求与市场涨跌之间作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