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正式实施,意味着国际银行业一系列新的游戏规则的产生,将对各国商业银行,尤其国际性大银行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演变过程、分析新资本协议的原则框架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新资本协议的挑战,强化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回顾巴塞尔协议的历程,巴塞尔协议I的特点在于引入了监管资本、风险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理念;在监管资本方面区分了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并对资本扣除项进行了规定;用风险权重来衡量资产的风险状况,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广为人知。该协议后又逐步修正,以适应银行资产表外化等挑战。  相似文献   

3.
姚雯 《财政监督》2004,(12):51-51
银行业是一个风险管理的行业,它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创造自身价值。虽然混业经营已呈大势所趋,但信贷风险管理仍是银行业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国际著名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02年发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达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风险控制的新要求,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评级制度。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资本监管下的内部评级法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这种内部评级法下,针对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方面:风险暴露分类、风险要素、风险权重函数、最低要求和监管检查。新协议中的监管资本标准由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风险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银行风险监管的一系列原则中,以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影响最为广泛。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各国对于巴塞尔协议的普遍应用以及目前新巴塞尔协议的最终定稿,都为银行进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分析了资本管理的发展过程,追溯巴塞尔资本协议演变的基本轨迹,进而分析巴塞尔资本协议在银行风险监管中体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通过比较各国对于银行资本管理的经验,揭示了银行资本管理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回顾巴塞尔协议的历程,巴塞尔协议Ⅰ的特点在于引入了监管资本、风险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理念;在监管资本方面区分了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并对资本扣除项进行了规定;用风险权重来衡量资产的风险状况,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广为人知。该协议后又逐步修正,以适应银行资产表外化等挑战。  相似文献   

6.
李朝阳 《新金融》1994,(7):34-35
文章认为,巴塞尔协议注重从资本的构成和资产的风险权重方面强调资本与资产的比例关系,一是重新界定了资本概念;二是采用风险加权方法计算风险权重资产总额;三是对资产负债表外项目,通过“信用换算系数”转换成表内业务再计算风险权重资产,并规定了资本充足比率。伴随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国际商业银行审计将有以下新特点:(1)依据谨慎管制原则实行审计监督;(2)对资本内容进行合规性审计;(3)开展资产风险审计;(4)对银行某一方面业务经营状况审计;(5)对资产负债表外项目审计;(6)从全球角度进行综合审计。  相似文献   

7.
刘俊 《金融纵横》2004,(1):25-26,6
经过长达5年的深入研究和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三次征求意见稿即将完成,这份新的资本协议框架是以1999年6月该委员会提出的新的资本协议框架为基础修订的,根据安排.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打算在2003年第四季度完成新协议。新资本协议草案较之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更为复杂、全面,这实际上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满足了银行界对于风险更敏感的风险监管框架的需要,可以说新巴塞尔协议是当今国际金融环境下银行风险管理的又一国际风险监管的新规范,其最终形成和实施必然会对全球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对资本监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业界称之为新巴塞尔协议。随着我国进入巴塞尔协议Ⅲ的新监管时代,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对策,研究了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产生的经济效应。同时给出了相关建议,监管资本无需与经济资本保持同步;增强监管资本的灵活性,促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型;正确识别风险类型,降低系统性风险;鼓励开展符合政策需要的套利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4):147-149,154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巴塞尔委员会最新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将提高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覆盖面,并建立逆周期缓冲资本等方式克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加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2013年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新监管标准,同时实施《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这将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银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可能会下降,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市场约束三个方面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中国银行业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抵押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风险缓释工具之一。抵押品对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改变盈利模式和防范信用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借助一个数量模型和LGD的概念,对抵押品的风险缓释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现状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当前银行抵质押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据此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美国,成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之一,其发展与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密切的关系.从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推动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资本套利,到1999年6月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一次征询意见稿正式将资产证券化列人监管范围,再到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处理几易其稿,资产证券化框架至今仍在讨论之中.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同时,又引发了对巴塞尔资本协议本身的不断修订.实际上在早期阶段,巴塞尔资本监管框架并没有把资产证券化列入,但随着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巴塞尔监管委员会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处理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缺少了该部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达不到监管的目的"1.资产证券化在监管框架中的相对地位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资本协议融入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经历了1988年老资本协议、2004年新资本协议和2010年11月巴塞尔Ⅲ监管文件出台三个阶段。纵览这三个阶段,巴塞尔资本协议逐步形成和明确了两个基本精神:一是商业银行要用资本来全面覆盖风险,用资本来约束业务规模的发展,确保有多少资本就做多大规模,  相似文献   

13.
谭跃  刘朝阳 《南方金融》2003,(4):15-17,24
200l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新资本协议无疑是各国央行监管的指南针,也是各国商业银行所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本文从金融监管者的视角,阐述了巴塞尔资本协议产生的背景并对新旧巴塞尔协议内容加以比较,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难点问题,探讨我国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监管三要素中,风险加权资产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所计提监管资本能否充分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1988年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Ⅰ)框架下资本仅覆盖信用风险,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2006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进一步将风险覆盖范围扩大到操作风险,并引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大幅度提高了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2010年底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塞尔Ⅲ)修改了资产证券化、交易业务、交易  相似文献   

15.
朱雁萍  郭伟 《现代金融》2001,(12):11-12
现行《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于1988年,当时,拉美债务危机对西方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促使银行监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资产大小为实力象征的观念受到挑战,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是上帝”的新理念,《巴塞尔协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20世纪90年代,《巴塞尔协议》确定的资本充足标准逐步为一百多个国家的监管当局所接受,它的优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1988年资本协议也带来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就是:一是监控资本需求越来越与一些银行内部比较精密的资本度量方法算出的资本需求量相冲突,也就是说,一些大银行自身发展了一套风险管理手段或模型,运用于计算持有的经济资本量, 它们的模型比监管部门运用的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更为精密,这些银行运用该模型算出的经济资本量可能要小于监管当局得出的监控资本要求,这样,对于这些银行来说,按照监管当局的方法算出的资本充足率并不能反映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与市场竞争地位。(经济资本用于弥补银行不可预期的损失,至于银行维持什么样的资本水平,取决于银行管理层在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如果银行持有资本数量远高于经济资本数量,另一方面说明其抗风险能力较强,另一方面说明其资产运用不充分,反之亦然。所以监控资本数量如果与经济资本数量背离较大,则银行资本充足眩 率作为反映银行抗风险能力的指示器的作用也就大为削弱。由于1988年.资本协议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于私人部门的债权风险权重都简单化地定为100%,这促使银行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把高质量资产通过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移到表外,但同时却使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贷款的平均质量降低了。第二个问题就是1988年资本协议没有充分考虑信用风险缓解技术的运用,如抵押和担保。加之从资本协议的发布到如今已过去十多年了,这期间,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环境、风险管理手段、以及监管当局对于风险监管的认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资本协议只针对信用风险,随着有关各方对银行风险认识的深化,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和监管日益受到重视,原资本协议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的国际金融环境。为适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一份新资本框架提案,在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基础上,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发布了一份更具体的资本协议提案,正式的新资本协议预计将今年年底发布,2004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必将对国际银行业应积极研究巴塞尔协议的最新发展,探讨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双语     
信用风险缓释 信用风险缓释技术在新巴塞尔协议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是新巴塞尔协议降低资本要求的主要方法。信用风险缓释技术是指通过采取抵押、担保、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净扣协议中冲销头寸的办法等降低信用风险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国际银行业风险计量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方法的发展主要是围绕计量和管理信用及市场的资本要求而展开的。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确立了资本标准和信用风险计量方法,1996年的《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将扩展到市场风险的计量,《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则将资本标准扩展为三大支柱,将单一信用风险扩展为信用、市场和操作等风险,将风险计量方法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把握未来风险计量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上海金融》2008,(6):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久将在我国正式实施。新资本协议相较于1988年的资本协议有很大进步。1988年制定的巴塞尔协议确立了银行资本要求与风险挂钩的监管原则,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混业经营的推进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原来的监管手段渐渐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对原协议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于2004年6月推出了新的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确立了资本充足要求、监管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经过两年的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文件即将在全球正式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即将在全球银行业推行的新资本充足协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邵兴忠 《福建金融》2003,(11):13-16
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发布了《统一资本测度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15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发展,银行业把风险管理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使原《巴塞尔协议》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对《巴塞尔协议》进行修正。本文通过对新旧《巴塞尔协议》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从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风险内部评价体系、转变金融监管理念和建立有效的风险信息披露制度这四个方面入手,尽快适应新《巴塞尔协议》的建议和对策,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