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杰 《经济界》2005,(4):38-40
中国企业已经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而上升到资本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即我国企业出国创业办厂。这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非议。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资本走出去?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去主要靠成本优势,例如劳动力比较便宜,但是这种成本优势在资本走出去中却不可能起任何作用,因为企业出国创业办厂所聘用的不是我国劳动力,而是所在国的劳动力,因而不可能靠成本优势走出去。既然这样,中国企业究竟靠什么优势才能走出去?我认为主要是靠技术优势。不过,这里讲的技术优势,既包括核心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核心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多重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获取低端制造优势的传统做法已难以为继。为了充分把握珠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系组成10余人调研团队,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2008年~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文章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出口与要素禀赋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即形成中国企业出口竞争优势来源和快速的贸易规模的扩张的原因。文章的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出口深度越高,则企业的生产率越低且劳动力投入越密集,体现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中要素禀赋优势的重要性,但是也出现了生产率悖论;文章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高生产率不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禀赋优势才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春雄 《中外管理》2012,(10):86-87
那些靠着渠道红利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目前必须学会"二条战线的营销",既在传统渠道如鱼得水,又适应现代终端的营销逻辑。为什么弱小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能够存活、成长、成熟乃至壮大?有一项优势基本上是中国企业所独享的——这就是渠道优势,或称之为中国企业的"渠道红利"。人口红利与渠道红利中国的人口红利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本来中国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国就业》2014,(4):19-19
正关键词:人力资本从2009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换档期",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外贸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不仅要重视需求面,也要重视供给面。增加供给一项重要任务是改善我国的人力资本。中国原来的竞争优势是土地便宜、劳动力便宜,但现在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首要的是培育人力资本新优势,虽然我国大量外向型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但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之困:新劳资关系难解之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些肉眼几乎看不清的小螺钉,被员工用手捏起,快速地拧紧,十几个细小的零件在几秒钟内就被一双灵活的手安装到一寸见方的线路板上。中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仍在从事着在外国人看来相当初级的劳动,他们不仅在和跨国企业进行竞争,也在和高度自动化的机器进行着某种竞争。就是这种低成本的大量劳动力的供给,支撑了中国制造的J决速蔓延。但是,中国依此而获得的比较优势,能被看作是中国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吗?超前的《劳动法》“近几年,我一直在想,难道是《劳动法》制定得超前了吗?”在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关注我国劳资关系几十年的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位高层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在国际经贸中的后发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后发劣势".这是指在今后一个战略时期内,我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中正在出现和将要发生的发展难题与条件制约.专家认为,中国经济与企业国际经贸"后发劣势"愈来愈从生存与环境恶化、国际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耗用瓶颈等多方面制约上表现出来,迫切需要我们转化劣势为优势,保持对外贸易与国际经营增长势头,加快企业融人全球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做强"应该成为企业的关键命题,企业应该将"做强"的优先级放在"做大"的前面,选择"做强做大",而非"做大做强"前段时间召开的亚布力论坛上,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达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是——在未来十年,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时代正在结束,构筑低成本的基础行将消失。对习惯了依靠低成本低附加  相似文献   

9.
依靠配件牟利,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中国的企业,似乎对规模向来情有独钟。钟情"规模优势"惯性先看家电业。成立三十周年的TCL制定新目标:在三年之内迈进"千亿俱乐部"。目前,该俱乐部成员中家电企业只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劳动力多元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中国企业在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时,应与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文化以及绩效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性如何识别"新脆弱市场"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包括了就业量的增加,也包含了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等内容,这只有通过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向更有吸引力的市场进军,而这些高盈利水平的市场现在大多都已经为一些成功的外国企业所占有。首先,中国企业需要辨别出新进入的公司有可能发起攻击的"新脆弱市场"(Newly Vulnerable Markets),即:是指那些市场规则刚刚发生改变,从而使现有企业主导地位的条件不复存在的市场。然后,中国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和借助国内市场开创的结构性优势,分析其中哪些市场是脆弱的,从而有可能被中国企业成功占领。最后,中国企业需要依据资源和技术优势分析,确定其中的哪些市场他们应该发起攻击。下面,我们便讨论中国企业如何才能辨别出新的脆弱市场,以及中国企业应当对哪些市场展开攻击。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在国家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大型企业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中国这样一个每年新成长劳动力不断涌现的国家来说,在吸纳就业方面起到了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3.
初冬的南宁,阳光明媚,温暖如春. 11月14日至17日,<中外企业文化2008南宁峰会>在风景秀丽的西园酒店隆重召开.这次峰会是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举办的.会议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主题,围绕"文化融合·企业跨文化沟通与借鉴"、"文化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新境界"、 "文化个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理论聚焦·企业文化重要观点阐述"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对话和交流.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异质性讨论表明:高生产率、低融资约束和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时,服务化转型的意愿更大。动机识别检验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弱化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服务化转型对企业市场势力具有重塑效应;服务化与技术创新均是制造业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转型路径,二者间存在替代性。最后提出政策启示:促进人力资本深化,驱动劳动力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是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短板的关键;利用新技术形态创造的新契机,是助力服务化转型迈向高级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机遇;同时,应谨防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虚拟化和空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各界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我国人口众多,各企业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的潜力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现实优势.由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事关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后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如何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具体措施.对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读者评刊     
《中外管理》2012,(10):14-15
精细化让企业向内涵式发展《让劳动力管理也"精细化"》2012年9期当全球深陷经济危机时,中国也不可能独享安宁。特别是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加剧,以及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加之工资的刚性增长带来的人工成本的压力,中国企业过去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依靠创新进行转型,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个人认为,关于劳动力的"精  相似文献   

17.
我十分注意外国人对中国企业总体的评价。尽管近来中国企业的并购引来全球瞩目,然而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还是我在日本考察松下时听到的“中国是很了不起。第一,中国有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第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廉价优质劳动力。但目前看,中国企业还没有什么了不起。”  相似文献   

18.
单靠升温乃至过热的市场拉动,单靠全球对我们迅速成长的疏忽,单靠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已经难以保证我们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面对缺少技术.缺少资金,缺少品牌,中国企业的下一步该如何抉择?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该如何与中介机构联手应战?而在这诸多现实疑问之前,我们先要冷静思考:中国真的已成为“世界工厂”了吗?“世界工厂”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们的工业化道路究竟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19.
国内办厂还是国外办厂。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因而应该尽可能把工厂建在国内。但一个企业到底将工厂办在国内还是办在国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的运输成本,二是市场的进入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是继续吃着极度低廉的劳动力这"美味蛋糕",还是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改变目前这种劳动力过于低廉的现状?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是一种无法阻止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