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中国企业要想真正走出国门,必须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一是国内办厂与国外办厂的选择;二是自己营销与他人营销的选择;三是自创品牌与贴牌生产的选择。一、国内办厂还是国外办厂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因而应该尽可能把工厂建在国内。但一个企业到底将工厂办在国内还是办在国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的运输成本,二是市场的进入成本。许多产品都有一个合理的运输半径。比如,水泥制品的合理运输半径为300公里,化肥的合理运输半径为500公里。超过合理的运输半径…  相似文献   

2.
国内办厂还是国外办厂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因而应该尽可能把工厂建在国内。但一个企业到底将工厂办在国内还是办在国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的运输成本,二是市场的进入成本。许多产品都有一个合理的运输半径。比如,水泥制品的合理运输半径为300公里,化肥的合理运输半径为500公里。超过合理的运输半径因运输成本上升,产品就缺乏竞争优势。这时,在空间上的选择应该是销地产,即就地办厂,就地销售。在企业是否走出去办厂的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产品合理的运输半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优势,因而应该尽可能把工厂建在国内。但一个企业到底将工厂办在国内还是办在国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的运输成本,二是市场的进入成本。许多产品都有一个合理的运输半径。比如,水泥制品的合理运输半径为300公里,化肥的合理运输半径为500公里。超过  相似文献   

4.
尔经典之一:做一条完备的价值链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认为海尔直接在发达国家建厂这种方式不是很合适,政府也不应该鼓励国内的企业这样做.他的这篇文章是从国内办厂国内销售、国外办厂国外销售、创牌还是贴牌等几个方面来讲的.这里涉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他比较认可的就是格兰仕和德隆.我不想针对那一个学者发表看法,但我不赞赏肯定一个(企业),就否定另一个企业,我不同意这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大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面对以下三种选择:国内办厂还是国外办厂;自己营销还是他人营销:自创品牌还是贴牌生产。究竟哪种方式更加适合目前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呢7  相似文献   

6.
脱掉营销的外衣“玩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青 《中外管理》2004,(9):59-60
一直以来,国内厂商在谈及国外巨头的竞争时,常常强调自己的两大长处:适合中国国情与渠道优势,如今,适合国情的声音渐渐微弱,因为国际巨头们正日益本土化,而渠道的优势也在渐渐消亡……还是拿过硬的产品说话吧!  相似文献   

7.
权威人士分析指出,中国专用汽车不惧WTO。 有三点原因: 一是加入WTD后,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可以抓住加入WTO后几年保护期的有效时机,找准市场定位,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二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售价低、需求量大的产品,在较长时间内占有明显优势。随着WTO的加入和市场的开放,有望进一步扩大出口,以质量和价格优势赢得国内外两大市场。三是我国一批专用汽车厂家大多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合资办厂。加入WTO以后,合资双方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将会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8.
“你跟他们搞不清楚的,国内就够复杂了,再跑到国外?”说起转移生产基地,汉帛国际副总经理沈宝忠回忆起一件“趣事”:当时汉帛到萧山比较偏僻的地方去办工厂,当地的村民纷纷到工厂里去打开水,工厂后来贴出通知,不许村民再去打水,结果附迈的老百姓将石头放在通往厂区的乡间道路上,让过路的运货车无法通行,司机将石头搬走村民就要求赔钱。  相似文献   

9.
1 机械产品国产化创新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外商纷纷投资中国办工厂,如著名的ABB跨国公司在中国设有20多家企业,其产品的销售主要是中国国内市场。这些外资企业明显的特征就是人才本地化、产品零部件制造国产化,即产品的核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入了国内市场,这给本来就已硝烟弥漫的国内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外产品凭借着质量好、价格低廉的优势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如何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如何才能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并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呢?降低产品成本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徐德芳 《上海标准化》1996,(6):19-19,25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上海产品与内地产品在价格上竞争的优势几乎完全丧失,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逐渐缩小,给上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就我们企业的产品而言,全国有一百多家企业都生产着同样的钢锤类产品,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内地的工厂。他们的原辅材料价格比上海低,劳动力价格也大大低于上海,造成内地工厂的产品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去和内地厂压价竞争呢,还是压缩内销生产规模、缩小内销市场?面对严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的一些媒体和学者认为,以加入WTO为契机,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将会不断地升级,由此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的工厂。同样在国内,有关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的呼声,在企业界和经济界也日渐高涨。那么,中国是否真的像国内外一些人预测的那样,将成为世界工厂?所谓的世界工厂对中国的企业界又意味着什么?在入世一年多的今天,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教授。什么是世界工厂?吕政认为,关于世界工厂的概念,从现有的世界文献上还没有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如果从经济发展史来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     
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经济浪潮里,中国企业将全面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不管愿不愿意都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进入WTO体系,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国内竞争,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大市场的一部分,不管中国企业是否走出国门,都将面对国际竞争,这是无法逃避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利用国内劳动力低廉等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致国外媒体惊呼:“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认为中国产品已经威胁到东南亚等国的制造业,甚至对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产生威胁。现在,越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目标是树“百年长虹”。2000年以后的长虹应该是一个世界级的长虹,他的产品不只局限在现在的门类,他的全球定位还是守住加工业,再跨行业经营,加上它在应用技术上的创新,21世纪初,长虹应该有领导潮流的东西,它的销售额应该进入500强这个行业里来。所以2000年对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长虹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在核心技术、企业规模、自配套能力、劳动力成本、营销网络等方面都有优势。另外,长虹的国际市场环境较好,主动找到长虹的国外大公司就有很多,有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有的是要求长虹到那里去投资,合…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从全国各地都传来“高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消息。在深圳等地,高级技工的月薪达五六千元仍然供不应求。技工短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日思夜盼的是订单,可有些企业订单盼来了却不敢接;原因是缺乏制造订单产品的技术工人。我们有些工厂的生产线比国外同行厂家的还先进,可产品质量却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提并论,原因依然是缺乏操作这种生产线的技术工人。即便是同样的零部件,进口到国内进行组装的产品与国外的原装产品相比,质量、价格也往往相差几个档次,原因还是由于我们缺乏高质量的组装技术工人。有调查资料说,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品只有70%左右,不良品每年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16.
侯剑 《企业活力》1997,(11):28-29
虚拟经营:企业的弹性运作□侯剑虚拟经营这种说法在国内许多人还很陌生,但这种现代经营方式已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有效经营思路。虚拟经营在国外早已十分普遍,象耐克、锐步运动鞋,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工厂,其产品却畅销全球。而国内所能看到的多数进口电器,也都以这种方...  相似文献   

17.
<正> 走出去不仅指企业到国外办销售网络,在国外建厂,在国外开矿等;也应包括产品走出去,虽然企业没有走出去,但大部分产品或全部都销到国外。按照这样的理解,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国内生产、原料和产品在外的模式。这方面以福耀玻璃和格兰仕为代表。(2)在国内生产,国际经销商采购的模式。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在这方面充当了表率。(3)在国外买店或借店的  相似文献   

18.
站在WTO门前,比较中外商业企业的资金实力,总体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都有很大差距。可以预料,加入WTO后,一些国外商业企业将以其优势进军国内,给原有的国内商业带来巨大冲击。尽管其影响是渐进的,短期内仍可承受,但切不可掉以轻心。为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企业,都应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6,(14):94-94
“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这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根本理念。不过.阅读此书之后会发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应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丰田生产方式应该总结为“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必要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魏杰 《经济界》2005,(4):38-40
中国企业已经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而上升到资本走向国际市场的阶段,即我国企业出国创业办厂。这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非议。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资本走出去?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去主要靠成本优势,例如劳动力比较便宜,但是这种成本优势在资本走出去中却不可能起任何作用,因为企业出国创业办厂所聘用的不是我国劳动力,而是所在国的劳动力,因而不可能靠成本优势走出去。既然这样,中国企业究竟靠什么优势才能走出去?我认为主要是靠技术优势。不过,这里讲的技术优势,既包括核心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核心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