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想对梁方仲教授在中国经济史学史中的地位谈点认识。这是旧话重提。1988年的这个季节,我和梁先生的学生周秀鸾教授(内人)应邀参加纪念梁方仲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的学术讨论会。我们都发了言,周教授介绍了梁先生的一种研究方法,我谈了梁先生在中国经济史学科建立过程中的功绩。后来要出纪念文集,嘱将发言稿整理成文。我们以二人发言的内容都单薄,遂合二为一,这就是《梁方仲——中国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为什么要旧题重说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从创刊至今,出版了一百期。作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兴办的学术期刊,迎来了二十五岁生日。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壮大发展的二十五年,前辈学者在本刊留下了鸿篇巨制,现今驰骋史坛的少壮名家在本刊留下了成长的印痕。这一百期,承载了一段学术史,留下了可贵的群体记忆。1980年,在厦门大学举办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研讨会前后,傅衣凌教授就酝酿筹办一份中国社会经济史期刊。当时对创办这份杂志是存在争议的。经过一年的沟通,才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曾鸣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顺利达成共识,并获得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省…  相似文献   

3.
2012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而立之年。值此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邀请国内经济史研究重镇的代表和知名学者莅临厦门大学,于12月13日召开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经济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老中青三代学者共聚一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自己成长的经历,倾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经济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在厦门举行。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40余位学界同仁共聚一堂,畅所欲言,结合自己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下文简称"本刊")的学术情缘,回顾了本刊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的  相似文献   

5.
正手工业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对传统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手工业史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史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期,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黄纯艳教授《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1)(简称《造船》,下同)一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打破先前技术史或者经济史研究的单一化视角,运用技术史、经济史、社会史  相似文献   

6.
一、制度变迁理论兴起的社会背景1987年诺斯的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在中国翻译出版,诺斯的名字开始为中国经济学界知晓。1991年他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由中国两家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并引起中国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龙潜同志新著《明清经济史》,是他多年潜心研究和经过教学实践后对明清经济的系统论述。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内容翔实的好书。 五十年代,我和龙潜受业于梁方仲教授门下,研讨中国经济史。龙潜尊师好学,勤于蒐辑史料,埋头探索问题,敬业精神,很受仲师的称勉。仲师治学,素尚谨严,对受业弟子同样从严要求,包括论和史两个方面。当时仲师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有关封建社会瓦解过程的典型论述,要求我们对于经济史所使用的理论范畴、概念、术语尽量弄懂它们的真正涵义,领会其精神实质,尽力避免生搬硬套的毛病。这种下苦工夫的钻研精神,同样  相似文献   

8.
先秦·秦汉 关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有:西(田鸟)定生《中国古代的社会和经济》(东大出版会)。这是一本大学的教科书,也是一本以一般学者为对象的、带有概说性质的论著。该书以汉代为中心,通观殷周至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并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述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经济史学者傅筑夫新著《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受到高等院校经济系、历史系师生的欢迎和好评。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经济史的一大空缺,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资料。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利用了一些重要的考古资料,论述了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长期存在,中国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包括早已出现了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为什么长期停滞,而不能正常发展的问题。该书着重于宏观分析,进行纵的解剖,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作者在理论上勇于探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主办,1950年6月5日至1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与会者50余人,来自十三个省、市二十三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提交论文共31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付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发展的原因》的学术报告.会议集中就明清社会经济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诸如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特点、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明代流民运动的性质、明代海上贸易的性质、徽商的商业资本与佃仆制等,进行了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会议的部分论文汇集入《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二辑,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整理出版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2日(周三)下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在京的著名经济史研究专家、学者30多人以及院内外的部分师生、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首  相似文献   

12.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韦庆远教授论文集《档房论史文编》是一部颇具特色的书。此书汇集了作者1979—1982年有关清代社会经济史、近代史以及档案与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共收论文16篇,40万字。此书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清代社会经济史的若干问题,诸如鸦片战争前的海关,康雍乾时期高利贷的恶性发展,著名的皇商范氏兴衰史,清代前期的矿业政策,商办矿业及其资本主义萌芽等。作者在这些问题上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明清江南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读《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史研究》王日根明清社会经济史在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堪称热门,过去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都是围绕明清社会经济史展开的。而在明清社会经济史中,又以江南区域的社会经济史为中...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顾纪瑞先生的《大生纺织企业集团档案经济分析(1899—1947)》(下称顾著),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支平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丛书》,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笔者深感这是一部近代民族企业史研究力著,其特点如下:1.系统而专业的量化分析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史时,非常需要通过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切实弄清楚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完整的企业财务数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末,杨国桢教授发表《中国需要自己的海洋社会经济史》、《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等文,积极呼吁建立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学科,并论述了以海洋为本位的研究方法,从十个研究方向挖掘历史积累的海洋人文社会资源,搭建了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架构,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二十余年来,杨教授对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学科建设的贡献,备受学界推崇。2015年,杨国桢教授推出新书《海涛集》  相似文献   

16.
12月13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暨中国经济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在厦门大学历史学系隆重召开,我校副校长詹心丽、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教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杨国桢教授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7.
李剑珠 《经济师》2011,(9):10-11
1998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是一本集各院校学者大成的论文集,代表了中国主流的社会学者对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看法。13年过去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又有哪些最新的发展呢?这些发展对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势,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对于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于1982年5月创刊,当年出版3期,刊物创办者为我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史学家傅衣凌先生,他也是首任的刊物主编。自1985年起,杨国桢教授担任主编,一直至今。①刊物现已走过了30个春秋,为我国历史学重要领域之一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今天我们重读《发刊词》,颇能领略到30年前傅衣凌先生、杨国桢教授创办这份刊物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9.
序 傅衣凌教授是我国当代知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之一,他在史坛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论著宏富、影响深远。他的著作,如《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1944)、《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956)、《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1957)、《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961)、《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1982)等,启发和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国和日本、美国许多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学者。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发凡起例,反响不绝,由附庸而成大国,形成一个流派,对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是傅衣凌教授治史五十周年,为了表示后学对他的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同时向海内外学术界全面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我从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和尚待定稿问世的专著《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论明清时代的土地关系》之外的大量文稿中,选编了这部集子。所收文章共三十篇,起于一九三四年,止于一九八四年,定名为《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 傅衣凌教授对历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这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以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为特征,从考察社会结构的总前提出发,探求经  相似文献   

20.
地区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领域中一块有待进一步开垦的重要园地。由于它所具有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颇为明显,因此,近年来倍受富有“经世致用”意识的史家瞩目,是理所当然的。它的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趋于深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史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如何以科学的严谨态度寻求“古为今用”的真谛,也成了令人萦怀,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厦门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由郑学檬教授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