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勇  吕新彪 《商业时代》2012,(6):135-136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青海属资源诅咒的严重区。本文对国内外的资源诅咒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分析了青海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诅咒问题,并结合资源诅咒现象已在国内外研究中形成的共识提出了青海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些经济学者的研究指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如何有效缓解自然资源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紧张关系,当前突破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地区产生资源诅咒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芬兰这个创新型国家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从创新的视角试图提出资源富饶地区如何摆脱资源诅咒困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资源危机以及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国际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个与传统的资源禀赋论相反的学说,即“资源诅咒”或”资源陷阱”说文章在分析资源禀赋理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青海省海西州经济增长现状,特别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之问的关系,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论,对资源禀赋和“资源诅咒”进行了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4.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指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论文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对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了判定,并认为其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论文就如何解除该地区资源诅咒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多的研究表明,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现如今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国内与国外的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如自然资源不丰富国家和地区。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之为"资源诅咒"效应。然而新疆的发展却是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虽然新疆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但是它的经济增长率却不低甚至高于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从这个情况来看新疆的经济发展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效应的陷阱。新疆为什么能够逃脱掉这个诅咒呢?这是因为新疆并没有完全的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而是通过不断地发展其他的行业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通拉嘎  黄荣意 《商》2014,(26):253-254
本文对国内学者对于民族地区"资源诅咒"问题的存在性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学术界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后对于民族地区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资源诅咒"论是指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的经济增长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更为缓慢的现象。本文对"资源诅咒"论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其用于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出现不平衡状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潘恩阳 《现代商业》2013,(33):185-185
作为发展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资源诅咒"现象自提出以来就广受关注。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但也有研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具有条件性。本文在肯定前人资源诅咒存在性论证的同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避免资源诅咒总结了若干建议,也为我国更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拥有较缓慢的发展速度,似乎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国或地区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即前人所说的"资源诅咒"。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因地而异,为消除"资源诅咒"这一怪象,在深入分析"资源诅咒"现象的基础上,从财政政策方面阐述了消除"资源诅咒"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从"资源诅咒"引发机制的视角将中国、美国的资源和经济纳入比较分析框架,初步从"资源诅咒"贸易条件、"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制度机制四个引发机制的角度分别对中、美两国进行评估和分析。最后就中国面临的"资源诅咒"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从“资源诅咒”引发机制的视角将中国、美国的资源和经济纳入比较分析框架,初步从“资源诅咒”贸易条件、“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制度机制四个引发机制的角度分别对中、美两国进行评估和分析。最后就中国面临的“资源诅咒”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向。  相似文献   

12.
程颖  喻敏 《致富时代》2011,(1):108-108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逐渐发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这使得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增长速度要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对此做出解释的最主要的一个理论就是“资源诅咒”。该文以山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对一国内部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提出避免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研究表明,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称其为“资源诅咒”,其含义是丰裕的自然资源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并不构成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阻碍。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剖析“资源诅咒”的形成机理,并提出资源型区域规避“资源诅咒”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依据"资源诅咒"程度制定产业转型对策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困境的必然选择。首先提出"资源诅咒"区的划分依据,并运用"资源诅咒"系数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四个"资源诅咒"区,即无"资源诅咒"区、"资源诅咒"边缘区、"资源诅咒"严重区及"资源诅咒"高危区,最后基于不同"资源诅咒"区提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资源贫困与矿业开发企业超额利润悖论的会计制度根源探析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资源贫乏国家要慢,这个现象在1993年被经济学家Auty命名为资源诅咒,也称资源贫困,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制约。国外的许多学者研究证明,资源贫困假说在国与国之间是存在的。我国也  相似文献   

16.
吴明立  高飞  朱泽琳 《商》2014,(41):248-248
“资源诅咒”影响着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包括“荷兰病”的反工业化效应、制度弱化的寻租效应、资源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资源开采利用的生态环境恶化效应的角度来论述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源诅咒”悖论自提出以来引起了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的广泛兴趣,产生了大量研究文献,得到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广泛承认,但是也遭受着巨大的争议。本文全面回顾了“资源诅咒”悖论提出的历史背景,界定了“资源诅咒”悖论的本质内涵和外延,介绍了“资源诅咒”悖论拥护方和反对方的主要观点,评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认为,单纯质疑“资源诅咒”在我国的存在性固然有其学术上的必要性,但是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可持续增长乏力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典型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者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术的争论,更不应该对立起来,而应该深入研究我国资源型经济体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石油资源禀赋本应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世界上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却陷入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国家比比皆是,陷入所谓的"石油资源诅咒"陷阱。从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理论入手,通过分析挪威、尼日利亚等国"石油资源诅咒"现象出现的原因,认为规避"石油资源诅咒"最有效的措施是要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从制定《石油资源法》,建立石油基金制度、石油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石油资源权利金制度,以及完善竞争法律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规避"石油资源诅咒"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关系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文军 《商场现代化》2007,45(29):370-371
文章从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2O世纪8O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中经典命题"资源诅咒"研究的理论发展,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关系的假设检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如"荷兰病"模型、寻租模型、制度创新等方面)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破解资源诅咒 发展循环经济——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琳娜 《中国市场》2010,(41):152-154
"资源诅咒"是一种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验证的经济学现象。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展示了"资源诅咒"在山西的显现,提出了破解"资源诅咒"的一条有效路径,即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剖析了山西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最后对山西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