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债转股是国家为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它仅存在于国有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一项理财活动。文中主要论述它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良资产在处置和盘活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和资产管理公司四方遇到了难以绕开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从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主要症结在于盘子定得不妥,不良资产在剥离时没有可行的定价机制,债转股的考核标准不统一,且相关各方的权力和责任难以确定。认识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寻求四方合作实现不良资产有效处置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股权代表控制权,股权约束比债务的约束更为直接,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实施债转股比迫其破产对银行更为有利;处于转轨改制阶段的中国,股权约束是较债务约束更软的约束形式,对陷入债务危机的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能否化解银行的不良资产,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债转股的进程,生成有剩余索取权的监控主体,促使国有管理方式的变革以有确立规范的股份制等,是债转股新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资产的过程中,已经将债转股作为一种主要的资产处置方式,对此,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并展示了讨论,讨论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债转股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地位、债转股机制能否顺利运转、如何界定不良资产剥离的范围、数量和时间、如何选择开放型和封闭型债转股、股权价格的确定、股权回购等问题上,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清理过程中,“债转股”是第一步,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处置对企业的股权是盘活不良资产的关键所在。外资收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是可行举措之一,对促进国有企业结构重组和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我国现有法律对外资的准入条件、收购比例、收购的优惠政策、审批程序等规定都存在不足,尤其是外资进入国商企业后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外资垄断市场造成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冲击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完善现有布法律以解决,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债权转股权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尝试,北京水泥厂就是我国首家债转股试点企业,可见国有企业处于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治理结构有内在缺陷。债转股的核心内容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债转股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持有的债权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实行企业股权多元化等战略目标的实质性步骤。本就债转股的具体思路及在实施和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债权转股权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改革的产物。实行债转股对于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提高银行和国有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制约着债转股的顺利实施。应通过完善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促进国有企业债转股工作的进行,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实行债转股,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国有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即股权,是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举措,使企业降低负债率,增加资本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但债转股不是免费的“晚餐”。实施债转股方案要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有利于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和实现非银行企业扭亏为盈的目标;它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变更企业出资的结构;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剥离银行不良资产;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债转股的股权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的实施对国企解困和银行风险化解有很大积极作用,但在其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隐性和显性的风险。首先是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之间为争债转股名额的博弈,到底谁能够争得债转股名额,其博弈结果是给债转股企业和相关银行造成风险;其次,债权转股权,银行对欠款国有企业的约束由原来相对较硬的债务约束变成较软的股权约束,使本已较差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弱化;第三,国企债转股的成败还受国家客观经济的影响和债转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并鼾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为“化解国有独资银行的金融风险,最大限度保全资产与减少损失,通过债转股帮助大中型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目标冲突,运营环境,退出机制,道德风险等因素却严重制约目标的实现程度,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性作用,以“市场改制”方案来帮助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走出经营困境。  相似文献   

14.
债权转股权是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脱困,化解金融风险的良策。我们在分析债转股给银行、企业带来的利地,也要进行俩转股的成本分析,尤其是债转股的社会成本分析,债转股的社会成本分析在一定程序上将决定债转股的最终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债转股通过清理企业欠银行的不良资产,必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笔主要从理论内涵、现实需要、运行风险、存在误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见解,以希望有利于我国债转股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6.
对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的举措,是国家的一种重大政策性选择,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二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债转股行为应予准确界定,并进行相应的经济立法,对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进行选择和确定。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难点 (一)不良资产占比高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较高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如此多的不良资产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体制共存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银行的地位无非是国家财政的出纳,没有任何体现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债务负担重。债转股是为战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过多而采取的措施。它有助于减轻国企债务负担,改变效益低下的困境,有助于改善资产存量结构。最后,文中列出在实施债转股时应注意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债转股”是国家对有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换成银行对国企的股权的一种方法。“债转股”有其积极作用,但是这种降低银行金融风险和减轻国有企业财务包袱的举措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法律保障,存在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齐晓华 《新智慧》2000,(10):17-17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债转股”政策。本文试就“债转股”能否使国有企业减轻债务负担、摆脱困境等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浅识。“债转股”,顾名思义,就是将债权转为股权,从而使债权人转变为股东。具体来说,即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变为银行对企业的股权投资,银行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经营,避免企业逃避债务行为的发生。而对于企业,则其部分银行贷款转换为股权投资,并由债务人转变为被投资单位,解除了,一部分还本付息的债务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