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英特尔董事长葛洛夫创业初和得癌症时,是谁的箴言影响了他?宝洁执行长赖夫利当年为什么差点辞职,后来又决定留下来……他们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他们?在资本主义的现代社会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营销和广告充斥,企业和企业所生产的看得见、看不见的产品处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广告,这些广告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但是我们较少看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广告,尤其是在电视里.为什么施工企业的广告这样少?施工企业怎样做广告?怎样以最低的广告成本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在这里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企业经营和团队管理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营销部门,提拔起来的干部非营销专业的居多。照理说,管理和营销科班出身的应该在营销和管理上有潜力,但实际是技术和生产类的有发展后劲,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红牛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笔者认为其中的功劳一半归功于"累了,困了喝红牛"这句再平实不过的广告口号.累了,困了,恰恰是红牛"提神醒脑、补充体力"两大功能的精辟概括.虽然红牛宣称其在全球的成功依赖于品牌定位聚焦能量与活力、积极进行产品推广、长期坚持运动营销、锁定年轻顾客长期进行培养、广泛开展终端推广的"暗营销"等五大策略,然而笔者却对其欲将在欧美多年一直沿用的一个广告运动主题"RedBull Gives You Wings!"以及该主题的相关创意引入中国表示质疑.  相似文献   

5.
<正>有位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股东曾向笔者述说他对管理的迷茫。他说他也了解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自己是从营销做起的,后又开发出自己的产品,组建新公司。但是,当他面临企业全面管理的时候,却发现一向认为简单的管理原来并不简单。为什么自己也知道很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却屡屡受挫,制度形同虚设,做不到呢?这不禁使笔者想起一句话"你们只是知道,我们却做到了"。韦尔奇的这句话提醒我们:"知道"不等于能"做到","做到"才是真正"知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影视广告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 《企业导报》2009,(7):71-72
从1979年到今天,我国影视广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企业和广告业主对于影视广告的认识上还存在有严重的误区,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在影视广告热中维系由本国企业主导的局面,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引言:不知何时,广告成为了现代保健品企业的营销法宝.市场未动,广告先行.广告造就了无数个保健品牌,广告也创造了无数个营销奇迹.对于保健品的领军人物--史玉柱来说,运作起保健品广告来更是得心应手.当他带着新的保健品--"黄金搭档"再次走来的时候,人们似乎又可以再次领略那种让人窒息的广告"轰炸",然而,在将逝的一年时间里,人们却没有看到那种期盼已久的广告"盛景","黄金搭档"似乎只有零星的点缀,倒是其竞争对手"成长快乐"、" 21金维他"却不时地显山露水.广告,成为了史玉柱的弃儿?广告,已然成为了保健品行业的"明日黄花"?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8,(8)
<正>广告公司面临着一种窘境:客户越来越不愿意为创意支付费用,或者说愿意为创意支付更少的费用。为什么?在我们抱怨广告公司生态环境恶劣的同时,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广告的创作过程。通常广告是这么被"生产"的:首先区别一下是"线上"还是"线下":然后确定广告信息需要被放置的既定位  相似文献   

9.
<正>明星代言被取缔的公告开始了举国上下大面积的营销传播整顿,江山一片风雨急。中国企业的营销越来越难了。为什么我们企业的营销传播成为了靶子?为什么明星的公信力落到了马桶里?为什么中国的营销就像高潮来的凶猛而也去的特快?因为中国的营销策划出现了问题,中国企业家的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10.
徐慧 《价值工程》2015,(5):228-230
"通才型"市场营销人才越来越难以迎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培养的呼声日益高涨。那么什么是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为什么要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怎样培养?作者围绕这三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总结出了培养这类人才的模式,希望能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为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区区只有8年?为什么中国习惯做OEM这种没有多少附加值的打工仔?为什么众多国内企业的竞争还仅仅处在质量与价格的竞争?为什么赚到了钱最后又孝敬了跨国企业!为什么放心产品的广告天天见,企业信誉难道不值钱?让我们看看自己到底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根据自己或亲朋好友的消费体验来决定个人的购买行为,花样翻新的企业打折促销、眼花缭乱的广告,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低.许多企业困惑,这到底是为什么?问题的症结在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但企业还是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开展营销活动,消费者仍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3.
石云 《中外管理》2007,(10):96-97
王海鹰有一句口头禅:战争时要从军,和平时做营销。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后来做过营业员、促销员、大型商场与超市的业务经理、广告经理,后来又到生产企业做过分公司经理、销售部长与营销总监,业绩都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海鹰发现了营销策划这行当。现在已经是中国营销界风云人物的王海鹰,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远不如像平时为其他企业出谋划策那样轻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上万人在创业,成功的企业却只寥寥几个?为什么有的企业家白手起家,却能发展成十亿的规模?创业型企业到底如何才能走向成功?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每个行业内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也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提到和媒体打交道,许多中小企业及其弱势品牌都有着强烈的“不平等国民待遇”的感觉。强势品牌不用花费多大力气或“求爹爹告奶奶”,就能引来众多媒体的主动献身与免费宣传。而自己呢?要么出了钱不一定办得了事;要么跨进自己大门的媒体不是拉广告就是拉赞助的!为什么?自己又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先让我们来看看LZ企业的案例吧。LZ企业的媒体遭遇LZ企业本来是个不小的企业,在其鼎盛的时期,资产规模曾一度达到三个多亿,曾一度被其所处的内陆省份树为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及标兵,曾一度引得包括媒体在内的各路诸侯蜂拥“朝圣”。但在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6.
用西方服务营销理论来定义的话,海底捞对员工的管理,其实就是一条"服务利润链"。简而言之,只要服务企业真正愿意站在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运营,愿意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花足够的功夫,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授权和引导,那么,只需做好员工满意度这一环节,自然会带来客户满意和公司受益  相似文献   

17.
曾朝晖 《经营者》2000,(11):25-26
<正> 认识李锦魁先生,缘于《广告导报》。那时我还在《广告导报》做编辑,常常编发李锦魁先生颇具思想闪光点的文章。其后,在一些昔日明星企业、明星策划人纷纷陨落时,美的空调则以鲜明的"美的熊"形象,强有力的整合推广方式保持着锐不可挡的势头。在这样一个中国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年代,显得尤为可贵。从营销和广告的角度来看,美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为了释疑解惑,我采访了作为企业实战企划人的李锦魁先生。以下是笔者和李锦魁先生的对话。曾朝晖(以下简称曾):美的空调从’97年"智灵星"、’98"冷静星"以来,每年都有一个产品策划成功的个案,尤其’99年的"清爽星"首先提出了换气健康空调概念,引起行业追随,创下了当年单机年销量之最。请问您认为"清爽星"策划上市的成功处在于什么?李锦魁(以下简称李):现代营销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市场经济宏观环境里,有的企业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有的企业却萎缩、亏损甚至破产?为什么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有的企业利润丰厚,有的企业严重亏损?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有的企业频频受到竞争的重创,好景总不长?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市场经济宏观环境里,有的企业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有的企业却萎缩、亏损甚至破产?为什么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有的企业利润丰厚,有的企业严重亏损?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有的企业频频受到竞争者的重创,好景总不长?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划分为两大类,即一致性因素和演变性因素。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与不少企业家交谈过,发现在企业经营的最初期,重要的问题都来自于外部,比如,与谁竞争,如何等等.而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业务越来越稳定,他们往往就要追问自己的内心了.问题开始从"术"上升为"道",关心起"自己是谁?企业是谁?为什么要做企业?每天在为谁而忙碌?忙碌的目标又在哪里?、凡此种种,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人生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