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经济基础以稳定政权,总是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列宁指出:“任何阶级的政权都必须为它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服务。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封建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小农经济。为了扶持、发展这种个体小农阶层和保护地主阶级利益,封建政权千方百计地致力于“抑商”。这种情况,竟延续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达二千多年之久,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所能带来的种种变化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林燕  孟建伟 《经济师》1999,(2):104-105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本”与“末”的划定,不仅将农业与商业对立起来,而且把商业强行列入“君子不为”的低贱职业。这不仅阻碍了商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使商业思想的发展和深化也受到很大影响。反过来看,重农抑商政策毕竟又根源于相应的商业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商品经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秦简《日书》的材料 ,对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了研究 ,阐述其具体表现 ;并进而探寻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秦国统治区内商品经济能够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 ;认为对于秦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实际作用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4.
略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彦莉 《现代财经》2005,25(2):78-80,F003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商战论”是他的经济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反映了新兴的工商业者的利益,也体现了他超越前人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5.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是指伦理价值经济管理思想、重农抑商经济管理思想、家国同构经济管理思想,它们对现代经济管理有着一定影响.本文,将综合这三种传统经济思想,阐述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详细分析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范围,不断改进现代经济管理工作,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且为我国经济管理活动的展开献计献策,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仲志远 《资本市场》2005,(11):62-62
<正>西方社会一向没有类似传统中国那样阳奉阴违的重农抑商政策,但工商业也曾被贵族社会视为“卑贱”的行当,商人们的境遇几可与同期的中国商人相提并论;而在17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各国尤其是英法等国仍然在君主专制的阴影里前行。不过,贵族尤其是新兴的资产者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掀起的革命风暴,向王朝权力发起了前赴后继、不计其数的挑战。1215年6月15日,英国国王约翰穷兵黩武、随意征税等恶行激起了贵族与新兴资产者的不满,在贵族兵临城下之际,国王被迫签署并颁布《大宪章》。这一文件后来被称之为现代自由宪政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重要政策之一的重农抑商政策,其客观的影响对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来说是负面的。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对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深层次探究政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邓宏图 《经济学》2003,2(3):531-554
本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最大化,因而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乃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逻辑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和政策一直占支配地位,而元朝却敢于破除传统,实行农商并重政策。主要体现在恢复和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商业。这一政策促进了元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以后乃至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多年以来,学术界对王夫之的经济思想,特别是对其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近代特点的问题,在评价上分歧较大。如有的同志将王夫之与欧洲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魁奈相比拟,认为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具有“国民之富的观点”,并且“发出一些‘大贾富民’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憧憬”。与此相反,有的同志则认为王夫之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尚跳不出‘重农抑商’的范围”;有的同志还指出其著作中充满着抑商的言论,而他的“重农抑商的主张,正说明他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与此相联的,对如何评价王夫之有关土地问题上的见解,在学术界也存在较大歧异。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专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追溯历史,重商与抑商的纷争在国内外几乎延宕不断,原因在于,重商还是抑商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构成了两难选择。重商则一般容易引起轻农、抑产,阻滞经济的正常发展;抑商则一般又可能导致片面重农、重产,也同样妨碍经济的迅速发展。古今中外受这种两难困扰者不乏其例。因此,争论也至今未休。笔者撰写此文,自然也是为求得正确答案尽点绵簿之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商业在发展之初较为缓慢.当代很多人受传统的固有观念的影响,认为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这是一种片面的说辞.中国古代商法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形式独特,虽然较为分散,但是其中包含先进的商业思想,实现了对古代商人及商事活动的规范化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社会,读书求仕,最后博个金榜高中、“扬名显亲”和“封妻荫子”的“锦绣前程”,乃是千百万士子寤寐以求的理想。所谓士、农、工、商,明确列“士”为四民之首,而视商贾为末等。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延续了近二千年的传统观念入明以来特别是明中后期,却受到严重的冲击。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不少地方的封建士子逐渐抛却了他们祖辈恪守不渝的“科第为先”、“耻于为末”,“讳言利”等信条,转而竞相从事工商业活动,“以货殖为急”,“以畜贾游于四方”,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社会风气。明代士人经商的大致状况如何?这股风气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对明代社会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中国的"重农抑商"虽然时紧时松,但却一直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主流经济思想.而在经历了群雄政权,战火纷扰的民不聊生时期,随着秦朝的覆灭,由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中国商业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汉代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冶金业、 制盐业相当发达,陶瓷和纺织业也蓬勃发展,对外贸易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所谓"以未得利,以本守之","农之为本,商之为未","重本抑未"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而且贯穿与整个封建社会,导致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但是,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使宋朝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经济地位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当前运城地区的农村经济不能迅速展发,农业内部结构极不合理的局面不能根本改观,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由于该地区农耕历史极为悠久,广大农民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重农抑末、抑商、抑牧的封建小农意识相当浓重。他们长期信奉“以农为本”的务农古训,而农业在这里也只有生产单一粮食  相似文献   

17.
不少法史学家和部分经济法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有经济法。若从"经济法"和"经济"的概念来看,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古代社会是不存在经济法的。经济法以调整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为基础。作为economy的"经济"是指以商品(服务)交换活动为主体的经济,而非以自给自足为基础的生计活动。无论是作为萌芽的经济法律规范或是独立部门的经济法,其调整的经济是自由平等的商品(市场)经济关系,缺少商品经济,经济法就无法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重农抑商居主导地位。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多本这一思想。然而,作为我国占代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的可马迁,却在肯定农业占首要地  相似文献   

19.
权利乃市民法之本源.西方的商品经济启蒙较早,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对企业名称的研究.而我国自古就重农轻商,重刑轻民,商品经济十分不发达,名称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各种企业称谓、名称权的归属主体与特征、名称权的性质以及名称权在实践中的意义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可以重新认识企业名称及名称权.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官商":一个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官商合一"制度的普遍性实源于赋税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古代政府用"行政效率"替代"经济效率"并追求最大化,因而用"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取代"民间自由经商",其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的权力基础,解决财政危机。此外,古代中国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乃是"官商合一"的制度安排在土地私有制下逻辑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