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云南边境地区的反贫困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阐述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的原因,并提出摆脱贫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云南边境地区的反贫困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阐述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云南边境地区贫困的原因,并提出摆脱贫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我国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农村致贫因素以及贫困表现形式都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贫困的识别已经从静态收入需求单维向动态多维转变。运用Alkire和Foster关于多维贫困的分析框架,构建包括教育、健康、卫生条件、生活状况等7个指标的农村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选取6个年度CHNS面板样本数据,分别从剥夺视角和需求视角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识别、追踪和分解。前者分析农村多维贫困情况,并对致贫因素进行甄选;由于目前收入仍然是衡量贫困的核心指标,所以后者从需求定义出发,对贫困人口的不同贫困程度进行研究,考察非收入贫困群体中存在的隐性贫困问题,依据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有效地推动了边境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了边民增收。但是边境口岸所在地居民富裕与边境农牧区居民贫困的现象同时共存。边境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鉴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在边境地区运用成为西藏边境地区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西藏边境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现象及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农村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有效地推动了边境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了边民增收。但是边境口岸所在地居民富裕与边境农牧区居民贫困的现象同时共存,边境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鉴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在边境地区运用成为西藏边境地区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西藏边境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王溢纯 《企业家天地》2011,(11):194-195
贫困一直是困扰着世界各国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贫困现状的介绍,指出了我国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探索新时期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中国剩余贫困问题的本质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之后,我国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城镇贫困问题,概括起来,中国目前的城镇贫困问题具有六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对此应重视采取三个方面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贫困研究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贫困的含义及其测定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贫困含义和测定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推动减贫战略和措施选择.到目前为止,从贫困含义所反映的内容看,贫困可以概括为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基于贫困含义及其测定演进的视角,察看中国在贫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村贫困多维视角,在分析农村贫困存在着收入贫困、教育贫困、权利贫困等多维贫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机理,进而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测度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6年广东、湖南、广西等九省普惠金融指数和东、中、西部三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总体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权利贫困的减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普惠金融机构应努力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流程,大力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现农村贫困减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村贫困减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民经济也得到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使得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之间显双曲线型的反向相关关系。通过贫困减少的分解计算可知:经济增长对中国农村贫困减少的贡献率高达70%左右。有关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弹性的计算结论显示,这种推动作用呈现先升后降,最后处于稳定的趋势。因此,就农村贫困减少而言,中国政府应该继续推行稳定的经济增长政策,同时也必须更加关注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中国农村教育贫困程度依然严重,出现了教育投入区域间差距,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农村教师素质较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生出路窄和农村教师资源无法保障等原因。因此,要彻底改变农村教育贫困的状况,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转变政府行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教育研究,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民众创业不仅是农村减贫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鼓励的农民增收措施.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民众创业对农村多维贫困(收入、教育与医疗贫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民众创业对中国各省份的农村多维贫困存在显著的动态非线性影响效应.其中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低阶段,民众创业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削减作用较弱,甚至出现个别指标不显著.但突破门限值达到较高阶段后,民众创业对农村收入贫困、教育贫困的削减效应均显著增强.但在市场化程度的高区制,民众创业通过促进城镇医疗机构的发展,"挤出"农村医疗设施,加剧了农村医疗贫困.进一步发现生存型创业比机会型创业有更低门限值,且机会型创业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作用更突出.政府部门应采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等多种措施鼓励民众创业,尤其是鼓励机会型创业,以发挥民众创业的减贫效应,这能较好地降低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并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使农村的贫困问题凸现出来;财政农业支出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边界也使新世纪的扶贫工作面临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对减贫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当前农村减贫中不同农村财政支出的合理区间和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文化和精神现象,而农村反贫困问题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度和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贫困的本质,论述了人力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机理,阐释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村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村贫困问题是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也一直是我国“三农”政策所关注的焦点。,农村贫困问题的化解,有赖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其中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本文阐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确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目前国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确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决农村贫困是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长期任务,教育脱贫困问题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文中阐述了远程教育和远程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从远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的远程性,开放性,灵活性,中介性,先进性着手,指出了今后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中国的农村贫困治理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下,脱贫攻坚阶段的嵌入式农村扶贫具有系统化的优势和精准性的特征:多元主体的全要素嵌入、多种渠道的全领域嵌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绝对贫困人口进行的精准扶贫确保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但也存在“嵌入裂缝”降低了扶贫效率和绩效等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随着农村贫困治理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嵌入式农村贫困治理应在延续系统化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嵌入行为治理弥合“嵌入裂缝”,并从精准扶贫向精准防贫升级,从精准脱贫向整体致富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制度及关系嵌入弥合“嵌入裂缝”,提升嵌入式农村贫困治理的效率和绩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强化制度嵌入和关系嵌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和完善系统化、整体致富与精准防(扶)贫并重的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当前农村挟贫面临的难度与问题依然很大。针对存在的问题,农村扶贫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思路应是:扶贫对象由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移,由注重解决生存贫困向注重解决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转移,坚持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坚持增加扶贫资金与提高扶贫资金效果相结合,坚持就地扶贫与并地移民扶贫相结合,坚持救济性扶贫、开发性扶贫和知识性扶贫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对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内生着效率与公平两难抉择的问题,不公平是现代贫困的主要原因.贫困是经济性权利和非经济性权利相对缺乏的体现.贫困者和富有者的无限期界重复动态博弈是一个持久的不平等的权利交易的过程,而每一次博弈的结果都促使贫困得到累积,形成贫困的"马太效应",两者的差距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它也受贫困的外部性、对不平等的忍耐程度、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等约束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