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飓 《宏观经济研究》2002,(2):39-40,15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建国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基本上占70%。随着石油,天然气进口和使用量的增加,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有所下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煤炭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于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我国GDP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的数据,首先,得到我国煤炭消费收入弹性系数依然过高的结论;其次,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是均衡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协整与双向因果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即政府需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国家煤炭储备体系,实施煤炭供应国际化战略,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型的煤炭企业所要担负的税收约有十七八种,税收负担较为严重。为了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快煤炭企业的税费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税收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企业税费改革的原因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煤炭能源的生产供应对国民经济有直接的影响,并因此造成连锁、循环反应。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客观上要求煤炭能源的生产供应保持稳定增长。本文基于1978~2009年我国煤炭能源生产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HP滤波方法分析我国煤炭能源生产的周期波动状况,并进一步运用格兰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煤炭生产和GDP周期波动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我国煤炭生产和GDP周期波动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民经济与煤炭生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尤其煤炭储量居于世界前列。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质优量多,而且分布广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就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并指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对以后煤炭经济的发展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韩晓霏 《经济论坛》2013,(11):42-43,54
煤炭作为典型的化石能源,其消耗与节能环保关系紧密,尤其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煤炭的开采会大量破坏植被,进而引起水土流失等,而消费煤炭时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会造成污染,破坏环境。另外,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大大减少了煤炭的可利用量,也让我们在治理环境时耗费额外的资源和能源。本文试图利用全球价值链这一理论工具,通过分析煤炭产业目前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和目前阶段的能源消耗及节能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产煤大国,对煤炭的综合利用也是提升我国能源供给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煤化工通过将煤炭进行化学加工转化为不同形态的能源或化工产品,已经成为延长煤炭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8.
尤炫 《经济论坛》2005,(7):11-13
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能源短缺、煤炭供应日趋紧张的背景下,限制煤炭出口,保障国内市场需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建立我国煤炭战略资源储备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煤炭市场做为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国际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的矛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分析和预测国际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煤炭供需信息,合理确定我国煤炭进出口战略,科学制定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国际煤炭市场供赔的主基特点纵观近年来的国际煤炭市场,主要是现如下特点:①国际煤炭市场供需格局与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密切相关。目前世界三大经济圈已基本形成。~是以欧共体为主的西欧经济贸易区,每年的能源消费量在17亿吨标煤左右,煤炭消费量益8亿吨左右,煤炭进口量占全…  相似文献   

10.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200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首部《煤炭产业政策》,也是第二部国家产业政策报告。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煤炭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红 《经济论坛》2009,(10):52-53
本文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煤炭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于煤炭能源消费具有单向依赖关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 煤炭是我国的基本燃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原料。单纯依靠统配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的生产是不能够满足我国建设需要的。因此,合理规划和发展乡镇小煤矿生产是必要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煤炭能源区和谐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认识和研究社会的起点和基础。研究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提供动力保证的煤炭能源社区的发展规律,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趋利弊害、降低制度运作成本的途径,对于实现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运用科学发展观和战略发展观总结了我国煤炭能源区建设上的成就,探讨了制约煤炭能源区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化鳃矛盾与鳃决现存社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能源消耗系统中,锅炉及供热系统有很大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年耗煤量约占我国煤炭产量的1/3左右。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降低锅炉及供热系统的热损耗,节约能源,使我国能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得到缓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太阳能的突出优势 我国是全世界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利用结构一直不太合理,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27%,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却很少。过去20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成果显著,同时亦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热岛效应、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而种种信息表明,我国的房屋建设及其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建筑节能的研究以及相关经验的总结己进入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李影 《技术经济》2010,29(3):95-99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常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煤炭消费依然是我国的能源消费主体,其次是石油、水电、风电、核电及天然气。这意味着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能源的总量约束,而是能源的结构性约束。  相似文献   

17.
中外所有的预测表明,我国今后20年将是世界上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国家能源安全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尽管在我国具有较为丰富的储量,其消费占我国能源总量的70%以上,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于我国来讲,研究并建立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准确的煤炭价格预测对于抵抗能源危机、保证能源安全就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目前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我国缺气、少油、多煤的资源赋存特点和国际能源市场不可预测性因素的增加,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被称为工业的“粮食”。同时也是我国职工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全国因煤而设、因煤而兴的域市100多个,从业人员多达700万。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煤炭提供了我国国民经济70%以上的能源,煤炭的主体地位是长期的。人们大多关注煤炭开采生产、煤炭资源、煤炭的购销市场等问题,而煤炭物流问题却经常被忽视。因此,对我国煤炭物流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未来的煤炭物流市场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申万  张广军 《发展研究》2014,(12):67-71
本文利用弹性系数模型,预测我国国民经济在保持现有7.5%的增速时煤炭消费总量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到2020年消费总量约为42亿吨。在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按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年下降速度预设不同情境,模拟2014-202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情况。模型结果显示不断降低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直接影响煤炭消费总量,且该控制强度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或递减趋势。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强度的分水岭为3.5%,即控制强度大于或等于3.5%时,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不断减少,当该参数小于3.5%时,消费总量会继续增加。雾霾治理将会导致能源缺口,天然气将是弥补削减煤炭消费造成的能源缺口的主要替代能源,而其他能源形式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