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为了在第三步战略步骤中进一步解放生产和,应该实事求是地重新审社“国资”的产权归属。第一,没有全民资本,只有政府资本;“国有”就是政府所有,不存在“全民所有”的所有权制度。第二,政府的全部资产原本就分属于各级政府所有,因此明确废止统一所有,确立分级所有。第三,对于“国有”经济的总体架构和内部关系,应该以“一级政府,一级产权,一级信用”为原则,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这是作者对产权市场的看法。国有资产进入产权市场是一个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极不健全,在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尚未完善,以及所谓“终极所有权”、“法人所有权”的概念仍然模糊的情况下,对于搞“产权市场”更要慎重。但提出这个问题探讨.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以上精神,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本人拟从产权、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及其相互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国有资产产权不清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产权不清的表现 国有资产产权不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国有资产产权归哪个政府部门负责不清晰。国有资产产权的理论主体是国家,但国家是抽象的,国家的权力由各级政府实施,因此,国家所有实际上表现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所有,政府所有实际上又表现为政府部门所有。这样国有资产就被分割为“部门所有”和“地方所有”。实际中各部门表现出对国有资产都有又都没有产权,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负责又都不负责,互相扯皮,推诿责任。国有资产好像成了无主的资产,国有资产的产权到底归哪个部门所有不清晰。  相似文献   

5.
、引言近年来,经济学者们就现代企业制度发表了不少的看法。比如,人们几乎都认为,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在于产权,但他们所说的产权,是指财产的归属,“‘归谁所有”,即所有权。他们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已经过时”,现在需要的是“所有权分割”。因为“企业如果只有经营权,国家作为所有者就可以随意干预企业的经营,随意调走企业的资产”。所以,企业必须“成为所有者”,具有“法人所有权”。人们崇尚所有权的同时,漠视经营权及经营者,贬之为“不过是经营者而已”。崇尚所有权者还有种种说法,比如,所有权是原始或本原的,…  相似文献   

6.
一、创新产权市场监管体制 我国产权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通过改革和整合,实现从国有资产转让市场向社会公共资本市场的转变,属地行政管理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的转变,实物资产整体交易市场向标准化、连续化交易市场的转变。因此,产权市场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应遵循:一是要借鉴发达国家治理和监管资本市场的经验;二是要反映产权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是要有利于融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另外,我国的产权市场监管体制应是三位一体的,即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组成的市场监管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以上精神,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本人拟从产权、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及其相互关系入手,通过探讨产权制度及其改革,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想等课题进行探索,与产权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共勉.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产权市场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督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动,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产权市场是一种新型的资本市场,政府在推动产权市场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法律规范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艳玲  杨倩 《中国经贸》2009,(8):122-122
本文关于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综述。首先,在判断人力资本所有权归属问题上.同样应该适用“谁投资,谁所有”的产权原则,即人力资本可以有多个所有者,而非专属于人力资本的承载者个人;第二,人力资本的收益权问题只有一个,人力资本应否及如何分享企业利润的问题,不应与企业所有权问题混淆,将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问题联系在一起是一种错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汀 《特区经济》1991,(3):28-30
<正> 以国营企业产权有偿转让为主要内容的深层次的经济改革,近两年来在我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有20多家企业进行了产权的整体转让或部分转让,使我市企业产权转让市场初步形成。但也应看到,企业产权转让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以改革的新事物面貌出现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涉及的问题又很多,因此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要推动我市产权转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入探讨所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这对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调整我市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创造“深圳效益”,发展特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一我市国营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发展,是我市未来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所必需的。在过去的10年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同时要看到,我市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增加、亏损面扩大,有的企业长期处于半停产、停产状态,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要实现市府提出的今后10年创“深圳效益”的战略要求,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此外,我市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虽对传统体制有所突破,但所有权缺位、所有权对经营权约束软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龚家齐 《特区经济》1994,(10):25-26,29
<正> 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重新塑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通过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使政企真正分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按市场机制运行。 一、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 现在,我们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自觉的变革,不能不从我国现实的产权制度和经济条件出发来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 1、国有资产产权重组的目的并不是改变资产所有的归属,即改变国有资产的性质,而是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营方式。通过产权重组,把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区别开来,把所有权的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加以分解,按现代企业的财产制度,分别划属国家、国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从而界定国家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所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即从资产的收益角度来行使其所有权和责任,从而从负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和具体经营管理中解脱出来。企业法人主要关心的是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行使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为国家的这部分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从而真正地实现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5,(106):1-15
本文以债券与产权的关系为视野,阐述了“一级政府、一级产权、一级信用”的制度框架。在中央与地方的产权关系达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之后,才能搭建起发行地方债券的制度平台。发行地方债券首先是为了提高债务透明度,最后才是为了强化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实际上尽管有《预算法》的制约,但地方政府一直在多途径地变相举债。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产权关系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或职工个人之间重新划分产权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要求给地方和企业一部分产权的人通常所援引的论据,即“国家投入的归国家、地方投入的归地方、企业积累的归企业”,是不能成立的。首先,原则上说,只要经理与工人已拿到了(合理的)工资、福利和其他应得的报酬,还清了债款,企业的一切剩余和由此而来的积累,都应归初始投资者或所有者(即国家)。其次,在过去既定的产权安排下,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机构或在地方的一级代理人,其职能只是“分级管理”国有资产和“业务主管”国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是农村问题的核心问题,当前“三级所有”的产权体制导致的结果就“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两种现象并存,如何走出土地的“悲剧”,是我们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集体所有权,把这一权利所指向的内容进行分解,对“三级所有”的产权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相似文献   

15.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全国范围内抓紧开展清产核资工作,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是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目前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尚存在某些模糊不清的问题。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能顺利实现上述任务。本文想就其中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微观产权分离产权的权能,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资产所有人(自然人或法人,简称所有权人)对资产所享有  相似文献   

16.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关天才产权清晰是这样论述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必须绝对确保国家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二是,必须切实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使其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的实践看,真正实现产权清晰、全面体现这两层意思,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7.
产权: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造了一个内生政府行为和所有权的产权模型:当物品属性外生给定时,在法律层次上界定私人物品有价值属性的归属关系取决于技术和政府的行为;政府既可以将私人物品界定为私人所有,也可界定为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这决定于政府类型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目标;当所有权界定以后,所有权主体行使所有权的能力和政府的行为选择就决定了一国资产的最基本的产权结构,由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政府行为与产权制度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关于公司产权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产权关系,产权关系不明确。就必然引起其它经济关系的紊乱,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我国要在“七五”计划期间大体形成新的经济体制的框架,使经济运行走上新体制的道路,就必须深化企业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模糊”问题。一、明确企业产权关系,承认资本收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商品经济的特点,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联系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在商品经济中,社会资源和劳动产品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如果商品的所有权关系不明确,那么交换就失去了法律的依据。如果交换中不遵循价值规律的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产权理论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学术界对产权问题的研究,大体上有几种不同见解:一是产权即支配权和转让权论。就是说,产权,既不同于体现产权最终关系的所有权,又不同于企业日常决策的经营权,而是指那种企业财产在市场交易中的支配权和转让权,而这又取决于交易双方对边际效益的比较。二是产权即所有权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即拥有对某个客体的所有)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它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归属的法律用语。三是产权的细分论,这里又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产权可以分解为:“一种为经济运行中的经营性产权,另一种为制度分析中的归属性产权。”第二种意见是“广义的企业产权,包括有形资产产权  相似文献   

20.
邓光盛 《产权导刊》2007,(10):59-60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人民政府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产权状况进行登记,依法确认产权关系的行为.产权登记记载了企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从占有、变动到注销的全过程,是监督管理产权变动行为,明确各方主体职责、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方式.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应是国家对国有资产实施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