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国家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价值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将是我们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的希望工程、奠基工程。它的效果在最根本的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未来的民主法治状况。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是学校德育工作,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深入研究并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实施,维护社会和平稳定.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3.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高校法制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备的法律素质已成为现代公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法律素质的培植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诸多方面予以多雏度探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精英人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中国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后继有人,我们民族和国家才会有前进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刘建立 《河北企业》2006,(11):64-65
认真学习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总体要求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重大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杨海浪  刘涛 《活力》2007,(11):53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在认真总结我国法制建设实践经验、借践中外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做出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方向。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想、信念、观点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李春凤 《民营科技》2010,(11):169-169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建议,希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宋鸿泰 《数据》2023,(2):83-84
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国家治理的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的栋梁,民族发展的希望,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升国民法律思维与意识水平的关键。为了顺应新时代针对法治社会提出的要求,要创新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拓展学生法律认识面,让学生成长为知法、懂法、用法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王树利 《活力》2009,(8):89-89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检察工作服务新林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检察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检察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是解决检察工作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徐向飞 《活力》2005,(6):310-311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走向法治国家的历史征途中,我们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勇于革新,善于不断总结法制建设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道路。当前,要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法治信仰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情况,与中国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到传统法律思想的束缚、高校法治教育的缺失、社会各界人士的忽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当前新形势下研究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影响。本文拟从网络媒体的特征出发,在分析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治国方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行政诉讼法实施2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次将“民告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改变了几千年来“官贵民贱”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姜舟 《活力》2011,(11):97-9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把检察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努力践行服务大局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王剑 《活力》2009,(9):54-55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力量。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治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方向。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也是有效履行检察职责的必然要求。应对当前形势的要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检察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执法理念”,更加自觉地使检察工作融人大局,服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宝山 《活力》2010,(8):277-277,279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打造法治工商是建设服务型工商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在总结前几年的法治实践时指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报告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在2007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8.
刘涛 《秘书工作》2015,(4):53-5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这一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运用党内法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政治保障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文摘     
社会主义法治的十个原则刘海年在《人大工作通讯》撰文指出,实行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客观形势之要求党的“十五大”不仅坚定地重申和更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且还浓笔重书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_(一)民主原则。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法治_民主是手段,是过程,更是目的。(二)人权原则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享有充分人权,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三咱由原则。自由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符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这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是指导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也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对于工商部门来说.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工商,必须法治先行.建设法治工商.保证工商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将工商行政管理权自觉限制在法定范围内、严格依法办事,把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商部门的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