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铁路现场短新闻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知识社会的需要,是受众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2.
付俊 《活力》2011,(2):116-116
生动、新鲜的故事人人都爱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人获得知识、接受信息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渠道。讲故事不仅是作家的权利.新闻记者在记录新闻事实时也可以使用它,让自己写出来的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3.
李瑞海  孟令冰 《活力》2004,(7):155-155
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是有血有肉,图文并茂,既得整“景”,还得说事。使观众了解信息的同时,又受到启发、教育。观众对这类新闻感兴趣,我们称这类新闻具有可视性。  相似文献   

4.
闫志国 《活力》2011,(12):226-226
随着互联网参与式框架的日益发展.普通网民开始参与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他们不仅提供新闻线索和新闻材料,还参与新闻事件的调查和评论。这些广义的公民新闻实践导致大众传媒新闻生产的一系列变革,其中.专业新闻工作者把来自网民的语汇、叙述、视频、图片等网民生产内容整合进专业的新闻文本之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新闻生产方式。借助大众传媒的传播,网民生产内容具有了更大的可见性和影响力。在我们消费的新闻信息中,越来越多的内容源自网民。  相似文献   

5.
新闻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各级新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标准。新闻作品作为对社会生活直接的反映,这种劳动和作品中就应该而且肯定包含着美,也就是说,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审美活动,新闻与现实生活之间自然存在着审美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电视新闻工作者工作会议上曾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张昭 《活力》2004,(11):129-129
网络新闻的及时性与海量性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新闻标题的第一依赖感和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主动选择有用信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的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提出尖锐的挑战,使标题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  相似文献   

7.
周芳 《活力》2011,(1):93-93
一、新闻采访中“首因效应”的现实运用(一)内在因素新闻实践表明,记者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不仅显露着记者自身的个性特征、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知识底蕴等诸多主观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出记者的老道或稚嫩。  相似文献   

8.
薛伟 《活力》2004,(7):156-156
短信新闻,是通过手机以短信息的方式传播的新闻。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手机短信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短信息以手机为信息接收器,传播手段更方便,传播速度更快,而且因其书写的长度有限,正符合新闻消息快、短、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播 《活力》2014,(21):63-63
一、抓好主流和导向性的新闻事件,增强节目的权威性 随着观众素质和品位的不断提高,媒体仅对新近发生的事作出报道是远远不能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的.他们还需要知道这些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对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影响等等,在这方面,担负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职能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新闻消息。由于其容量和时效的限制,不可能深入新闻事件。展示新闻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复合的新闻舆论“信息场”,而寓事理、情理和法理于事实的焦点类评论节目,更能集中地传达和体现媒体的政治导向和意图.因而也就更能影响公众。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视新闻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电视新闻是一种通过镜头来表达和传播信息的方式,电视新闻记者在剪辑前期拍摄了大量的新闻信息和画面。然而,这些信息和画面并不都被人们需要,这就需要新闻剪辑者有一定的剪辑能力,在剪辑过程中,既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同时,也能够使剪辑出来的新闻信息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论述在电视新闻剪辑过程中信息真实有效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电视新闻剪辑过程中信息真实有效的表达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亮 《活力》2014,(10):80-80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传播方式,画面所含信息量的大小和构图是否完美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视率。因此,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审美高度和审美意识。只有拍摄出高水准、高质量、令人满意的电视新闻画面,才能使新闻得到更好呈现。  相似文献   

12.
宁祥和 《活力》2010,(6):199-199
何谓新闻:新闻是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新闻需要评论吗?当然。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无论是现场的目击者、当事的采访者还是看电视读报纸的受众者,对新闻事件本身肯定有自己的相应的看法。观后感、读后感,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发生后所引发的评论。如果一条新闻播发后,受众没有任何的看法想法,毫无疑问,这肯定不会是一条新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的接受信息的来源多样丰富。  相似文献   

13.
王超 《活力》2004,(6):57-57,62
新闻价值作为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要素素质的总和,所含信息要素素质级数越高,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价值具有客观性,它的价值大小只受构成新闻的事实信息本身含的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要素的素质的影响。人们的主观因素只能在尊重客观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充分挖  相似文献   

14.
徐宁 《活力》2014,(12):102-102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它就好比一条传送带一样,将有声信息传递到听众的耳朵中。而新闻内容就是这条传送带中相当重要的有声信息。广播新闻是通过音频技术,将听觉信号有序的组合,面向特定的听众传播正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新时代中,广播在媒体中的地位虽然不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强势,但是拥有传播方式即时性、传播范围广泛性、收听方式随意性、受众层次多样性、播出灵活性,制作成本低廉性的它始终在媒体大潮中屹立不倒。而且,随着近几年汽车的越来越普及,广播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广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通过广播来接受最新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一、现有知识和信息内涵界定的困惑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所有财富的核心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既然知识是生产的第一要素,首先就必须明确什么是知识。要弄清知识的含义,现在一个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区别知识和信息。 在提出信息论时,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包含知识,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但随着“基于知识的经济”和“知识经济学”等的提出,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挑战。从发表的文章看,现在就知识和信息的界定不外乎三种情况:或知识包含信息、或信息包含知识、或两者是交叉重叠。 张守一先生是我国较早研究…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已经改变了人们接受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科技在传媒发展中也已经由原来的辅助作用成为传媒发展的原动力。媒体目前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是大量的相对离散、异构的新闻信息的整合开发和利用。“RSS聚合新闻服务”的出现,使得网络传播进入了一个新局面,新闻网站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再发展的良好契机。实行信息产品的聚合策略的原因是什么,互联网和数字化对信息产品的聚合有何影响,美国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号称是全球工商和财经新闻与信息的主要提供。其个性化的突显优势的RSS聚合新闻服务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下中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孙爽 《活力》2014,(20):32-3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大量涌现,新媒体传播方式即时性﹑传播手段新颖性和信息回馈互动性造成电视渠道传播新闻渠道收窄,电视新闻受众群体降低,收视率下降,电视新闻一家独大局面正在向多元化的媒体格局转变。电视新闻应当接受这种局面,并且发掘电视新闻具有的独特优势,利用网络拓展电视新闻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源的配置需要有“相关利益者合作”产权理论及制度作为基石,否则将会加剧财务资本所有者与知识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应以无形资产投资为主要决策内容,财务机构的设置应具有灵敏快速的特征,财务人员应具有很强的信息接受处理能力及财务方法刨新能力,否则企业财务管理将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叶立群 《活力》2004,(10):46-46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随着网络传媒出现的新兴文学样式,是否应该建构独特的审美体系,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尚在争论中。但较之于传统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评论等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20.
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逐渐取代土地、资本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知识、技术、信息是由人来掌握的,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的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跟传统的操作工人相比,他们的特点是:更富于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乐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因而,激励他们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工作的内在报酬本身。如何启动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等都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