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退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退出股市是近期中国股市的一个热点问题,2001年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再次强调,证券交易所将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如期对有关上市公司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4月5日,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同时向PT水仙等6家公司发出了“退市警告”书,最终,中国证监会作出了PT水仙于4月23日起终止上市的决定,由此,中国股市中的第一家摘牌上市公司浮出水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退市问题的认识已经达成一致,有关讨论已经结束,恰恰相反,关于退市问题的研究尚属起步,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我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难于判断公司前景,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根据进一步的规定,最近两年连续亏损(以最近两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当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依据),则可被视为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而根据我国证劵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或者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表明公司继续亏损,该上市公司将会被进行暂停上市处理,并最终可能会被进行退市处理。为了保住自  相似文献   

3.
孙学亮 《现代财经》2005,25(12):47-49,54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是证券交易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净化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股份公司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上市过程有过多的政府干预色彩,因而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应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割断政府与公司上市过程中的直接联系,为上市公司退市提供一个足够的外部空间,成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试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认为行政干预过强,现有的退市制度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由于退市涉及到多方主体的利益,缺乏退市的激励,以及不完善的上市制度强化了“壳资源”的稀缺性和缺少必要的退市过渡阶段等是制约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并对此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建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的重大举措。缺管退出机制对证券市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股票发行上市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相似文献   

6.
频频无视退市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期,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首度披露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原则及框架,并增加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在最近三年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都将终止上市。所谓创业板市场退市机制,即指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关于建立中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呼声很高,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才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2月2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止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连续亏损上市公司的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做出了具体规定,该办法是迄今为止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的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今后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将依照此办法有关规定被淘汰出局,此举立即在中国证券市场引起了一场大地震,当天ST股票几乎全线跌停,而PT一族更是雪上加霜,人们看一,骊方面是投资者为呼呈多年的上这出机制终于出台而吹呼,另一方面则是被从中国证券市场“罚”下场的三连亏企业在进行最后的掐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价值效应、绩效效应和治理效应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整体效应。价值效应体现为公司主动退市后,其换股和收购溢价以及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有所提升;绩效效应体现为退市存续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实现了整体上市、产业链整合和管控机制的强化。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初见成效,但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和大股东侵占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1年 4月23 日“PT 水仙”黯然离开上海证交所,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退市机制。继后,PT粤金曼亦香消玉陨。关于退市股票继续交易的规划促使人们将目光聚焦同一个地方:柜台交易。 借鉴国外经验,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建立未来被称为“三板”的柜台交易或场外交易市场来解决退市股票的“出口问题”。 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证券市场都是一个结构层次丰富的“梯形市场’。美国的证券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市要求比较高的主板市场;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 第二层次是有利于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全美券商协会店头市…  相似文献   

10.
宏皓 《商周刊》2012,(14):63-63
加快中小板和主板的退市进程,淘汰不合格的上市公司,让优秀的具备成长性的公司上市,这样证券市场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有效抑制炒绩差公司重组“僵尸复活”的热情,对于鼓励价值投资而非投机的投资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林文俏  钟伟华 《经济师》2001,(7):129-129,131
今年 2月下旬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人们呼唤多年的退市令终于发出 ,这是一件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启动退市机制的深远意义1、启动退市机制将大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进而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石。过去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退市机制 ,从而对上市公司不能形成有力的约束、压力和激励 ,使上市公司不思进取。有些上市公司不积极转换经营机制 ,不认真使用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 ;有些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主营业务大滑坡 ,每到年底靠变卖资产得以维持。上市公司质量差 ,…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以往关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忽视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影响。以2020年底中国出台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新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6—2022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退市新规施行后,A股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平均而言,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得到抑制,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标准更严格的退市新政策对股价信息操纵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股价的信息含量,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而管理层持股也有助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新政策的效果受上市公司自身差异的影响,退市新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位于高集中度行业、外部监管弱、内部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畅通上市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遏制崩盘导致的股价波动。因此,加强外部监管,优化内部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降低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田磊 《经济导刊》2003,(2):84-85
2001年,退市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特别转让服务的取消,使得不少绩差公司,尤真是老PT公司,连亏3年的公司,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重组成功恢复上市,要么被交易所终止上市。在这一背景下,2002年似乎成了不少公司的恢复上市年。期间,共有20家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申请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复。不过,从恢复上市后的情况看,前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事件     
《资本市场》2006,(5):13-13
<正>中石化首轮私有化大幕落下今日,齐鲁石化(600002)发布了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而此前中国石化以退市为目的要约收购的其他三家公司扬子石化(000866)、石油大明(000406)、中原油气 (000956)昨日同时公告称,经上市公司申请,深交易所批准,上述公司流通股股票终止上市交易。可以说,市场高度关注的中国石化的首轮私有化已经成功落幕。随着股改  相似文献   

15.
闻风 《资本市场》2002,(9):27-28
<正> 香港交易所最近提出的“仙股除牌”(即股价在0.5港元以下的股份要被除牌)建议因触发低价股“股灾”而引起有关上市公司及股民强烈不满,虽然交易所随后已宣布撤回有关的建议,但事件余波未了,有市场人士及团体声称要追究事件发生的责任,特区政府也对香港交易所的做法表示批评,并宣布成立独立小组专门就此事件展开调查。一件本来看似不大的事情,为何掀起如此大的风波? 回顾事件的前前后后,或许能找出一些值得玩味的东西。香港交易所于7月25日发出一份名为“首次上市及持续上市资格/及除牌程序有关事宜/之上市规则修订建议”的咨询文件,其中在除牌机制部分中提到“若  相似文献   

16.
3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博元投资因涉嫌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3月31日,该公司A股股票简称由“博元投资”变更为“*ST博元”,标志着强制退市程序正式开启. 至此,博元成为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实施后,沪深两市首家因重大违法行为启动退市机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险投资发展实践中,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我国近年来风险投资退出状况的实证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了考察。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3点结论:应该适当降低风险企业上市标准,完善创业板的退市制度;适当放松对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与被并购的管制;继续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容量和市场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PT水仙被强制退市开始到2007年底,共有43家公司因业绩问题被退市.表面上看,这些公司都是因为业绩不佳而被退市,而实际上业绩仅仅是作为结果而呈现出来的现象,背后更多的是公司治理机制问题.本文从内部治理机制的3个主要方面探讨了这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特征,认为治理机制欠佳才是导致这些上市公司退市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19.
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1年4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PT水仙正式退市,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上退市机制全面启动的帷幕.但是,PT水仙的退市并不意味着我国股市的退市机制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要真正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进而发挥退市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上做出全方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资本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强.<证券法>第49条规定,上市公司丧失<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其股票应依法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但是由于在上市公司退市问题上没有制定具体细则和明确的退市条件,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此外,对场外交易法则,对上市公司退市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退市公司的监管,以及退市后恢复上市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对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也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