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指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演变的过程。消费结构的升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原有的消费项目的比例结构维持不变,但主要消费项目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是有新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加入,使消费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高度化。近二十年来,黑龙江省居民消费历经了从基本生活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移的过程,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城市升级步伐明显快于农村。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用于基本生存消费比重普遍下降,而用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比重持续上升,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升级。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结构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关慧  姜林  王宇 《改革与战略》2012,28(1):108-110
文章通过对1980—2009年辽宁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水平及结构进行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辽宁省农村居民属于轻度滞后型消费,2000年开始进入舒展型消费结构阶段,2009年开始其消费结构的变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文章认为,辽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消费需求结构正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辽宁省2002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统计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辽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一、消费结构分析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惯例,居民的生活消费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文教娱乐消费、居住和其他等8大项。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8年CFPS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水平能显著提升家庭消费总需求,且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正向作用,但对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具有负向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家庭对服务型消费需求增加;从城乡和地区角度分析,城市地区对服务型消费需求高于农村地区,中东部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对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苏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存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等问题,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上海经济》2014,(10):59-6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东部沿海地区消费需求呈现新的发展特点,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无论是从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还是衡量居民富裕程度发展系数指标都表明,东部沿海居民处于小康向富裕水平过度的阶段,与之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享受型、发展型、服务性消费在城乡居民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住房、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旅游、娱乐等个性化的服务性消费支出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8.
李志俭 《发展》2003,(3):24-28
预测消费的趋势、评说投资的热点。大家都非常关心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特别是在消费领域里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2003年中国消费领域的发展趋向,究竟会怎样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我认为2003年中国的消费将会呈现三个重要特征:首先今年中国的消费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去年;第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成为今年居民消费的重要特征,所以适合消费结构升级的商品都将会成为新消费热点。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还会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居民消费增长潜力理论模型,并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得出“十二五”时期浙江居民消费支出将增长近50%,对增长潜力的贡献大小依次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口增长,其中,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超过80%,城镇化率每提高1%,对居民消费增长潜力贡献率为2.14%。“十二五”时期,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在交通通讯、文教娱乐、衣着和家庭设备等发展型或享受型消费方面支出增加较多,优化了消费结构,但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占比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李树良 《科学决策》2016,(11):61-78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数据,在考虑消费观念中介作用条件下,研究新农合对农民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合对农民生存型、发展型耐用品消费影响显著,对享受型耐用品消费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为即期消费观念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比超前消费观念大,新农合在中部地区对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和全国基本一致,在东、西部地区的影响情况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发挥新农合对农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扩大农民耐用品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