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突破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传统经营模式的困境,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实施差异化、品牌化、集约化和多功能战略,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之路,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和保险制度等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应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助推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将研发作为可持续发展驱动力,以研发投入作为创新政策工具之一,并将专利产出作为评估指标。基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6大产业1989-2012年经营绩效、研发投入、专利数和投资金额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研发投入、专利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研发投入与专利数正相关,但专利件数与经营绩效相关性较弱;企业投资规模与园区经营绩效正相关。进一步验证了政府将研发投入作为创新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可为政府及企业制定研发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急农业企业化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入世"及农业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也应适时推行农业企业化.所谓农业企业化是指通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与相关制度创新及政策调整,使农业微观经营主体逐步按照企业特点与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矛盾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在短期内难以在一般意义上推行农业企业化,因此,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农业企业化发展路径与模式,并进行相应政策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郭振宗 《经济论坛》2008,(7):121-123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人世”及农业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也应适时推行农业企业化。所谓农业企业化是指通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与相关制度创新及政策调整,使农业微观经营主体逐步按照企业特点与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矛盾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在短期内难以在一般意义上推行农业企业化,因此,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农业企业化发展路径与模式,并进行相应政策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创新政策内容主体包括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环境支持导向等创新政策,创新政策评价指标包括政策协同度、政策强度和政策完善度3个维度。采用政策赋值量化法与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指标,指出在创新政策设计中,我国应更多采纳需求导向型和环境支持导向型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关注创新政策协同度和完善度,以引导创新型企业、创业型大学和创新中介机构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盐城市通过创新流转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加强载体建设、构建服务网络、注重管理协调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为全市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操作程序不规范、具体管理不到位、扶持政策不完善、角色定位不恰当、土地使用不合法、有实力的投资主体不够多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进一步推进盐城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应坚持这样一些基本原则:阳光操作,维护权益;积极稳妥,合理引导;科学规划,适度规模;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多管齐下,培育主体;形式多样,鼓励创新。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冷链物流也进入到了快速增长时期。为满足冷链物流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文章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经营模式创新的条件及现状;从而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有效形式及创新方向,并对经营模式创新应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都沁军 《经济师》2001,(7):199-199,209
文章通过建筑企业在实施可持续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分析 ,提出了建筑企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政府应通过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等方式促进参与可持续发展 ;建筑企业则应树立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通过管理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 ,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村金融创新主休中,创新动力不足;农村的产权制度缺陷,阻碍了金融创新;主体定位不当。造成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农村金融与财政缺乏配合,影响创新成效。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要全面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在政策金融上发展和扩大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适时调整经营思路.积极开发农村市场,把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发展形式的有益补充.增强农村金融供给的服务种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跨国经营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跨国经营的发展亟待创新,在战略目标上,应以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为导向;在战略部署上,应以“轻骑”为主、“重兵”为辅,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和人才机制等方面要力求创新,在宏观管理模式、经营机制、财务管理制度、投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组建模式等方面要不断进行创新培育。  相似文献   

11.
面向“十三五”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若干重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应成为区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到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五年规划中,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予以创新。面向"十三五",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需求体现在:区域发展"四大板块"战略应转向缩小政策单元、强化战略针对性;主体功能区战略应从理念创新阶段步入深入实施阶段;城镇化应从集中、单一的发展模式转入多样化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和指导思想应从扶持绝对贫困转向扶持相对贫困。创新区域治理体系的若干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采用类型区和政策区两个维度共建我国区域政策体系;更加注重约束型、限制性政策的运用;明确主体功能区深化的路线图;适应国土空间精细管理的要求。未来经济地理学在面向区域治理体系创新时应围绕以下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加强地域功能成因和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的研究,提升对地域空间格局和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预测能力;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提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评估能力;加强区域政策体系和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提升基于区域发展调控机理和途径研究的决策支持能力;加强数据、模型、研究方法等学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地理学科的科学水平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立足点必须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中心,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重构是由多重制度创新相互耦合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中国未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几方面:(1)重构农业生产微观运行载体;(2)兼顾公平与效率;(3)遵循与服从现实约束条件;(4)实现政府行为主体与农民自我创新的有机统一;(5)建立创新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三权分置"并行的制度安排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更好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将加速促进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在"三权分置"改革中,要坚持自愿、不突破政策底线、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原则。应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不动摇,防止土地私有化;确保农地属性不变更,防止农地的非法开发;鼓励土地适度集中,防止土地集中规模过大。  相似文献   

15.
赵昆 《经济前沿》2004,(5):46-48
本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趋势,阶段划分,过渡期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制订原则、政策框架及对市场的影响;认为在过渡期间内,国内证券商仍享有政策上优势,应抓住有力时机,做好一切的准备,顺利过渡到国际化的实力、规模和经营模式;从规模化、国际化、创新、品牌、人才等角度提出立足于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新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以民参军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为博弈主体构建三方博弈演化模型,通过系统分析政策支持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过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不同政策及政策组合支持对民参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不同创新主体应采用不同组合政策支持,直接政策与间接政策对鼓励民参军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更加有效,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科研院所选择协同创新策略;政府需要采用合理的政策组合支持军民协同创新,中强度的直接与间接政策以及低强度的创新环境政策组合相较单一政策支持对民参军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定位于:在遵循循环经济发展原则"3R"的前提下,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为指导思想,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与保持为核心,追求企业高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达到可持续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真正实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在地域经济或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与先导作用。与此相适应企业应确立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即新的效率观、新的创新观和新的利益观;业绩评价应以"最大"、"最小"法则、循环经济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等为依据;同时,应遵循相关性、全面性、重要性、国家意志、成本效益等业绩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规制刻画了地方政府在绿色创新中的角色特征。基于我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知识作用视角,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测度我国城市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差异性对城市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邻近城市的高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绿色创新质量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通过城市间知识宽度缩小、知识距离扩大两类中介效应影响本地绿色创新质量;②城市间的知识平衡度在邻近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与本地绿色创新质量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当城市间知识平衡度较高时,邻近城市的高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由负转正。由此,获得如下政策启示:地方政府应重视环境规制政策带来的知识成分变化与知识结构调整,促进环境政策与绿色创新政策协同,同时,不同地方间应深化绿色创新主体合作机制,促进知识流动,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吴康毓  肖挺 《经济师》2004,(11):265-266
文章通过对创新政策体系的具体阐述 ,结合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特点 ,提出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在塑造技术创新环境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丽鹤  陈珂  杨芳 《经济师》2008,(6):269-271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考察了1982-2004年间资本、劳动、林地等因素对辽宁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直接影响,同时,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的节约、制度创新、政策等因素对林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以林业经营者为投资主体的资本流入体制;尽力提倡参与式林业、发展社会林业模式;林地是林业生产的基础,经营模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维持或提高林地的生产能力;科学技术进步对林业经济的贡献逐步增长。应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林业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林业科技投入,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