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从不平衡走向平衡,有如下六种情景. 情景-:美国家庭储蓄率和总储蓄率上升,中国居民消费大幅上升,全球平衡得到校正,这是最理想的,但可能也是最难的,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商》201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伴随着高的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的现象也必须被重视起来。除了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外,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的不断上升也促使国民储蓄率的不断上升。较高的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高的储蓄率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程姝莎莎 《商》2012,(20):107-107
中国是储蓄率大国,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曾一度位居全球第一,人均储蓄超过一万元。但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如何究竟是什么,又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我们又是否了解呢?本文根据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微观数据,本文建立了家庭收入方程、消费方程和储蓄方程的半参数模型,用于分析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年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户主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费均明显上升,导致家庭储蓄率呈轻微上升趋势;随着户主年龄的上升,家庭收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家庭消费呈向右上倾斜的S型分布,导致家庭储蓄率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因此,政府发展教育事业,鼓励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降低城镇居民储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居民家庭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些深远的影响。首先,今年1月份,美国私人储蓄率已经上升到5%,这意味着美国的消费在减少,对全球来讲意味着美国的有效需求在萎缩。第二,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商业信用、金融信用和国家信用的破坏加剧,修复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三,2月  相似文献   

6.
邱源嵩  陆焱平 《中国市场》2013,(37):111-113
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它的高低会对经济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1979—2002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为样本,引入城镇居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储蓄利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5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利用Eviews6.0软件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及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强调,中美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正好是互补性的,中国贸易顺差过大,美国贸易逆差过高;中国储蓄率过高,内需显得不足,而美国消费有些过度,家庭储蓄率过低。因此,解决这种不平衡问题,中美两国在政策调整方面都要有力度。针对两国调整不平  相似文献   

8.
储蓄率下降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储蓄率下降节俭也许是一种美德,可是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节俭越来越不时兴了。近些年来,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家庭储蓄率急剧下降。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家庭储蓄率之低,全球无二。今天,美国税后收入的人均储蓄比率不到1%,而1990年初期这一比率达到7%。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个人储蓄率是负的,因为人们的开销比收入还大。其他迅速老龄化的国家,如日本和意大利,也面临储蓄率迅速滑落的问题,只不过是从更高的水准向下滑落。现在,日本人把家庭收入的5%存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高储蓄的成因分析和中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财贸经济》2007,(10):10-16
中国高储蓄的特征事实是居民、政府、企业三部门储蓄率都位于较高水平。传统文献集中于对居民储蓄的分析,而相对忽视了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本文集中对中国政府储蓄进行分析,认为导致政府高储蓄的原因包括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上升以及消费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下降等。导致政府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支出不足的根源在于1994年税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中期展望显示,中国政府储蓄率将在未来5—10年内显著下降,并对财政平衡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其中,居民储率平稳增长,政府和企业储蓄上升明显。储蓄率的上升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现有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性别比例失衡、政府和企业收入增加、房价快速上涨等因素导致了中国储蓄率的畸高和上升。而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中国的权力(资源)结构失衡和地方政府之间为GDP而展开的竞争,因为以GDP最大化为目标的地方政府竞争会导致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重资本、轻劳动"、"重城市、轻农村"、"重投资、轻民生"、"重国企、轻民资"等问题,并且权力结构失衡会导致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储蓄率的上升,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增加储蓄的结果。居民消费相对不足,并不是因为居民储蓄得更多了,而是其收入相对下降了。我国住户的储蓄倾向增加,但住户储蓄率的变化不大。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偏向企业和政府,住户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储蓄由居民、企业、政府三大部门储蓄共同构成,通过从1992年至2009年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的测算比较,笔者发现近年来居民部门的储蓄率和储蓄额在我国国家储蓄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企业与政府两部门储蓄率的快速上升成为我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和推动力。本文通过相关图表及数据的比较,在分析了各部门储蓄变化的原因后,为降低我国现有国民储蓄率,从四个方面相应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稻葵 《新财富》2007,(10):42-43
中美乃至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本质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储蓄率之差,即,中国的储蓄率远远高于美国以及世界平均水平。这一储蓄率落差目前以贸易顺差的方式体现,并引起了种种国际争端。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那就是以某种合理的方式去购买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通过将自己的过剩储蓄投资于国际资产的机制,来化解世界经济失衡的难题。这对于中美双方都是一个双赢的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予美国经济以重创,美国迫切需要在全球转嫁其损失,以实现其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文章探讨了美国如何借助美元这一霸权货币,通过美元的国际循环在全球进行债务扩散,以及由此造成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当前国际分工格局的错位导致了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的高赤字率和低储蓄率是造成经济失衡的根源;美国通过美元输出及美元回流在全球进行债务扩散及债务转嫁;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及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超发货币,这必然加速美元危机的到来。后危机时代经济失衡的治理必须加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析美国储蓄-投资缺口与贸易逆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储蓄少于这个国家的投资,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有经常项目的逆差和外贸的逆差。本文用1975~2004年美国储蓄、投资和贸易逆差占GDP比重变化情况的数据证明了美国国内投资率高于储蓄率是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内因,并且对比分析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储蓄一投资与贸易差额变化情况.说明美国储蓄率低于投资率是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关于2009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演化和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的认识是:经济调整的深度决定了短期宏观调控政策方向。第一,中国的高储蓄率导致过高的投资和产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政府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其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顺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快速变革的过程中,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为了减少中国对美顺差和美国对华逆差,中国能够做的工作是:适当减少出口,合理增加进口,促进进出口均衡协调增长;美国应当做的工作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美元发行,控制政府和居民的过度消费,提高国民储蓄率,抑制过度进口,全面放宽甚至取消对华出口管制,放开对华出口市场,增加对华出口。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8.
《商》2014,(11):13-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而不是居民储蓄”。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一直是20%。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当前中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和前景进行了有效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高储蓄率是有益的,且将继续延续.任何单纯希望降低储蓄率的措施是不足取的.当前有效经济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储蓄率的高低,而在于如何把握有效的经济增长.利用好高储蓄率是开拓新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失衡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方向。欧美国家存在大量经常项目逆差,在高消费水平的同时,长期保有低利率和储蓄率;而新兴市场国家则持有大量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在利率和储蓄率上则较高。在失衡现象中,以中国和美国最有代表性。本文即旨在对失衡问题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做一概要的总结,并对中国在失衡问题上的考量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