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洁  唐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0):103-111
企业研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基于2010—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检验资本错配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不仅对企业研发具有直接负向影响,还会强化资本错配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但上述融资约束的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体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时代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立足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现实,从债务融资与研发投入关系出发,探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异质债务与金融配给视角,通过回归分析与动态效应估计,识别企业创新的债务融资约束.研究发现:债务融资难以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制约因素.基于异质债务视角,债务融资渠道不畅来源于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阻碍,导致企业更多转向非正式商业信用.基于金融配给机制,动态检验所有制歧视与技术风险规避两种假说,发现信贷融资的技术风险规避倾向更为明显,并在细分行业得到验证.新时代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侧重改善技术风险规避型金融错配,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7,(10):53-66
本文针对我国部分企业中存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及其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错配的现实背景,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嵌入预算软约束的金融加速器机制,通过企业与金融机构债务契约优化问题,得到预算软约束企业的融资溢价方程,阐述预算软约束造成价格扭曲及资源错配的内生机理。然后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对经济变量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参数调整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削弱预算软约束,增强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以及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和经济效应,进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理论剖析融资约束如何影响成本加成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14-2019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对于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内生性影响以及替换变量的稳健性结果中依然成立。针对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以及产业类型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政策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大。究其影响机制,融资约束主要经由抑制研发投入增加的渠道对成本加成产生负向影响,而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够正向调节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进而起到缓解融资约束对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外开放步入高水平深化阶段,经济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周期,将会给作为企业创新力核心的研发投入带来何种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的落地,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宏观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不同经济周期下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经济萧条期,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显著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得到证实;在经济繁荣时期,中介效应不显著;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研发投入的逆周期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环境较差和内外部治理较差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基于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的角度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证明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推动产业新技术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研究发现:总体来看,银行贷款未能成为企业研发投入的融资渠道,与此相反,商业信用则是企业研发投入的来源之一。并且就研发投入而言,银行贷款对商业信用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在替换关键变量及使用不同计量方法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前述银行贷款对商业信用的挤出效应,在所有制属性、行业高技术属性、所处地域的外部法制环境以及企业规模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文章深入探究中国上市企业创新融资的内在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霍远  陶圆 《技术经济》2022,41(5):122-133
深化供给侧改革对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企业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规模。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业信用融资促进作用更显著。使用替换变量、倾向得分匹配法、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滞后一期及工具变量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专注型机构投资者仅对研发强度大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具有促进效用;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化进程弱、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发挥更好的治理作用。本文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黑箱,同时建议资本市场发展持股稳定、持股比例高的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0—2015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补助与R&D研发数据,分析了中国供给侧改革中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与策略选择的引导激励效果。研究发现:随着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企业进行R&D研发投入的意愿得到加强,开始偏好长期研发投入。创新补贴认定与考核标准相关政策机制落地,地方政府的无效创新补贴激励机制被抑制。在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对创新长期驱动与短期经济效益进行理性权衡抉择,减少了外观设计专利等策略性创新成果的产出。本文进一步通过对产权性质分组还发现:供给侧改革后,国有企业创新产出激励最为突出,大幅度增加了专利的申请。而民营企业则通过扩大长期研发项目的投入和聘用储备技术人员,为下一阶段的创新研发作铺垫。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的存在阻碍了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投资的倾向及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融资约束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的研发创新活动。因此,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解决融资约束问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带来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会诱发异质性资本冲突,以2014-2019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为样本,基于研发投入视角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①国企混改带来的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②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延长企业债务期限,进而强化债务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作用;③政府透明度有利于强化股权多元化对债务期限结构的正向影响,从而有利于增加企业研发投入。股权多元化的资源效应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期限与研发投入期限匹配度,且政府透明度越高,投融资期限匹配效果越好。该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政府透明度在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互补效应,通过股权多元化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因此,就因地施策而言,当前应重点推进政府透明度较低地区国企混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7-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了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实证得出,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的这种积极影响,部分经由融资约束得以实现,即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吴晗  贾润崧 《财经研究》2016,(12):108-118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金融部门主体的银行业应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真正实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问题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探讨银行业结构如何推动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的发展可以改善信贷配置结构进而有效地降低行业资源的错配程度,提高行业生产率。中小银行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僵尸企业”的生存风险,迫使其退出市场,还可以缓解高效率企业生产扩张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高效率企业成长。因此,银行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化解“僵尸企业”难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9)
基于供给学派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践,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力的关系与对策。首先利用供给学派理论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边界与重心;其次分析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资约束及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嵌入与耦合性,并重点分析三者嵌入与耦合的制约因素;最后从政府、企业及社会机构三个层面提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和内外部融资约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选取2014—2019年新能源行业164家创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融资约束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股权集中度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研发投入强度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融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创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仅对创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还可削弱融资约束对创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负面影响;创业企业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强度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政治关联、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世界银行的投资环境大型微观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政治关联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企双重身份的企业高管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消极影响,并且强化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消极影响;而那些旨在帮助企业发展的政府官员所占比例和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质量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并未强化抑或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消极影响。(2)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文章为理解转轨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企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理解政治关联、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增长之间关系的微观机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企业成长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融券卖空机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成为融券卖空标的后企业的成长性显著下降;对于非国有企业、现金持有量较少的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卖空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在排除了该负效应是由其他资本市场机制造成的解释后,发现其他资本市场机制越强,越能缓解卖空对企业成长性的抑制效应.此外,从融资—投资—成长性的逻辑链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后发现,卖空机制使得权益融资成本降低但不显著,而债务融资成本会显著提高,且债务融资成本提高造成了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从而对标的企业的成长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中国特定的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和创新策略具有重要影响。在区分企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14 156个微观样本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反事实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转化阶段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对上市公司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政策对不同企业主体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对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未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影响更显著;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长期负债两条路径影响企业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同时政策也引致企业研发投入挤占营业成本、广告支出等经营费用,进而抑制企业技术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3—2017年我国A股民营企业为样本,从参股股东产权属性的视角,研究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其创新投入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并非"一混就灵",国有资本参股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是有条件的.随着国有资本参股比例的提高并形成一定制衡的情况下,国有资本参股才能显著地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作为参照,民营资本参股则显著地抑制了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且股权制衡加剧了这种不利影响.其次,基于市场化水平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用研究发现,一方面,市场化水平强化了不同产权性质参股资本的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效应,市场化进程能够缓解民营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参股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融资约束越大,国有资本所起的缓解作用越强.此外,本文在更换所用检验模型和更换解释变量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为不同产权性质参股股东与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对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金融许可证信息进行匹配,运用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方向与强度,并探讨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发现,银行业竞争对国有企业、大企业、老企业以及高融资依赖型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外资银行进驻会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企业规模、经营时间、管理费用和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制定缓解企业研发融资约束、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金融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企业2010-2019年面板数据,并与其他经济圈进行同期比较,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企业经营成本的中介作用与企业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抑制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波特假说"的"创新补偿"效应并未发挥有效作用,与其他经济圈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作用更为明显。环境规制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成本,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意愿;融资约束在经营成本的中介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当融资约束降低时,经营成本的负面影响得到部分抵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