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历经了柜台、场内和场外市场为主的发展阶段,这符合国际债券市场发展规律,也适应我国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但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远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问题是场内外债券市场监管制度规则不统一.本文认为,以建立逐步集中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制度为突破口,可化解制约中国债券市场目前的发展瓶颈,推动金融体制制度创新;又可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可持续稳定发展,使其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及国际地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是进一步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正经历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制度变迁,是沿着由场内市场到场外市场、由审批制到核准制和备案制再到注册制的路径,渐次接近发展债券市场的客观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债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债券市场仍存在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市场监管分割等问题,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中国债券市场的现实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拓宽发行主体、整合监管部门、实现债券市场的互通互联等政策建议,以提高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和比重,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率制度都是在特定的经济、金融体制框架下运行和发展的.本文拟从制度和历史这两个角度,以我国的利率制度及其演变逻辑和变迁路径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首先阐述了我们所理解的制度、制度的构成及其在中国利率管理体制中的应用,并认为渐进式的利率制度变迁更符合中国国情;其次实证分析中国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指出随着非国有金融机构与个人金融实力的壮大,他们相对更多的话语权有助于中国利率制度"增量改革"的成功,但由于国有经济改革的滞后,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仍有体制上的障碍;最后探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虽然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还是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债券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和快速发展,不利于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本文通过对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健全、市场不统一、供求失衡、债券市场发展结构失衡、交易品种单一、二级市场不发达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债券市场意义深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制度变迁视角探讨投资者保护的产生和演变有助于从根源上探索投资者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企业制度的发展变迁为脉络,从企业所有权结构,法律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分析了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投资者保护的主要矛盾及其相应解决途径,为有效的投资者保护制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杨海霞 《中国外资》2012,(14):218-219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债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债券市场仍存在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市场监管分割等问题,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中国债券市场的现实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拓宽发行主体、整合监管部门、实现债券市场的互通互联等政策建议,以提高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和比重,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分析借鉴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成熟做法与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债券市场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通过完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等方式、积极加强债券市场的基础制度和市场环境建设,促进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债券市场开始于1981年国债的恢复发行,历经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至今,中国债券市场体系已经相对完整.债券品种日益丰富齐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债券市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回顾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症结所在,促进中国债券市场更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度、渐进转轨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其云  温鸣 《济南金融》2004,(5):6-8,11
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率制度都是在特定的经济、金融体制框架下运行和发展的。本文拟从制度和历史这两个角度,以我国的利率制度及其演变逻辑和变迁路径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首先阐述了我们所理解的制度、制度的构成及其在中国利率管理体制中的应用,并认为渐进式的利率制度变迁更符合中国国情;其次实证分析中国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指出随着非国有金融机构与个人金融实力的壮大,他们相对更多的话语权有助于中国利率制度“增量改革”的成功,但由于国有经济改革的滞后,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仍有体制上的障碍;最后探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the growing CDS market on the borrowing cost of sovereign states during the European sovereign crisis. We analyze the sovereign debt market to ascertain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CDS and corresponding bond markets. Our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use of a non-linear specification rather than the linear VECM specification customarily employed. Using a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model during the 2008–2010 period, we find that: 1) linearity tests clearly reject the null hypothesis of a lin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bond and the CDS markets; 2) market distress alters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3) the higher the distress the more the CDS market dominates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CDS and bond markets.  相似文献   

12.
高扬  李春雨 《金融论坛》2021,26(1):59-69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固定收益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绿色债券市场与包括国债、高收益企业债券以及公司债券市场在内的传统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与股市和外汇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微弱;绿色债券市场的对外溢出效应强于其接收到的来自其他市场的溢出效应,并且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固定收益市场间的风险溢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从债券发行规模、债券余额、回购交易、现券成交量、债券远期、债券远期利率协议和债券借贷等八个方面介绍总结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并简单介绍了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而在总结了2007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对2007年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做出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What is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ector segm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We apply 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credit, bond and stock segments in nine EU-accession countries over early years of transition (1996–2000) and compare these to mature market economies and to countries at intermediate stage. We find that the transfer mechanisms differ over the development cycle (from bond markets to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o labor participation) and that financial market segments with links to the public sector (but not stock markets) contributed to stability and growth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5.
以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编制公司债指数与股票指数,据此运用Copula-CoVaR模型测度公司债与股票市场间风险溢出的方向与强度。结果发现:股票市场的风险大于公司债市场;公司债与股票市场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正向风险溢出,公司债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显著强于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经济新常态下,公司债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风险指示标,具有较强的风险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及其参与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洪 《金融论坛》2006,11(2):55-59
本文在对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大调整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债券总指数走势的解读,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的互动关系,认为货币政策主要可以从资金供应和心理预期两方面对债券市场施加影响,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导致债券市场行情的大幅上扬或下挫。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规模、市场机制、交易工具、参与者性质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主动地对自身的债券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以规避风险。为解决上述矛盾,作者认为,应该从商业银行(市场参与者的主要代表)、债券市场本身以及市场监管者和政策执行者等几方面着手来完善和改进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直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已形成具有交易规模较大、交易品种多样化和参与主体多元化等特征的市场体系。金融债券市场作为这一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通过不断创新金融债券产品类型、逐步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市场功能,见证并有力支持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通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加速回归常态化,中国进入了新一轮加息周期。加息周期内,收益率曲线震荡将加剧,2011年债券市场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系统性风险。这将对债券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放大资本市场风险,并将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本文提出发展债券市场、强化债券市场风险管控以及加强中央银行预期管理等政策建议,以解决或缓和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宗新  张秀秀 《金融研究》2019,468(6):58-75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能否发挥稳定现货市场功能,金融周期风险是否会改变国债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投资者实施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构建市场稳定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和交易者行为两个维度探析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机理,分析金融周期风险对衍生工具稳定功能的影响,解析引入国债期货合约能否缓解金融周期波动对国债市场冲击,同时关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机制改进与现券波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实现抑制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金融周期风险会引发现货价格波动,国债期货市场能够降低金融周期的波动冲击;(2)改善现货市场深度和套保交易是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路径,国债期货市场增进国债预期交易量流动性、减弱非预期交易量干扰,金融周期低波动区间套保交易稳定作用受到抑制;(3)国债期货投机交易和波动溢出效应助长现货市场波动,正负期现基差对国债波动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What is a benchmark bond? We provide a formal theoretical treatment of this concept that relates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benchmark status to price discovery, and we derive its implications. We describe an econometric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the benchmark that is congruent with our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 apply this to the US corporate bond market and to the natural experiment that occurred when benchmark status was contested in the European sovereign bond markets. We show that France provides the benchmark at most maturities in the Euro-denominated sovereign bond market and that IBM provides the benchmark in the US corporate bond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