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近年来.在对企业改制情况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时.发现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着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晰、责权不明确,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对国有改制企业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秦海敏 《理财》2005,(5):45-47
企业改制经批准后,通常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通过聘请合法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资产清查、报表审计、资产评估,经有关部门对资产评估结果进行确认或备案后,确定企业的资产价值,以此为基础再对企业相关资产、业务、人员等重组,完成对企业的改制。企业改制过程中会涉及账务调整和建立新账问题,通常建立新账较企业日常会计核算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本文拟对企业改制时建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前,我们在某地延伸到改制企业进行审计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给金融部门造成很大的债务负担,亟待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们开展了对改制企业运营情况的审计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改制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世彬  孔云梅 《理财》2005,(5):60-61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有些地方政府对当地一些国有企业改制进行得不彻底,没有真正达到企业“改治”的目标,遗留问题暴露后,才想起了审计,才想起了以客观公正为重任的审计机关,让审计机关去“补课”,把过去的问题查深查透,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经济损失照样由政府承担,社会稳定照样由政府出钱,难怪有人戏言此乃“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深化改制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当涉及到现代企业内部产权的问题时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具体分析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表现;以及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我们将具体研究强化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中作用的方法以及未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贠敏 《理财》2003,(1):38-39
企业有进有退、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企业改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经之路。为了解企业改制后的运行状况,审计人员对部分改制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对改制企业运行中呈现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谈以下看法。一、改制企业运行中呈现的特征调查显示,改制后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五大特征:1.公司制形式多元化取代了过去所有制形式单一的状况。国有企业改制的形式主要为股份合作制,大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2.投资主体多元化替代了过去持股主体单一、封闭的格局。在已改制企业…  相似文献   

8.
高丽红 《理财》2003,(2):38-38
最近,审计人员对某市部分改制企业及运作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改制,企业做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甩掉了一些多年沉积的债务包袱;并通过加强管理,建立起严格的内控制度,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一)股份制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由1人兼任。部分企业领导人权力过于集中…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在评估某项资产价值的时候,预期未来的收益和实际成交价存在差异,就会出现资产的流失。在国有企业的改制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与企业的清产核资、产权交易、企业管理、资产评估、债权清理等息息相关。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的原因,找出相应的避免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企业改制一般指的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股份合作制等类型企业所有制的改变.评估是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保证评估的公正有效,评估过程中应当关注评估依据的确定与评估方法的选择.关于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增值的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上市资产评估增值企业所得税处理政策的通知》,规定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相关环节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不入库,作为国家投资直接转增改制后公司制企业的国有资本金.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税收流失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引发的税收流失问题,主要是发生在产权交易、企业资产重组、合资、破产清算等过程中,资产评估作为企业改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评估失误也会造成税收流失。因此解决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税收流失是要规范企业改制行为,提高资产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企改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选择。规范国企改制,保证国企改制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是摆在审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认为对改制国有企业的审计,应突出做好“六要”: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九五”发展计划期间,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企业改制已成大方向。但由于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有些企业借关停并转之机,随意逃废银行债务,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信贷资金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损失,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按照省总的统一部署,今年5月,我们开展了“调研督察”活动,发现一些企业在改制改组过程中,履行有关法定程序、法律规定不够规范,特别是改制企业工会经费和资产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此,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和好的工作办法,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应有作用,保障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企业改制后工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改制企业工会经费和资产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改制企业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工会经费和资产管理工作。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唱主角的是政府有关部门,他们在国企改制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重组改制行为往往涉及企业的产权关系、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对企业自身和商业银行的影响巨大,同时,也是银企双方对存量贷款处理上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的时期。因此,商业银行深入研究企业重组改制对授信资产的影响,着力采取应对企业重组改制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对策,不仅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商业银行改善授信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现实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汪洋 《上海会计》2003,(8):29-30
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尚未健全,要达到企业改制的目标,相关的配套工作必须跟上。这些配套工作,除政府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外,作为企业的财会部门,必须及时地处理好相关的财务问题。一、关于清产核资国有企业“家底不清”现象较为普遍,清产核资是资产评估的基础。以改制为目的的清产核资除摸清家底外,在资产清查中暴露出来的潜亏、水分等,要经有关部门进行核销,使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但也不能一味强调“轻装上阵”,避免一些企业只清查账内资产,放弃账外资产的清查,忽视对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等债权、股权的清查。作为企业,应…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近年来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已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国家有关企业改制政策,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提出了企业改制后内部审计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企业改制通常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改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前企业的债权、债务通常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笔者遇见一个对企业改制后债务核销产权界定的案例,并由此带来一些对企业改制后债权、债务进行产权界定及账务处理的思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岳西县企业改制工作年初全面启动。企业产权改革、转换机制后,活动必将增强,效益必将提高,对改善农行原有的信贷资产,创造良好信贷环境,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大为有益,但是少数地方与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悬空、逃废农行债务,给农行信贷资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纠正和制止悬空逃废农行债务行为,岳西县农行将企业改制维权工作做为  相似文献   

20.
去年,项城市审计局根据工作安排,对改制企业进行了审计监督,发现改制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现根据审计情况对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两点建议: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应按规定处理  按照国家规定,改组或新设股份制企业,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作价入股;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规定,困难企业进行改制的,其土地使用权可只评估不入股,在 3年内减半收取占用费。周口地区为了鼓励企业改制,对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理所作的规定是:“企业占用的土地暂不参加评估,由占地企业按国家政策交纳土地使用税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