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安平 《时代金融》2013,(6):223-224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重要部分,具有决策、咨询、监督等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规模和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首先董事会规模在公司成长性不同的情况下,其规模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同类公司中不同的董事会规模对于公司治理存在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公司业绩上的表现很是不同,其次董事会的结构设置上,中国上市公司的外部董事的功能是否有所体现;本文意在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上证180(代表成熟稳健的大型公司)、创业板(代表成长性较高的中小型公司)董事会规模、结构,且通过相关模型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是其股权结构的实现形式,该形式缺陷的根源是其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文章从提高董事会监督效率和决策效率的角度,建模论证了在股权较集中的我国上市公司、构建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对完善董事会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分析CFO是否进入董事会,是CFO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属性,并且与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职能紧密联系。CFO是否进入董事会不能简单地作为判断CFO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还要考虑董事会究竟是履行监督职责还是管理职责,这是由企业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司治理方面的监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监督公司经理层财务会计报告生成及其最终披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董事会效率影响着自愿信息的披露程度。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董事会效率的途径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5.
公司复杂性、最优董事会及其独立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国公司治理都实施统一的董事会治理监管,然而公司经营环境复杂,最优董事会是否是内生性的争论成为近年来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本文以CEO寻租空间、监督成本等构建最优董事会抉择模型,研究发现:治理成本的存在,使得CEO寻租空间对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有积极影响,而监督成本对二者有负面影响;从边际治理成本角度,最优董事会与其独立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我国1999~2008年上市公司实证研究发现:一定监管条规下,最优规模与独立性的替代假说成立,鉴于公司经营差异性,僵化的监管制度将提升治理成本,造成董事会效率低下。由此,建议监管机构从治理执行效果出发,考虑最优董事会的相机抉择行为,采用柔性化的监管条规,提高公司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2008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将董事会效率特征量化为5个指标,提出合理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部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领导结构、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核心的董事会的有效运作,而董事会的有效运作又取决于良好的董事会文化。推行以绿色为导向的董事会文化,有利于实现企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以及董事会自身的和谐,与此同时,健康进取、诚实守信、主动沟通、积极质疑、团结协作、开放透明的文化氛围能够提高董事会的有效性,促进董事会的效率化运作。  相似文献   

8.
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效率仍十分低下。应强化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提高决策效率。科学定位党委的角色,为公司治理各主体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取消监事会,把内审部门划归董事会领导,强化董事会的监督功能,提高监督效率。加强分支行治理,提高公司治理的执行效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沪深两市百强名单中的董事会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PSS统计软件,分析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四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还未能通过优化董事会特征来提高董事会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绩效,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文章提出了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优化薪酬制度、建立健全董事任用和绩效评估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A股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董事会"裁量"角度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制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监督职能越强,企业制订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越严格:董事会的咨询职能在后续采用定量标准的样本中作用明显:董事会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的改进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修订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梳理了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满足监管规则要求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选择行为背后的逻辑机理,为内部控制评价的监管提供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