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山西省长治市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使得产业结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转换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的各部门之间保持较为协调的比例关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西省长治市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及旅游产业各部门收入与旅游总收入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得到长治市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2002-2012年县域生产总值与旅游业收入为基础数据,采用拉动效应指标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等计量方法,分析了桓仁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桓仁县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收入依存度总体呈不断升高的趋势,旅游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率与旅游收入对经济的贡献率呈现较为剧烈的波动增长状态;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旅游收入与第二、第三产业关联性较大,与第一产业关联性相对较小.本研究为桓仁县旅游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广西国内旅游收入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与广西国内旅游收入最为相关的因素排序为: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旅客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旅客周转量客运量星级饭店旅行社。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广西国内旅游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随之成为中国居民的重要消费形式.旅游消费是满足人们高层次需求的消费,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也决定着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而决定着消费结构的变化.文章将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综合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对居民消费中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的影响是较大的,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杂项支出的影响最小,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俊勤 《北方经济》2011,(18):74-75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收入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2000-2010年间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会展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和细分会展活动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会展产业发展的关联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对北京市会展产业及各种会展活动收入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由于北京市会展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会议活动,北京市会展产业发展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由于会议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会展产业收入增长速度,其占会展产业收入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展览收入占产业收入比例却不断下降,而且国际展览收入占展览收入比例却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式的发展,山西省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行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文章基于山西省2005—2012年国内外旅游接待人数的数据资料,利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山西省未来五年的旅游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了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和小误差概率检验。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未来几年旅游业总体市场规模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对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1-201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调整离差率指标对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行测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各种来源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从静态与动态关联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不确定性以及经营性收入不确定对消费的影响较为显著,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四川省为例,选取1996-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四川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海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旅游经济驱动因素中存在的时滞效应与延迟效应,采用含有时滞变量的GMC(1,N)模型对影响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旅行社固定资产是现阶段海南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同步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有3年的延迟效应,旅行社固定资产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有3年的时滞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会促进当年海南省旅游总收入增长51万元,旅行社固定资产每增加1元,会促进当年旅游收入增长1.4442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会促进第四年旅游总收入增长0.0787亿元。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收益提升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当县域旅游经济保持良好发展状态时,就能显著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所以探究县域经济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旅游收入,改善旅游产业有着积极的影响。针对Z省桐庐县的旅游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当地旅游收入的构成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收入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关注度是旅游地吸引力与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与旅游决策行为密切相关。运用地理集中指数等数理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对2015—2019年山西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山西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存在夏高冬低春秋平的季节分配特征;空间上,各省网络关注度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华北是山西红色旅游的核心市场;气候条件、社会事件、闲暇时间是影响网络关注度时间特征分异的因素;两地经济联系和客源地人均GDP是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周成  肖雁  毕剑 《改革与战略》2014,(1):115-119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Theil指数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山西省2001—2011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扩大,而相对差异呈现缩小态势,旅游经济总体向良性方向发展;空间上,中部地带内城市旅游差异显著,是地带内旅游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地带内差异又是造成全省旅游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旅游差异、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本文从山西省文化消费、山西省文化产业投资与山西省GDP的关系出发,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提出了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应先从文化消费入手,通过文化消费来促进文化产业投资,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闫莉  李明祥 《特区经济》2008,235(8):110-111
本文对山西省22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量、年龄、学历、专业、职业和兼职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研究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山西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九兴  何丹 《科技和产业》2023,23(10):80-87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均衡发展对构建国家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10—202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考察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人均GDP、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城乡收入、城乡差距等的变化趋势与特征。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都在不断增加,但数量差距在扩大;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率在整体上呈现降速趋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湖北、安徽、湖南的人均GDP的增长较快,而河南、山西、江西的人均GDP增长较慢。(2)中部六省中除湖南外,其他五省的常住人口规模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部六省的人口密度除湖南省比较稳定外,其他都具有波动性特征。(3)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别较小,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上是缩小的,但山西、江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存在回弹的现象。最后提出积极寻求基于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推动以区域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雯  张红梅 《特区经济》2008,(7):207-208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保险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态势。结果显示:贵州省GDP与保费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中,保费收入对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力度低于投资和消费;短期内,保费收入滞后一期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对GDP无显著影响,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贵州省有关部门可积极支持保险业发展.全面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贵州省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就业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剑  黎彦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22-125
对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和就业,学术界缺乏定量研究,致使人们无法准确认识乡村旅游的作用与价值。文章利用浙江省三个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点的社会调查资料,运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的比例以及乡村旅游收入与从业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乡村旅游发展时期,可以促进农民增收12.17%,提高农村就业率13.26%,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视角的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林 《特区经济》2012,(6):122-126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市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资源优势度、旅游总收入指数、聚类分析、空间错位分析等方法,对江苏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江苏旅游资源优势度无论在丰度上还是在品位度上其空间表现都是苏南地区的南京、无锡、苏州(苏南的常州、镇江例外)高于苏北、苏中,优势度最高的是苏州,呈现出由苏南向苏北逐渐变小的态势。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总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空间的同步性,也存在着空间错位性,同时旅游资源优势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与旅游资源中等区、劣势区相比明显显得不足,省内区域出现资源诅咒现象。因此,江苏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亟待提升,必须要进入深度改革和产业素质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