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随着银行利差水平的不断收窄,现代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并重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结构及流动性、汇率弹性、银行的管理和经营状况、银行自身发展战略及客户、产品结构等因素对利率及利差水平的影响,同时对银行在利差收窄趋势下如何改进盈利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彦 《济南金融》2006,(1):6-8,14
银行利差作为衡量保持支付机制和中介作用所耗费单位成本的尺度,其水平的高低会对银行运作及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我国银行利差水平分析及利差结构分解,本文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的水平,但是利率市场化中利差收窄的趋势将给我国商业银行运营带来一定的压力,未来需要促进我国利差影响的因素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银行利差作为衡量保持支付机制和中介作用所耗费单位成本的尺度,其水平的高低会对银行运作及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我国银行利差水平分析及利差结构分解,本文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的水平,但是利率市场化中利差收窄的趋势将给我国商业银行运营带来一定的压力,未来需要促进我国利差影响因素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维度度量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发现受定价主导权等因素影响,利差波动情况各有不同,中间业务对盈利的影响逐渐增强。通过模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情况,以2006-2013年为研究区间,测度了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利差容忍度,测算结果显示: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转变、效率的提高,对利差收窄的容忍度逐渐增强,但不同银行利差容忍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受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下行的影响,2009年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净利差将会大幅度收窄,这对国内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对净利差收窄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可能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机遇进行对比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利差收窄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受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下行的影响,2009年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净利差将会大幅度收窄,这对国内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对净利差收窄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可能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机遇进行对比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利差收窄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罗毅 《证券导刊》2012,(34):52-53
随着6月、7月份两次降息将基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中国利率市场化加速进入攻坚阶段。关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差/息差的影响,早已被研究熟透,我们简单对中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利率市场化短期导致银行利差收窄,但长期银行利差/息差变化贝4取决于经济增长和银行业务调整情况,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收窄息差。  相似文献   

8.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大客户经营影响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具体到大客户经营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贷款利率下降导致利差收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利差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利率市场化以后,存贷利率由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双方自主议价,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在短期内不排除各家商业银行将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影响自身利差收益收窄。近期,中国银行业净利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86家商业银行1996—2012年的混合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股份制改革对银行实际利差的影响。第一,进行财务重组的商业银行,其重组之前的实际利差低于未进行财务重组的银行的实际利差。第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其在引入之前的实际利差低于未引入的实际利差;引入后实际利差短期内上升;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时间越久,银行实际利差越小。第三,上市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利差不具有显著影响,或者说影响效应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10.
赵旭 《金融研究》2009,(1):66-80
合理的银行利差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多维视角度量了银行利差,拓宽了传统意义上银行存贷利差的含义,考虑了中间业务影响的会计利差和反映市场势力的勒纳指数的边际利差,并对中国商业银行1998~2006年的利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且偏高的水平,并呈现上升态势,这不利于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对影响银行利差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银行的风险管理对银行利差影响不显著,国有银行机会成本与银行利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利差有一定的影响,中间业务和银行利差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形势持续走低,商业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不良贷款反弹明显,经营管理面临前所未有压力。从已发生的不良贷款产生原因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缺陷,银行需要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才能在经济下行趋势下尽可能提高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营环境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形势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是资本监管硬约束对银行发展的制约作用具有现实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二是金融脱媒的加速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三是利率市场化造成商业银行利差逐步收窄,要求商业银行扩大非利息收入和零售业务比重。四是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学区分总体利差变动与利率市场化政策导致的利差变动的思路,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控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差异入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存款利率新增上浮区间的影响明显加大,而对贷款利率新增下浮区间的影响总体较小,利率市场化不是当前净利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商业银行存贷款实际利差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实际利差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评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冲击。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可能采取非理性价格竞争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增加信贷规模方式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收窄。对此,中央银行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加强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借助突变点检验和数据生成结构分析等方法,本文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差数据在2011年发生突变,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所致。而在研究期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利差则日渐缩减。分析表明:经济因素是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大银行利差对经济发展指标较为灵敏;中小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不同规模的银行利差有趋同的态势。我国实施价格型调控的基础已经具备,应继续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中小银行应坚持走集约化、差异化、电子化的发展道路;大型银行应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借助突变点检验和数据生成结构分析等方法,本文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差数据在2011年发生突变,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所致。而在研究期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利差则日渐缩减。分析表明:经济因素是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大银行利差对经济发展指标较为灵敏;中小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不同规模的银行利差有趋同的态势。我国实施价格型调控的基础已经具备,应继续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中小银行应坚持走集约化、差异化、电子化的发展道路;大型银行应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利率市场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最显著的无疑是利息差收入的明显收窄,这对长期以来以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是其薄弱所在,挑战性极大。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剧烈竞争和原始利润来源收窄,商业银行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首要的任务是找到新的盈利模式,为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学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已经公布的年报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模式转型的道路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磊 《现代金融》2012,(2):20-21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实际负利率使得银行资金脱媒严重,“影子银行”迅速扩张,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当前需要重点解决中间业务发展理念偏差、人才匮乏、品种不全、营销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全面放开利率管制后,利率完全由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这必将对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商业银行产生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存贷利差的收窄,倒逼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开辟新的资金运用渠道,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以我国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坚持银行经营"三性"原则;提高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在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承担边界内有秩序地推进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05-2018年34家沪深上市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通过GMM面板回归和DID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视角下价格竞争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下的利差收窄提升了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破产风险和概率有所下降;价格竞争和市场竞争使得商业银行“以量补价”的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加剧了信用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价格竞争和市场竞争使得自身风险承担水平受到了更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