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作为学术视角的社会主义新传统"的意义 我理解,本次论坛的主题"作为学术视角的社会主义新传统"这一提法,是我们学界第一次明确地、公开地将"社会主义"提出来,作为一种"新传统",并且要从"学术视角"来严肃对待这一新传统.  相似文献   

2.
共和国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岁月匆匆,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甲子之庆,而共和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年届而立。时光如水,如何冷静而贯通地理解共和国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乃是我国知识界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 为此,《开放时代》杂志社与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7日至2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联合举办“第四届开放时代论坛暨第二届思想史论坛”,对共和国六十年以来在完政、政体、法律、政策、工农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运动乃至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复杂经历加以回顾、检讨。限于篇幅,现将根据本届论坛录音整理的内容择要刊布。出于编辑需要,发言者的次序已作了调整,发言者即席发言的标题为编者所拟。欲了解本届论坛现场讨论内容全貌,请登陆本刊网站:www.opentimes.cn。本刊将在2008年度延续“共和国六十年”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2004年11月6、7(11月第1个周末)两日在广州南沙召开题为“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的“首届开放时代论坛”之后(论坛内容刊于《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本刊又于 2005年11月的第1个周末在广州番禺举办“第二届开放时代论坛”,集中讨论“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问题的提出,既可视为国家崛起背景下民族意识的诉求, 亦可认作学术在体制夹缝中的文化自觉。在此意义上,前后两届论坛的主题乃具有内在关联性。以下内容,乃据2005年11月5、6两日会议录音整理,经重新删节编排而成。  相似文献   

4.
第七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09年11月28日至29日在广州白云山“山庄旅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海外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非正规经济(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八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庞大的"非正规经济"本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然而在中国这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广为世人瞩目之际,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与研究。摆脱主流经济理论和"现代化"模式的误导,摒弃意识形态的争执,正视中国非正规经济的现实,从"社会保护"和"人本发展"的角度,探讨人道、经济、可持续的中国发展之路,乃为本届论坛主题设立的缘起与主旨。本届论坛涉及的议题包括:中国发展与非正规经济实践、非正规经济与非正规就业、非正规经济与社会流动、非正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以下专题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并经发言者阅校和编辑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将分两期发表本届论坛的研讨内容。  相似文献   

6.
70年代中国     
由开放时代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2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安徽泾县查济村“钟秀梦缘”举行。本届论坛以“70年代中国”为主题,旨在探讨中国在70年代的转型,辨明改革开放前后的政治、经济及社会联系的丰富性及复杂性,淡化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缓冲“左”、“右”的诘抗,拓展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尺度。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所有发言者校订。由于篇幅限制,内容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2019年7月1日上午,首届"北京大学新新智库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武汉新新图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武汉新新图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北京大学新新智库论坛"这一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论坛,希望借此整合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展现新时代具有历史厚度的新思想,为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贡献绵薄之力,以同庆新中国70华诞,同铸复兴伟业。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奋进的70年——中国道路及其历史渊源",对话内容包括"中国道路及其历史渊源"和"新中国7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李连仲、瑞典哥德堡大学副教授郑京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武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晏智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亚光、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丙涛、武汉新新图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奎英等应邀出席本届论坛,并依次做主题演讲。论坛由北京大学新新智库论坛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钱津主持。各位专家的主题演讲由周建波、陈皓和于水婧记录整理,现将主要论点摘编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朱丽霞 《经济师》2006,(2):32-33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作为中国传统“和”文化精髓之一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我们构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精神,处理好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关于思想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包括思想,思想包括哲学。中国学术传统原本极重视“人本·历史”,应逐渐改变而重视“理本·哲学”。中国思想传统并不缺乏“知识论”关注,也有“真理”观念。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华生、张维迎等学者以价格双轨制理论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此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华生、张维迎等学者以价格双轨制理论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此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华生、张维迎等学者以价格双轨制理论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此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华生、张维迎等学者以价格双轨制理论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此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华生、张维迎等学者以价格双轨制理论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此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第二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获得了2009年度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与改革,主办方邀请了多位著名经济学家进行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吴敬链、周小川、郭树清等以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中,学者们就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专家演讲稿(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第二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获得了2009年度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与改革,主办方邀请了多位著名经济学家进行演讲。作为论坛的学术媒体支持单位,《当代财经》将部分学者的发言稿作为特稿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这次盛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