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俭德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古今智者无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要谛,兴国之根本。古往今来,大凡仁人志士,都深晓此道,崇尚俭德,力戒奢侈。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说学好一部《大学》就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惜笔没读过此书,故而不晓其义。最近从书店买回一套《四书译)方知它是围绕着“德”而论为人之道和治国之道的。它开头便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译之为:大学的道理在于净化自己光明的德性。以后各章节还有许多“德”字,如“克明峻德”、“道盛德至善”、“德润身”、“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德本也”等等。可见,彰明德性是《大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李岚 《乡镇论坛》2013,(33):1-1
勤俭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美德,是自古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的家训《戒子》篇云:‘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位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精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去培养企业的人才?诸葛亮的家训给了我们以启示——节俭养其德明朝庄无臣有言:“有德之士,如夏日之前,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可见德之于人是何等重要。在企业中,培养人才之德,方法多种多样,但诸葛亮的“俭以养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权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可见德的养成需…  相似文献   

5.
学习江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笔者体会到加强党管干部的工作十分重要。党如何管好干部,我认为必须把住四关。一、选拔干部要把住“德”关《史记·高君列传》中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治国安邦乎天下,惟赖人才”c宋代学者司马光在论德与才的关系时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他主张如果得不到“才德全尽”的圣人.宁可要德胜才的君子,不可用才胜德的小人。可见古人在选人才时是把德摆在先。我们党选拔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也是把“德”摆在首位的。战争年代党选拔干部是看干部在…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56-57
古人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治国之道,在于猛宽得中”。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苟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持续融资的先决条件,它给了现代市场经济“第一推动力”,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无形资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诚实守信为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欲正气心,先诚其意”,“意诚而居心正”(《大学》)“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论学篇》。  相似文献   

8.
坤德是副手之德,具有坤德的副手也是君子,但他不适合单独创业。坤卦展示“处下之道”,上下之间,在下者如何揣摩上司,企业如何揣摩市场,商家如何揣摩客户之道!坤卦大象:坤卦由六个阴爻代表纯阴之体,虚而有容,其性至柔、其德顺承“。坤为地”,其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于乾阳具有创始开化,刚健不息之功能,坤阴(地道)以直方之性承天,主万物之收藏,地大泽万物,大地于万物无所不利。君子要效法大地的精神包容一切、厚德载物。张瑞敏常常这样描述他做企业时的心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坤卦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  相似文献   

9.
“君子”如何做人,说法不一。过去人认为,“君子固穷”,似乎“发”了就不是君子。然而说实在的,“君子”亦是血肉之躯,同样要吃、要穿、要活,焉能以一份清苦“荣宗耀祖”。所以现代人说,“君子求财,取之正道”。此言大可弘扬,但一言其“道”,这人间路千千万万,问为“正”?简言之,道德、良心;据理而言,国法、政策。清明世界,卧朗劳抽.*内工卜路拦车要钱.不是正道;农民头上乱摊乱派,于中央政策而不顾,不是正道;凭一官半职,做点本职工作便索要“好处费”,不是正道;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不是正在…\贪污、受贿、豪赌…  相似文献   

10.
潘影 《财会月刊》2010,(12):I0017-I0017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吾云:“以理服人者高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吾云:“小人总食其言而忙于骗。”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金,诚信是企业的第品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翻开中国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诚信的历史”。《孟子》中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论语·子张》中有“君广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厉已也”的观点,《中庸》中有“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一说,国外,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2.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大学》是第一本系统地论述以“明德济世,修齐治平”为核心的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代表作,“明德”要求受教育者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贤人,“继世”要求受教育者成为君子、贤人之后以天下为己任,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在于“修身”,要求“白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我国古老的“大学之道”的深刻内涵。以“明德继世,修齐治平”为核心的我国古老的“大学之道”是孔子儒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蔡一 《质量春秋》2014,(5):21-33
一、勤俭传统 勤是努力生产,增加财富;俭是节约消费。两者结合成一个概念,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是一项固有的优秀传统,是治国、齐家、理财、治生的格言。勤俭传统由来已久。起先,勤和俭是分别提的。《左传》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书经》提倡“勤劳稼穑”,告诫“克勤无怠”(《书经》:《无逸》《蔡仲之命》)。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  相似文献   

15.
《冶金企业文化》2008,(3):59-60
庄子云:“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这句话表面上论述的是捕雀之术,实则阐述的是延揽人才之道。这里所说的“天下”应该理解为“道”,在企业里讲的就是企业文化。这句话不仅涵盖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同时也涉及到人才方面的问题。而这里所讲的“道”,就是企业生存之道、企业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
偷鸡之戒     
《人力资源》2008,(4):77-77
曾有这样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说:“那就减少一点好了,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完全不偷了。”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13,(1):154-154
《论语》饱含智慧。若从企业管理角度讲,书中有一句话分量很重。它不仅可以作为儒家管理思想的总纲领,更值得今天的企业领导者品读——“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作为北宋仁宗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的政治生涯重在以德为先,再调和人、事、天三方面的关系。他节义昭著的君子世界,与其政治生涯紧密相关,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其一是君子的内在修持,另一个是君子的外在作为。内在修持的部分是欧阳修理想的“内圣”表现,而外在作为则是欧阳修“外王”的积极态度,他也是透过这两个进程,来实现他的王道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得」与「德」在中国汉语中,“得”与“德”读音相同,意义却不一样。“得”者,获取也;“德”字指的是人品、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两者既能相生,亦能相克。相生者,既讲“得”(经济效益),又讲“德”(社会效益),走的是光明正道;相克者,只顾“得”而不顾“德”...  相似文献   

20.
不战而胜 蒙牛一创立.学习的便是“不战而胜”的思想。《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牛文化基本上是“反战”的.我们推崇的许多理念体现了这一思维。比如,“与自己较劲”,“调整自己最简单.改变别人难上难”,“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要自责.不要指责”.“放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在容易发生人际冲突的地方,我们竖起这样的牌匾:“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