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现代企业由于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通常将其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对于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市场等外部控制系统;而对于内部治理机制来讲,一般包括但不局限于内部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管理控制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等。本文试图对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最新发展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为所有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理论者和实践者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委托代理入手,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委托代理制的内容、特征等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即“内部人——外部人”控制问题和由此延伸出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群  杨柳 《新金融》2006,6(4):43-46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植根于银行本身的特点,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一般企业不同,银行的产品与一般企业的产品不一样,银行的委托—代理合约复杂,这导致了银行所遵循的公司治理理论与一般企业不能一样;另一方面,银行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与一般企业相异,银行是高度依赖人力资源的服务行业,其内部的治理安排必须体现这一点,同时在外部治理机制上,银行治理高度依赖于政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对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链太长,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局面尚未形成。因此,如何推动审计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群娥  徐锐 《上海金融》2007,9(2):28-31
在公司治理问题广受关注的今天,学术界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否具有特殊性仍存在不同意见及分歧。本文从商业银行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围绕商业银行在资本结构、产品交易、行业特征及经营目标等方面的特性,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治理基础、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设置、经理层激励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监管等层面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传统的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的“股东主权”治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投入者应独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关注的是股东利益保护。在该理论影响下, 公司财务治理也主要关注的是股东和经营者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 以解决委托人如何选择或设计最优合同来克服代理问题。本文认为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由委托代理理论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应有平等机会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企业的财权配置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者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 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 以及为保证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实现的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于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中。为了减轻代理成本,现代企业管理逐渐引入了管理层激励。为了缓解企业代理冲突问题,我们可以把高质量审计作为公司外部监督和担保机制。管理层激励和高质量审计是现代企业两个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它们在缓解代理冲突方面有着类似的作用,但是专门研究他们关系的文章却不多。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发挥证券市场审计的作用,本文从高管激励如何影响外部审计需求进行了研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银行中特殊的委托代理冲突,发现银行中的代理问题不同于一般企业。因此,银行适用的公司治理模型从本质上应不同于一般企业。特殊的委托代理应采用特殊的公司治理,应充分发挥政府法律作为银行公司治理的外部力量,同时银行的激励机制应涉及包括高层和基层交易人员,以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券商治理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户中存在多种委托-代理关系。在现行的治理框架下,股东相容性风险、股东-经营层代理风险和客户-经营层代理风险均居高不下,使得治理风险成为我国券行业的最大风险。以国有产权为主导的产权结构和激励不相容的外部治理机制是滋生治理风险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年度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非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对相关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同于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董事会等内部治理机制和信息披露等外部监管,控股股东的特征在我国非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外部法律制度环境的改善将显著降低非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而税务实施在非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扮演重要的公司治理角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转型阶段可资借鉴的重要的法律外制度。本研究为我国非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以及相关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较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李畅 《新金融》2006,(4):15-18
外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模式的外部治理结构以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为基础,主要体现为完善、民主的资本市场的制约。德日模式以适度集中的法人股为基础,债权银行形成最主要的外部约束。我国证券公司以高度集中的国有股权为股权结构特点,并形成以证监会监管和地方政府干预为特色的外部治理机制。我国应通过对股权结构的改造,通过内外治理机制的结合完善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2.
赵彩霞 《财会学习》2016,(4):112-114
本文回顾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董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公司管理层以及外部审计之间的互动机制,从中启示:内部审计除执行自身在公司治理的特殊角色来单独发挥作用外,还可通过加强与其他治理机制密切合作以及充分有效沟通,达到节约外部审计成本、提高外部董事监督效率,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它因公司委托-代理制而产生,同时又为解决公司中委托玳理问题而服务.为更好的完成企业治理,需要更加完善的会计监督.本文将探讨企业治理和会计监督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公司治理等效曲线概念,论述了对企业进行相机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客观要求.根据创业企业特点,本文分析了创业投资家对创业企业进行相机治理的机制、作用和方式,认为相机治理成功地解决了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国有企业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产权主体缺位以及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必要的股权约束机制和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的缺乏,形成了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治理这一问题,必须依据成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6.
赵幼力  杨荇 《银行家》2012,(10):44-47
正2008年以后,随着四大商业银行顺利完成股改上市,以及中小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纷纷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初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需进一步厘清;公司治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尚待明晰;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待增强;外部监管有效性需继续提高等问题。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明晰"委托-代理"关系,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审计服务需求传递机制的视角,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进行科学校正的新思路.本文首先引入审计服务的需求传递机制,分析了影响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主线对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审计服务委托权的定位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进行恰当的制度安排,使得审计需求传递机制有效运行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代理需求者--外部审计委员会,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使得由它作为审计委托方具备了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史晓琳  王墨潇 《中国外资》2009,(22):119-119
目前中国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它因公司委托一代理制而产生,同时叉为解决公司中委托一代理问题而服务。为更好的完成企业治理,需要更加完善的会计监督。本文将探讨企业治理和会计监督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冯军 《金融与经济》2006,(10):30-33
一般产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是由股东和企业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产生,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金份额持有人与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和基金管理公司经理人员之间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使得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目标更加复杂化。由于基金资产与基金管理公司自有资产规模上的巨大差异,基金管理公司应该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治理目标。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从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来进行内外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持有人利益缺乏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津  王凯 《保险研究》2015,(1):62-71
本文选取2007~2013年保险行业上市公司的季报和年报数据,对保险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我国保险公司治理机制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一些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的,随着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大,外部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得到更大的提升。这表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内外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对我国保险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