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苏雪串 《山东经济》2010,26(6):25-29,47
经济全球化导致基于国家框架的城市体系的背景和基础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全球城市体系。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全球城市体系形成的经济机理:经济全球化使城市发展所依赖的市场空间扩展到世界范围;企业经营战略和资源整合方式的变化奠定了全球经济网络及全球城市体系的微观基础;跨国公司内部的垂直分工导致全球城市网络和等级体系的形成;同时,城市体系的极化作用加剧,世界城市成为全球经济管理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趋势作为背景,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要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补充,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发展作用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将承担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重要功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起到网络骨干、区域枢纽和国际治理等多种重要作用。"丝路城市"的发展也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面对单一城市过度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不足等诸多挑战。中国城市在促进"丝路城市"互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趋势作为背景,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要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的补充,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发展作用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将承担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重要功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起到网络骨干、区域枢纽和国际治理等多种重要作用。"丝路城市"的发展也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面对单一城市过度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不足等诸多挑战。中国城市在促进"丝路城市"互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特征和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并最终导致世界城市的形成.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的指挥和控制中心,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和扩散能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中国城市经济》2011,(5):77-77
受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企业的跨区域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的地理格局,形成了全球城市、网络城市、全球城市-区域等诸多城市形态。本书构建了企业空间组织和城市-区域发展相互关联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世界城市是在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和发挥影响的空间节点。世界城市的产生与1960-1970年代兴起的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后工业革命的内在要求形成了世界城市特定的产业布局和与之相应的圈层结构。概括说来,世界城市在产业布局上以国际金融业和相关的高品质服务行业为主,形成了从中心到边缘、由多种承载特定功能的集群组成的城市圈层布局。这种布局遵循功能原则,对城市中的各种产业进行有机组合,支撑着世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枢纽地位。西方对世界城市圈层结构的规划设计,为中国建设自己的国际性城市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对我国的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在明显加快;大都市连绵带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首位城市主宰世界经济,发挥着全球性的战略作用与影响;多极多层次世界城市网络体系正在形成。我国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向为: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城市数量与规模将有较大发展;大城市继续快速发展;若干大都市连绵区逐步形成壮大;几个国际性城市将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网络。  相似文献   

8.
洪韬 《亚太经济》1985,(4):23-27
研究世界不同类型国家与地区的中心城市与经济网络,究明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南朝鲜中心城市的形成,经济网络模式的演变,以及出口主导型开发战略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 在朝鲜半岛近百年动荡的历史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南朝鲜的经济网络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为一个外向多维空间式经济网络的。  相似文献   

9.
世界城市的经济形态与空间布局--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城市是在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和发挥影响的空间节点。世界城市的产生与1960-1970年代兴起的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后工业革命的内在要求形成了世界城市特定的产业布局和与之相应的圈层结构。概括说来,世界城市在产业布局上以国际金融业和相关的高品质服务行业为主,形成了从中心到边缘、由多种承载特定功能的集群组成的城市圈层布局。这种布局遵循功能原则,对城市中的各种产业进行有机组合,支撑着世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枢纽地位。西方对世界城市圈层结构的规划设计,为中国建设自己的国际性城市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外创新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瑾 《北方经济》2007,(6):58-5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城市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竞争网络的节点。文章简要回顾了创新型城市的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国外创新城市建设策略,归纳总结国外城市经验,以期对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韩瑾 《北方经济》2007,(12):58-5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城市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竞争网络的节点.文章简要回顾了创新型城市的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国外创新城市建设策略,归纳总结国外城市经验,以期对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域化趋势日益明显,新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城市发展也空前迅猛,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全球城市化将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城市的空间表现形态将发生革命性转变,出现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趋势,引起城市功能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城市的生产功能逐渐削弱,流通功能、服务功能、科技功能逐渐增强,知识经济所占比例将逐渐加大。三是大都市经济地位突出,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不少国家大都市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以大都市为核心形成的“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基础设施完善,极大地发挥了城市聚集的功能,有力地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以贸易、资金、信息为纽带,全球各大都市联系紧密,在其本地区和世界经济中愈显重要。四是“数字城市”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五是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建设生态城市的浪潮方兴未艾,将在不断解决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中,寻求城市及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中心城市的内涵和深圳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概念与界定:对经济中心城市的认识 1、经济中心城市的产生 50年代针对以前的经济平衡增长理论产生了一种称为“非均衡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50年代中期,非均衡增长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发展极”理论产生了,“发展极”理论的核心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于一些主导产业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的形成和在一些地区或者大城市的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发展极”的优先增长,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这里的“发展极”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称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人类面临的困境与风险史无前例地交织和凸显,全球治理已不能"一切照旧"。目前,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碎片化,即主体多元、过度竞争、议题增多、制度阻塞加剧、规范冲突和知识失效。治理困境纾解需治理网络或者说"地球系统治理",世界城市作为具有诸多特殊功能的空间地理区域凸显。其实,世界城市参与全球治理既是机会也是义务,通过对国家权力不成比例的集中和对世界城市网络的构建,实现了对国家的适度"脱嵌"。然而由跨国生产者服务业企业构造的城市网络并不能覆盖全部治理需求,城市网络纳入更多构造者成为必需,主要包括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媒体信息企业,而流动空间将它们相互啮合。流动空间的横向自发链接使以城市为载体的诸多类型行为主体成功搭建出了制度化、程式化的全球政策网络,由此,城市获取整合、综合和扩大三重效应的同时也嵌入到治理体系。世界城市网络和全球政策网络的形成提出了城市外交需求。城市外交对全球治理的意义在于,能够提供公共物品,镶嵌到国际制度并深度治理,创新、扩散和深化规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城市本身论述不多,但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城市中,这对其城市观形成具有天然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关于城市起源、城市地位、城市生态、城市问题、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和观点,成为批判研究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切入点.面对新的资本主义形势,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不断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各个层面研究了大城市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变迁,并进一步将城市化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联系,阐析了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新格局发展下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定位并对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经济出现大动荡、大变革,传统的封建经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逐步走向崩溃,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迫使近代中国形成"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局面。中国在进入近代社会的过程中,由被迫对外开放引起的城市化发展,到清末民初出现了近代城市化的一个高潮,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三各不同的模式,本文就这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的理念最初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当时,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新的产业革命使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导致新的社会结构与传统工业社会的城市管理体制与方法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者提出城市经营理念,其核心是强调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包括政府在内,  相似文献   

19.
东盟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形成使广西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广西经济发展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广西主要经济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的经济转型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广西经济发展存在工业化率相对较低,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转型成为迫切要求,并从产业结构、资源与环境、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金融危机对世界城市的主要影响,分析后危机时期相关城市的新发展趋势并探讨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及影响要素。文中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城市的财政状况、服务能力、产业机构、对外影响力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文中认为,面对上述冲击,世界城市进行了多方面的应对,在功能综合化、经济结构多样化、绿色科技助推、社会保障提升以及区域力量整合方面形成了与传统发展模式有所差异的新特征。这种新的变化反映出世界城市在后危机时期对于流动性与根植性、全球化与地方化两对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