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之所以进展缓慢,甚至一度停办,主要缘于其政策性要求与商业性贷款的矛盾鬲产生的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则须将国家助学贷款划为政策性贷款,由一家政策性银行办理,对于毕业学生所欠贷款的催收管理,由国家助学贷款承办行以优惠价打包出售给学生原籍所在地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进而转化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由生源地农村信用社通过学生家长对所欠贷款进行催收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陈正平 《西安金融》2011,(10):37-38
2007年8月以来,国家开发银行在汉中市开办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成为全市生源地贷款发放的新主体,信贷助学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但是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对缓解农村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拓展农村贫困学生教育融资渠道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扶持政策不够到位,贷款风险隐患较大,导致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拓展十分缓慢。本文就制约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善信用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长效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有效解决生源地贫困生上学难的重要举措,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有关部门采取了具体措施,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助学贷款发展缓慢.二是金融机构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贫困学生仍难以取得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缓慢,难以实现发放助学贷款的政策意图.为此,需要创新思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有效解决生源地贫困生上学难的重要举措,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有关部门采取了具体措施,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助学贷款发展缓慢。二是金融机构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贫困学生仍难以取得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缓慢。难以实现发放助学贷款的政策意图。为此,需要创新思路,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信用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之利 据澄城县信用联社最新统计,自1998年开办商业助学贷款以来,7年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47万元,资助学生9246人次,且至2004年末无一笔沉淀贷款,收息率达100%。这种做法对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我们总结其利,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刻阐述了海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五大优势及特点,深入调查研究了当前海南省县域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现状,全面探讨了海南省县域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推行难的根本性原因以及关于在海南省县域全面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基本思路,并对进一步有效增强海南省县域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效应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大学生所在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由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了一般意义上的助学贷款,但数量毕竟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贫困学生的合理求学资金需要.因此,针对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较小,而农村贫困学生数量多且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要解决上述问题,就是尽快发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具体可主要委托农村信用社办理.从实践结果来看,与高校集中办理的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农村信用社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将有效缓解供求矛盾,至少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9.
《新疆金融》2013,(2):150-154
<正>助学贷款在新疆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由借款人所在高校转到其家庭所在地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发放和收回的贷款,相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对资金风险控制力较强。此项工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运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本文力求通过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原因剖析,提出有效促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2007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与国家助学贷款同等优惠政策,鼓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从实践看,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离学生家庭近,方便贷款管理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助学贷款效率,降低贷款风险,扩大贫困学生受益群体。但笔者在基层调查中发现,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仍遇到较多障碍,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对于目前占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80%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然而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发放过程中存在四大矛盾,影响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可以引入贷款保证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建立沟通机制,确保政府贴息和风险补偿金落实到生源地贷款信用社;建立评估考核监督制度,规避寻租行为的可行性;加快助学贷款立法工作,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对于目前占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80%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然而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发放过程中存在"四大矛盾",影响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可以引入贷款保证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建立沟通机制,确保政府贴息和风险补偿金落实到生源地贷款信用社;建立评估考核监督制度,规避寻租行为的可行性;加快助学贷款立法工作,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其身份认定简便、信用约束力强、无需担保、贷款期限长、涵盖范畴广、财政全额贴息等特点和优势,在全省各地已普遍开展起来。通过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在张掖市落实情况的专题调查,结果表明:生源地助学贷款愿望强烈,地域特征明显,但掣肘因素较多,政策实施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4.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对于因生活贫困而无法负担起学费的学生提供的一种助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贫困学生的学费压力。然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至今,存在很多制度上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于违约风险的控制方面。本文将运用logit模型,结合实证,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的框架,并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将保险机制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从而降低生源地助学贷款中的违约风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政府运用信贷手段支持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助学政策,是解决贫困学生上学费用的一种有效途径。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开办之初,为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但近年来,此项业务在部分地区逐年萎缩,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6.
对商洛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商洛市生源地助学贷款稳健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积极作用,我们对商洛市金融部门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商洛市经济落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高,考上大学的优秀青年中贫困生占比高,学费缺口大,金融信贷满足率低,生源地助学贷款资产质量低。  相似文献   

17.
两种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东  初明  赵竹青 《济南金融》2007,(2):32-34,38
高校集中办理和生源地两种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为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种贷款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对如何有效发挥两种国家助学贷款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开始,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业务在河北省全辖广泛推行。一年多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该项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有益补充,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的优越性逐渐被各方所认同。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承贷主体多元化、放款形式多样化、贷款管理属地化,同时贷款期限.时间、额度等也比较符合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第一、要解决好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问题。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重要意义,主动建立健全生源地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办法,让发放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尽可能的全部享受到高校助学贷款相应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也可以按贫困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例如财政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07年以来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开展的基本情况、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从政策制定、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硬件系统支撑能力和实际操作等方面分析当前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