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气开发的影响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涠洲A油田S井区涠四段三套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岩心驱油实验以及生产动态得出,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均对注气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影响。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较强时,注气井吸气不均匀,注气效果较差;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时,注入气沿高渗通道驱替原油,导致在高渗通道上的生产井气油比上升较快,注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致密储层开发中因非均质性造成的小层突进与平面舌进等问题,根据岩心、高压压汞、测井等资料,采用储层地质方法,从层内、层间与平面3个方面描述了合水地区Z183区块长71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块内存在2类层内夹层,其中泥质夹层分布相对较广。区块内可识别4类砂体构型,间隔叠加厚砂—薄泥互层型分布最广。区块内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分布范围最广。研究区储层整体具有强非均质性,其物性变化主要受砂质碎屑流微相与压实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外河油田开发进入后期,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分层注水工艺是目前解决层间矛盾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途径。针对该油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较强,井斜、出砂及稠油等特点,目前所采用的偏心分注测调过程中仪器对接困难,测调成功率低等问题,研究并应用了同心测调联动分注技术,有效解决测调成功率低的难题,并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液分流酸化技术解决了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油井酸化后含水大幅上升、增液不增油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各施工井的分流压力增长量、酸化复产后产液含水率等参数对比分析,研究了储层渗透率、岩性、温度、地层流体含水率以及乳化分流液性能对分流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对分流效率影响较大,地层流体含水率越低分流酸化后控水效果越显著,乳液分流酸化技术适用于含水率在60%以下、渗透率在500 mD以下的非均质性强储层。  相似文献   

5.
石油测井解释是准确发现油气藏,确定油气藏信息的重要方法。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如何提高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质量和精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特征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Z油藏阜三段的开发工作一直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制约,优质储层展布规律不清。本次研究以阜三段储层特征及滩坝砂沉积沉积相展布为基础,结合地震反演预测,摸清砂体平面发育特征;同时针对薄层储层高孔低渗提出大井距水平井网布署建议,并在实际运用中通过分段压裂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L区块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层间矛盾突出,制约了油田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应用新的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构造进行精细解释,建立新的对比原则和对比方法,对断块构造及储层发育有了突破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进行进一步研究,实施了以井网调整及整体调驱为主要手段的开发试验方案,达到了完善断块二次采油井网、提高水驱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LD区块位于**盆地中央坳陷东南坡,具有砂体结构复杂、纵向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和剩余油分布不明确等特点。利用地质建模软件,在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然后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区块储量、压力、含水率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9.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的聚集,产出,分布和油气藏的形成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延长油田上古生界气藏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延长油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连续性较差、含气砂体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低产的特点,储层压裂改造工艺难度较大。在近几年的天然气勘探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总结出一套基本适应于本区上古生界气藏石盒子组、山西组、本溪组等储层的压裂改造工艺,现场施工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从射孔工艺、加砂压裂工艺特别是压裂液体系、支撑剂、施工主要参数的确定、压裂配套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现场的施工情况和室内的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和佐证,最后对延长油田上古生界气藏的下一步压裂改造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军 《中国石化》2011,(10):28-2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大牛地气田天然气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压、低渗致密性砂体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砂体平面展布变化大等特点,水平井是提高勘探效率、单井产量和油气藏采收率最佳途径之一。今年,华北分公司为早日建成百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的大型气田,加大了水平井的施工投入。  相似文献   

12.
志丹东部安条区长8砂岩储层具有单层薄、横向变化大、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油气分布及聚集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分布规律尚不清楚。文章在前人关于探区沉积相、储层特征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形成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以及流体势等条件,进一步分析研究区长8油层组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为研究区精细有利区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南合作区内储层河流相砂体具有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有效砂体规模小等特点,给井位部署带来严峻的挑战。高精度三维地震在平面储层识别与预测上体现出较大优势,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通过三维地震最小泊松比预测储层在开发1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但在区块北部遇到困难。2018年重新处理解释和反演以及持续深化地震多属性研究,提出了平均泊松比、时间厚度与瞬时振幅等地震多属性综合评价储层的方法。经过近3年的井位部署应用实践,储层预测符合率达到75%以上,开发效果明显,完钻井静态I+II类井比例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加密调整井开采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以及挖潜厚油层的低含水部位是油田产量接替的重要措施之一。二、三次加密调整井开采对象主要是表内的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开采目的层纵向上分散、厚度小、与高含水层相间分布且隔层薄;平面上砂体发育不均衡、非均质严重,和水淹层、水淹带的接触关系较为复杂;油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低,岩性、  相似文献   

15.
苏里格南区块属于典型致密岩性气藏,且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变化大;随着气田工业化开发的加快,储层能量下降,井筒积液增加,导致气井产量递减快,实现单井稳产越发困难。介绍了气井产量出现递减的原因,利用气井动态分析方法,结合苏里格南气井实际生产情况,对苏里格南区块采取的压力恢复、泡排、速度管柱、二次压裂等气井增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主要是台地边缘鲕滩沉积,该气藏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在后期开采过程中,部分出现高孔高渗的储层采气量低、低孔低渗段采气量较好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开发井位设计和产能评价等。有效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是划分有效储层的基础,是评价储层储量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文章基于岩心分析资料,运用压汞实验对飞仙关组滩相开展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探寻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下限定为0.03×10-3μm2,孔隙度下限定为3.2%,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储层与非储层的界限,为油田的油气开采层位选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25东块油藏由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易暴性水淹,水驱效果逐年变差。区块内油井受效方向单一,受效小层单一,见效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主力厚油层层内动用不均的问题,水井上通过分注、调配难以启动差层,无法挖掘厚油层层内潜力。应用注水井层内深部调剖技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吸水剖面,挖掘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实现层间、层内挖潜的目的。实施后井组稳产基础增强,自然递减下降。〖HJ4mm〗  相似文献   

18.
文25东块油藏由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易暴性水淹,水驱效果逐年变差。区块内油井受效方向单一,受效小层单一,见效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主力厚油层层内动用不均的问题,水井上通过分注、调配难以启动差层,无法挖掘厚油层层内潜力。应用注水井层内深部调剖技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吸水剖面,挖掘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实现层间、层内挖潜的目的。实施后井组稳产基础增强,自然递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文25东块油藏由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易暴性水淹,水驱效果逐年变差。区块内油井受效方向单一,受效小层单一,见效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主力厚油层层内动用不均的问题,水井上通过分注、调配难以启动差层,无法挖掘厚油层层内潜力。应用注水井层内深部调剖技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吸水剖面,挖掘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实现层间、层内挖潜的目的。实施后井组稳产基础增强,自然递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是南海北部湾盆地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主要发育断陷湖盆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储层,这种类型的储层具有砂体分布范围有限,产能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如何寻找优质储层是研究难点之一。本文从沉积微相成因分析的研究入手,总结不同期次不同沉积微相的特点,进一步将主要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根据研究需要细分为近物源端、远物源端和分支水道,在此基础上对物性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在不同沉积微相影响物性主控因素,最后对研究区优质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探讨,有效指导该油田下一步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