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品牌经济学选择成本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将"品牌溢价"系数注入需求函数模型中,进一步扩展和修正了品牌经济学消费者选择理论;将品牌引入厂商供给函数模型,弥补了选择成本分析范式忽视供给的问题,研究了新的市场均衡。与此同时,以品牌信用度为纽带对厂商的品牌战略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广告、品牌壁垒与消费者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入壁垒一般是基于厂商在生产领域内的非对称优势壁垒,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或制度性壁垒,如政策、法律等。但是,在供给过剩的条件下,生产领域中的非对称优势会被迅速模仿并最终失去壁垒作用,而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品牌机制,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壁垒形式,即品牌壁垒。对于品牌壁垒的形成途径,本文从广告形成品牌壁垒的线索出发进行了理论评述,进一步的,我们证明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也存在着成本,而由选择成本决定的品牌机制,可以提高产品转化率,在厂商内部实现转化效率,从而获得非对称优势。在商品过剩及消费者选择的条件下,由品牌构筑起的进入壁垒对于防止新进入者的进入显得更为持久更为有效,同时这也将成为厂商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厂商是否建立网络品牌在理论和现实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构建消费者选择模型进行数理分析发现:只有当厂商面对的目标顾客消费单位数量的网络品牌效用大于或等于实体品牌效用时,厂商才有建立网络销售渠道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引入交易费用变量构建厂商销售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实体品牌厂商建立网络品牌后,若单位网络品牌产品的交易费用大于单...  相似文献   

4.
基于品牌拉力的供应链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经济在微观上进入买方市场,宏观上进入过剩经济后,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成为了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品牌成为了在价格等条件下影响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的终点必然是最终消费者,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拉力,拉动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实现与循环.供应链中的厂商通过采取面对终点消费者的品牌建设,将使得该厂商在与该环节的其他厂商的竞争和与其上下游的厂商的博弈中占有优势,而这种博弈也使得该厂商比不做品牌时获得的利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重视品牌翻译策略,树立企业国际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明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2):25-27,31
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品牌翻译是树立企业因际形象的关犍。本文从国际品牌的跨文化、消费者的审美情感及营销心理学角度入手,列举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实例,证明了品牌翻译的重要性。探讨了品牌翻译的有效策略。并呼吁中国的企业和厂商从品牌国际化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品牌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传统经济学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的效用函数只考虑了商品数量对效用的影响,而在品牌时代,随着可供选择的多样化,消费者在选择数量之前必然首先对品牌做出选择。我们分两步来构建消费者选择理论:第一步是研究品牌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选择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品牌选择;第二步是数量与选择行为,消费者依据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数量选择。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重新构建品牌经济时代较为完整的消费者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时所发生的代价除了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以外,还存在选择成本。引入品牌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品牌信用度的提高将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品牌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峭。在此基础上,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通过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将使得均衡价格提高,且均衡数量增加,同时将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我们的分析也为企业摆脱“价格战”陷阱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信用度,使得在价格提高的条件下,需求数量增加,而只有使需求曲线改变位置方能达到最佳点。  相似文献   

8.
品牌的质量信号特征及信息传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产品市场中,品牌具有优良的信号特征,所传递的信号可信、清晰、敏感、直接.通过分析品牌建设的成本表明,质量越好的产品建立品牌的成本越低,厂商建设品牌的意愿越强烈,品牌建设情况能够达成产品质量分离均衡.品牌可以作为有效传递质量信息的信号来发挥功能,降低消费者的质量信息搜寻成本,即交易费用,从而改进无品牌情况下的消费者福利状况.在内部质量信息失效的情况下,品牌是质量信号传递更为有效的途径.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一个品牌长期拥有良好的品牌信用,就表明这个品牌的产品质量优良.而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消费者,如果搜寻高质量产品的成本较高,就愿意购买高价格的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9.
运用品牌经济选择成本分析范式,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分析框架下,将贴现因子的变动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在上、下游动态博弈中,由于品牌的引入降低了贴现率,使其在谈判中占优,继而影响到讨价还价双方各自的均衡收益,从而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自主创新的品牌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拥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巳成为企业扩大市场和获取丰厚利润的重要前提。而品牌能否形成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则取决于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各方面的要求。为此,研究和认识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品牌发展实践与品牌发展理论研究。都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在广泛检索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而又概要的分析了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包括:产品特征、品牌名称、产品价格、广告以及奖券促销。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中市场均衡的条件是负反馈,在供求与价格相反的力量作用下,市场均衡得以实现。但在网络经济中,对经济过程起主导作用的力量是正反馈,传统经济中市场均衡的条件不复存在,因此市场均衡的状况及其实现过程也发生了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本文在对网络经济下"反市场均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网络经济背景下市场均衡的形成机理和特点,并就如何实现网络经济下市场均衡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主流经济学以完全竞争这一假设来论证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要重新解读。从市场与人性的关系以及市场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进行了再认识,并得出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优越性并不是因为它是完全竞争的,而是因为它与人性相契合,能够在法治的平台上自发扩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需求、规模经济性与固定通信行业自然垄断性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通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历来被认为是其自然垄断的条件,中国电信也因此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固定通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也随之消除。本文对中国固定通信市场的竞争状态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市场容量和电信厂商的最优规模,测度出了市场所能容纳的最佳厂商数目。中国固定通信市场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展开一定竞争的要素,新厂商的进入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条件下地方政府具有独立的特殊利益,地方政府竞争是实现其特殊利益的主要方式。现实中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往往陷入了地方保护的“囚犯困境”。通过建立“地方政府竞争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剖析了各地方政府的竞争策略选择过程,揭示了地方保护产生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利益与地方公共利益的差别是影响策略选择的关键,而中央政府的行为对于打破地方政府之间的“囚犯困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产品市场竞争对董事会治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对董事会治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特征,对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中这种影响关系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发现,当产品市场竞争超过一定程度后,董事会治理对企业价值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控股企业中比在国有控股中更强烈。换言之,只有产品市场竞争超过一定程度后,提高董事会治理的水平才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否则,董事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大。因此,产品市场竞争与董事会治理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补性关系。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对内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的深入探索,并为提高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价格大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格策略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主要策略 ,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状态变动产品价格 ,是一种正常的企业行为 ,不能简单地把市场中某类商品价格的降低归结为“价格大战”。“价格大战”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在对“价格大战”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指出市场经济中 ,“价格大战”的典型形式 ,并分析了“价格大战”的生成原因和市场效应。最后提出“价格大战”不等于过度竞争 ,“价格大战”正面市场效应的取得 ,有赖于市场出清机制的完善 ,“价格大战 "问题的解决最终靠市场主体的进一步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声誉机制能够产生“优胜劣汰”的压力,是对评级机构行为的重要约束。中国舍本逐末的评级制度安排和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不仅阻碍了声誉机制的形成,还为评级机构出具过高评级提供了空间。根据该情况构建的评级合谋市场均衡模型,证明了我国评级市场竞争增加会导致评级质量的下降。利用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进入城投企业债评级市场作为自然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对理论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机制在我国评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为此,我国在长期内应当对评级行业的制度安排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以声誉机制为主导的市场环境;短期内则需要加强监管,同时控制评级市场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关系。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应处于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要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不环境,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使市场机制得以有产地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由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性等原因,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下令在经济中也要发挥积极作用,如调整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护经济稳定、消除失业、实现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高物流绩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目标。要提高中国物流绩效指数,必须以物流产业发展规律为出发点,整合物流资源,形成物流资源高效配置的政策指导机制;合理布局物流实体网络,形成高效的物流资源供给的支持机制;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形成高效的企业竞争机制;进行制度创新,构筑各层面组织机构的政策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电力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关系的一般性分析入手 ,结合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实践研究了中国目前的电力市场结构下对有效竞争的影响。文中主要讨论了五个问题 :有效竞争与最优竞争强度 ;电力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的理论分析 ;中国目前的电力市场结构对规模经济的影响 ;电力市场竞争活力的理论分析 ;中国目前的电力市场结构对竞争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