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坤 《魅力中国》2014,(16):347-347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巨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系统理论,其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影响巨大,孟子赞誉墨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子反对穷奢极欲的行为,提出“节用”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10月29日的会议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本文试析墨子的“节用”思想及其对于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墨于与老子一样,都对文艺持否定、排斥的态度。《荀子》书中“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1】的论调,则道出了墨子文学思想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这显然与孔子所提倡的文章宜“文质彬彬”的文学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可看作反映墨子言论、思想的主要作品。因此近代对《墨子》一书文艺思想的论调多有偏颇,认为其全面否定美和艺术的社会价值。笔者通过熟读《墨子》一书,认为《墨子》一书拥有丰富的文艺思想,并没有全面否定文学和艺术的存在价值。本文试图从《墨子》一书中墨子对文学的论述来探讨和梳理其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3.
肖亮 《上海国资》2010,(7):81-8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之大幸,也是其它诸子百家之大不幸。在为历史所淹灭的各个学派中,墨家曾是最为辉煌的一支。墨子开创的墨家本是脱胎于儒家,然而墨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他与儒家思想渐行渐远,直到形成自己的体系,最终成为与儒家分庭抗争的两大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墨子关于国家的职能和国家管理机构的设置、国家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墨子关于国家观的基本主张。墨子的国家观虽然带有空想色彩,但其首创性启迪了后代思想家,他提出的“尚贤”和“君民通约”的观点对后世争取平民权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代春燕  黄英 《魅力中国》2014,(15):359-359
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路线都具有新的不同的时代内涵。然后在新的时代内涵背后,各个时期的群众路线都有着一样的历史渊源和哲学依据。主要表现在各个时期的党的群众路线都继承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时也继承并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突破,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实践的变革。整个西方哲学是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下最终走向了终结,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也完整地影响了西方整个现代化进程。对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是继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开始于费尔巴哈,最终完成于马克思。正确地理解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批判所做的努力,正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从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工作"双先"战略,地处墨子故乡的滕州监狱借助地域传统优秀文化,在服刑人员中广泛开展了"学墨育新"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抓好墨子思想、墨子学说的宣传、学习,提高服刑人员"学墨"素养,加速其思想改造。在活动中,监狱开展"触摸墨子,学会感恩"系列教育,以感恩父母的养育为基点,开展感恩政府、感恩社会、感恩老师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总纲,表现出“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特点,符合变动时代人们的利己心态和实际倾向。墨家坚持“志功合一”的道德评价原则,把能否“利天下”作为衡量人类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并且以切实行动坚持贯彻以社会为本位的崇高道德原则。当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必要重新研究和挖掘墨学所倡导的合理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9.
墨子经济思想浅析范淑存“兼爱”是墨子思想的精要所在,这一思想代表当时劳动者的利益,即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缘于“兼爱”的墨子经济思想,在先秦独树一帜,极富特色,其核心是“爱利百姓”,“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它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占有重要地位,不...  相似文献   

10.
李蓉 《新西部(上)》2014,(3):83-83,48
本文介绍了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使能”、“节用、节葬、非乐”等和谐思想,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不和谐现状,探讨了墨子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睦;“尚贤使能”思想,能够强化社会的人才意识;“节用、节葬、非乐”思想是倡导一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影子”和“回声”梁发芾《墨子。鲁问》上有这么一段记载:鲁阳文君谓子墨子曰:“有语我忠臣者,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处则静,呼则应,可谓忠臣乎?子墨子曰:“令之俯则俯,令之仰则仰,则似影也;处则静,呼则应,则似响也,君何得于影与响哉?"对于墨子的疑问...  相似文献   

12.
墨子设定了人们生活的外在标准,这些标准来自于"意志之天",这是墨子所创立的"人格神",墨子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天人二分世界观。墨子推崇"天志"、"明鬼"的意义就在于为他的学说寻找一个外在的依据,这样便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墨子借用上天和鬼神为人民的生活制定了标准,来教化民众要兼相爱,交相利,非攻止战,实现天下大同。墨子讲非命,其根本精神是要人人做自己的主人,反对命运。"强力从事",强调人们应该为自己去争取幸福,不要安于现状。这些思想都高扬了人的主观能动精神,体现了天人二分思想。  相似文献   

13.
墨子德育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与“相利”。这些思想与儒家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当代大学生品质养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方法方面,墨子的实践示范方法和环境渗透的管理方法也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会放弃     
王建社 《宁波通讯》2011,(14):58-58
纷繁的生活,快速的节奏,使一些人变得浮躁和烦恼起来。浮躁,是因为希望尽快得到,而对未来缺乏足够的自信;烦恼,是由于不愿放弃,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所谓是“墨子悲丝染,杨朱泣歧路。”意思是说,墨子对着白色的丝哭泣,“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朱遇见歧路而哭泣,“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相似文献   

15.
任爽 《魅力中国》2014,(13):22-23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个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革中,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变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苟况诞生于这一动荡的时代,后人称之为“荀子”。荀子是先秦以来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家,他不仅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思想精华,而且对当时的主流思想进行强烈的批判。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汲取优秀的思想发展成为独特的苟学思想体系,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荀学”。荀子思想的基础和精髓是他的性恶论,本文旨在探讨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及化性起伪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390年),姓墨,名翟,战国时期鲁国小邾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圣".他创立的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日本的国情,分阶段地、灵活地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并运用“展望”、立法、行政指导及财政、金融、租税等政策工具,成功地推动了各项产业政策的有效展望,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的“赶超”与腾飞,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和实施经验,很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理论研究中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工具,也是改进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7世纪末以后,随着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方式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思想陆续衍生出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系列指标,“国富”便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富”学说在中国传播后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关于“国富”的中文文献面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富”学说的内涵及价值、估算方法及统计项目等。“国富”学说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统计在中国的发展,还使得中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站在时代的高度 ,高屋建瓴地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 ,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 ,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纲领。我认为 ,“三个代表”的思想 ,体现了四个明显特点 :1、体现了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建党学说的一贯性。“三个代表”中关于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思想 ,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建党学说一脉相承。2、体现了党抓两个文明建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一个“经济重心东移论”,许多经济学家、未来学者,从各个角度论证本世纪末至下个世纪,世界经济重心将由传统的“大西洋经济时代”转向“太平洋经济时代”。在这一世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