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露珍 《财会月刊》2011,(13):57-58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吸收合并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规定,由此,吸收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本文介绍了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吸收合并的处理规范,分析了相关资产、负债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投资业务处理的不同规定,导致了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或入账价值)与按税法确定的计税成本(即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并影响了当期的应纳税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的规定,除了例外的情形,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依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对投资当期的企业所得进行纳税调整。本文拟对这两个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控股合并中,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控股合并业务的相关规范不同,致使合并业务中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有时会产生差异,文章对此差异作出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投资业务处理的不同规定,导致了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持有、转让的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并影响了当期的应纳税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的规定.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依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对投资当期的企业所得进行纳税调整。本文谨就长期股权投资的准则与税法的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中规定企业所得税均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准则中规定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差额计入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是因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投资业务处理的不同规定,导致了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或入账价值)与按税法确定的计税成本(即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并影响了当期的应纳税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  相似文献   

8.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先应区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采用权益结合法,相关资产和负债按照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入账,  相似文献   

9.
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导致企业合并过程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计税基础可能发生改变,从而会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文章从税法对企业合并所得税处理的规定出发,分别探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税法规定,企业合并可根据合并时股权支付比例和是否要支付合并对价等情况,分别按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进行税务处理;但是,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也分别按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确定合并企业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而且,税务上与会计上适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条件呈交错状态,导致在不同条件下合并企业在合并时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并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纳税调整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转回。本文以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研究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中合并企业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四条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是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通过案例对主要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并分别给出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定义:“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  相似文献   

13.
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都规定企业吸收合并时。可按照一定条件,分别采用公允价值(交易价格、协议价格)或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或入账价值。但税务上与会计上适用公允价值或原账面价值的条件呈交错状态,导致在不同条件下购买方取得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并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纳税调整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转回。本文以新税法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研究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购买方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非同一控制  相似文献   

15.
新所得税准则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志爽 《财会通讯》2006,(10):64-6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对所得税的核算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对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因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链原则不同而导致的应税所得差异,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的差异,按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二是扩大了可转回差异的核算范围,新准则所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核算所有的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非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看过你——所得税》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该法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步骤和程序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及其种类;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定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7.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观,从利润的本质——所有者权益的净增加额出发,计算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19.
一、新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资  相似文献   

20.
正所得税会计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定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该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拟就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做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