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二)维生素维生素(vitamin)音译名维他命,是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动物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动物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1)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2)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  相似文献   

2.
前言 太阳是炽热而巨大的气体星珠,中心温度高达4000万度,表面温度约为6000度左右。它源源不断地把光能和热能以辐射的形式向周围空间释放。这种能量的输送过程称为太阳辐射,成为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这种能叫做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能。 太阳的能量是巨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不需运输的廉价的新能源。目前,随着能源问题的日趋紧张,太阳能的利用已被广泛的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的利用工作也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维生素也是维持动物生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每一种维生素都起着其他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特殊营养生理作用。维生素作为营养物质具有两个特性:一是每一动物个体每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通常以微克或毫克计;二是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这与动物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有所区别。与动物生长时构成身体物质和贮存物质的营养素不同,维生素在体内起着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生产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目的农业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人类与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手段(种、养、食、用),涉及的对象(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土壤和大气圈为界面,经 C、N 循环,构成了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 C、N 循环,请看图1所示。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的变化和运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所经历的过程就是物质和能量的不断往复交换的过程。植物利用日光能,固定 CO_2生产碳水化合物,利用共生固 N 微生物、自生固 N 微生物和固 N 兰绿藻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营养基础 地球上除核能以外的一切能源都是来自太阳能。动物生命活动中消耗的能量是植物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截留太阳能的产物。植物是世界上食物制造过程中的唯一基础。它们利用太阳能,以二氧化碳、水和其它无机物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动物则将植物形成的这些营养  相似文献   

6.
<正> 维生素是维持鱼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化学结构也各不相同。它们既不是构成鱼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却是鱼体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它们对鱼体内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在能量的转变以及很多生理功能的维持上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对鱼类健康有重要作用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商品肉兔在上市屠宰前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肥育 ,以使其在短时间内增加产肉量和改善肉的品质。肥育良好的肉兔 ,能在1 -1 5个月的时间内增重500克以上。一、肉兔肥育原理肉兔肥育 ,一方面是要在短期内增加体内的营养蓄积 ,另一方面是尽可能地减少体内的营养消耗 ,促进同化作用 ,抑制异化作用 ,使肉兔采食的营养物质除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外 ,能大量蓄积在体内 ,形成肌肉和脂肪。二、肉兔肥育方法肉兔肥育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幼兔肥育。是指仔兔断奶后即开始催肥。肥育开始时可采用群养法 ,使幼兔有充分运动的机会 ,达到增进健康 ,促进…  相似文献   

8.
<正> 鱼类对能量的需要量包括基础代谢、活动代谢、增热耗的额外损失和增重所需要的热量,也称为能量总需要量。 一、基础代谢能量需要量(维持需要量) 鱼类不同于机器,即使在不进食和停止生长的越冬期,也需要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这种需要量称为基础代谢能量需要量或维持需要量。它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鱼体大小的影响:鱼类同哺乳动物一样,其个体越小,基础代谢率越高。尽管鱼类不需要耗费能量调节体温,但个体越小的鱼  相似文献   

9.
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构成动物体的重要物质,是动物生命存在的基础。 蛋白质除含有碳、氢、氧元素外,还含有大约16%的氮及少量的硫、磷、铁等。它是由29种氨基酸分子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是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氨基酸是构成畜禽肌肉、骨髓、血液、皮肤、羽毛等的主要成份,是生产肉、蛋、奶的主要营养来源,也是构成体内激素、酶、免疫抗体等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畜禽从动物体摄取蛋白质以后,先在消化器官内被消化,酶分解成各种氨基酸,然后这些氨基酸再依靠蛋白质合成酶合成为动物所需要的体蛋白。如果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也应该说没有氨基酸就没有蛋白质。这样,氨基酸就成了动物营养成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配合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就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正> 传统的养殖方法是鱼类越冬期不投喂食料,鱼类在饥寒交迫中生活约5个月,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得不到补充,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减轻6%—8%,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  相似文献   

11.
<正>鱼类在越冬期间不投喂饲料,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得不到补充,只能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会减轻6%—10%,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会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另外,还因为鱼  相似文献   

12.
<正> 研究和掌握各种营养素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规律,对科学地制定饲料配方,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一、热源质的代谢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机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氧化。而这三大营养素称为热源质。在复杂的代谢反应中,各种热源质的中间代谢产物通过三羧酸循环而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三羧酸循环不仅是它们共同代谢途径,也是相互联系的渠道(见图)。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传统的养殖方式在鱼类越冬期不投食,鱼类在饥寒交迫中生活近5个月,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得不到补充,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减轻6%~8%,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还因鱼类长期断食,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机能紊乱,抗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地球生命中能量交流和物质循环的容库。土壤具有提供植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源泉,是陆地动植物和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它与动植物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一、激素激素(Hormone)是动物内分泌器官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并对机体组织器官有特殊效应的物质。对维持动物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通常只需要毫微克和微微克水平量就能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起到重要作用。激素的主要作用有:控制消化道及附属结构,控制能量产生,控制细胞外液的组成和容量,对敌害环境的适应,促进生长和发育,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东北高寒地区麦田枯枝落叶在土壤亚系统中的分解及其能量流动。枯枝落叶的分解主要集中在7 ̄8月份,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有密切关系;枯枝落叶中的能量需3.5 ̄4年才能完全释放。目前麦田能流是输入大于输出,尚未达到平衡,只是一种渐进性稳态,属负反馈调节,即土壤亚系统具有抵抗干扰和保持平衡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但有一点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农产品的产量及收入,并不总是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投入增长到一定程度。产量和收入就会有极值出现。此时,投入的继续增长就失去了意义。为使产量和收入随投入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就必须设法延缓极值的出现。一、农业投入增长的自然界限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功值物,产品是动植物有机体的一部分。产品的形成过程是动植物在人们的指导下自然生成的过程。不言而喻,任何动植物有机体的生成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和物质要素。而这些能量和物质要素,除了大自然能够无代价的提供一部分外,其余部分就需要通过人们的劳动提供。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定的劳动量物化于这部分能量和物质要素之中。同时,动植物的生长又必须在人们的指导下进行,这又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相应的物化劳动(生产工具等)。上述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就称为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第七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维生素、矿物质,是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成长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近年来,一种名为"膳食纤维"的物质正进入科学家们的视线,这是一类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物质的总称.它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囚为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成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被称为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  相似文献   

19.
一、肝病的发病原因肝脏是动物体内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由肝脏处理,化解成为无毒、毒性较轻或容易被溶解的物质,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肝脏在动物机体生理平衡、抵御外来异物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机体生理状态受到影响,肝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鱼类肝脏发  相似文献   

20.
一自然界中的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因素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些因素在自然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湖泊、草原,可分别称作不同的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在相对稳定的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要素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转化。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在一定温度和日光下,吸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水分而生长。一些动物靠植物生活,而另一些动物又靠吃草食动物而生存;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变为矿物养分,又被植物吸收利用。整个过程中的物质不断地循环,生物量和生产量不断地增加,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但是,这个生态系统一旦遭到外界不合理的干扰,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过量采伐森林,以林中植物为生的动物则失去生存条件,而另一些靠草食动物为生的动物也不会存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量和生产量不断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