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11,(8):28-28
未来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还会上涨,欧美市场资产价格的泡沫还会继续膨胀,但短期调整或上涨速率放慢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相似文献   

2.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12月受原油价格大跌20%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大幅下降至5年低位。由于主要品种供需关系宽松,预计后几个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走低态势。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对“超级周期”形成的担忧持续存在。本文通过回顾历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其主要特征,总结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新特征,提出了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可能产生的输入性风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主要与金融因素、地缘政治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好地防范输入性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应该认清形势,动态监测关键指标变化,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财政政策合理发力,不同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形成有效配合;关注国际大宗商品来源和运输通道安全;注重防范国际市场价格风险的传导,合理对冲风险;有效保护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避免价格冲击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202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美联储激进加息为转折点,总体呈先升后降走势,平均水平较上年上涨26.6%。2023年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着五个主要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上看,大宗商品供需链条将呈修复态势,市场供应增强但需求不足,预计全年大宗商品价格先抑后扬,总体水平将低于2022年。  相似文献   

5.
由反映国际市场主要大宗产品价格的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RJ/CRB)走势图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主要大宗产品价格呈现出先涨后跌再涨的N字型走势,价格在波动中持续上涨,多种产品价格连续突破历史高位,特别是国际油价、金价和粮价的快速上涨都超出了预期。国际市场主要大宗产品价格飚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蔓延,大宗商品在生产供应受到影响的同时,市场整体需求也受到较大冲击。同时,OPEC减产谈判破裂,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平均水平大幅下跌23%。全球疫情发展变化、俄罗斯和沙特何时重回谈判是影响后期国际商品价格变化的两大最主要因素。通过综合判断,本文认为二季度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震荡偏弱运行。  相似文献   

7.
2022年以来尤其是2月下旬俄乌冲突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升,在每桶120美元附近徘徊持续时间长达3个多月。从过去50年的历史来看,总体上美国政府都能够让油价处于对其有利的水平,但目前美国对国际油价的三大控制手段效果均不佳。当前国际油价的复杂性超出以往,原油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品问题,在新旧能源结构转型期,化石能源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综合判断,我们认为,短期内国际油价可能继续高企,2023年、2024年价格将加速下行。  相似文献   

8.
尚春香 《大经贸》2008,(12):44-45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对国内汽、柴油市场供求关系已产生影响。国内成品油批发价节节下跌,汽、柴油“批零倒挂”现象出现逆转,大宗商品价格也相应出现下跌。如果金融风暴“恶”势难改,国际油价跌势就有可能会继续延续,这为我国接轨国际油价的政策改革提供了可能,我国应抓紧有利时机理顺成品油价格机制,并尽快制定和完善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战略,以防新的国际石油危机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1月份,美国原油库存高企,全球原油供应充裕,国际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跌至5年多的低位。当前,全球主要品种供需关系普遍宽松,预计今后几个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走低态势。  相似文献   

10.
贺培德 《新财富》2011,(10):26-26
悲观市场情绪催化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大宗商品价格虽有所下跌且依然波动,但从8月以来就一直跑赢股票。而其价格走向则继续取决于中国及其未来12个月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朱健 《浙商》2012,(2):54-55
“在这段时期内,债务风险将直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国际评级机构落井下石,市场风险偏好明显降低,在现金为王的思想指导下,资金将撤离大宗商品市场并导致价格大幅回落。” 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与肚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2012年世界经济错综复杂的肜势将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2.
季剑军 《中国物价》2022,(11):29-30+33
2022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现先涨后跌走势。乌克兰危机对主要能源资源以及农产品供给端的冲击拉动商品价格冲高。而近期世界经济衰退预期和主要经济体加息潮使得市场缺乏需求端支撑,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阶段。主要国家加息潮仍将持续,疫情暴发以来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流动性宽松状况可能出现转折,进而终结大宗商品近年来的上行周期,预计在2022年剩余时间和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仍将呈震荡下行走势。  相似文献   

13.
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倒V”型走势,其他品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则呈现高位震荡态势,这对国内CPI的上涨形成较大压力。下半年,国际油价可能回到90-100美元/桶的区间,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走高,第三季度以后工业原材料价格将有所上涨,除农产品外其他品种对CPI的上涨压力将有所缓解。建议密切监测重点品种库存和产量变化,着力疏导储备与流通体系的薄弱环节,审慎引导企业参与大宗商品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  相似文献   

14.
李晶 《商务周刊》2009,(14):72-73
近期中国以基建为主的财政刺激方案已为商品市场带来一定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也对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市场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占着非常高的地位。中国的财政实力雄厚,市场规模大,但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我们预期,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一个较大的水平,而中国需求势必将有力拉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15.
一、2011年复杂的国际环境(一)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压力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在宽松的财政政策背景下,投资者(包括投机者)已由近年来爆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债券市场转向大宗商品市场,加上干旱和洪水侵袭,全球范围内粮食减产,导致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迅速走强,金、银、铜、铁矿石、锡、棉花、糖、咖啡以及其他食品价格均已接近历史高位。从数据看,伦敦交易所铜价和金价、澳大利亚煤炭价格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玉米、小麦价格相对于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的比值越来越高,说明大宗商品相对于原油正变得越来越贵,也体现了大宗商品相对价格的均衡关系对油价已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上行压力,加上中东、北非动乱以及美元持续贬值和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等因素使年初以来的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前些次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出现在发达国家经济扩张末期,而本次原材料涨价诱发的通货膨胀出现在经合组织经济复苏初期,随后,利率上调直接扩大了消费型支出。同时,工业亦受到价格上行压力,例如钢铁价格上涨直接推动制造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一、下半年国际市场商品价格走势 国际油价将自高位回落 由反映国际市场主要大宗产品价格的Reuters/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RJ/CRB)走势图可以看出,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主要大宗产品价格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上涨势头,在波动中持续攀高,多种产品连续突破历史最高价位,特别是国际油价和粮价的快速上涨都大大超出了预期。  相似文献   

17.
“高杠杆化”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操作规则。虽然期货交易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趋势.但能够放大价格涨跌的幅度。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领域具有财富再分配效应,对我国而言,增加了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采取措施积极防范。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价格跌至近三年来的最低位。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将好于2013年,多数大宗商品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不过地缘政治、发达国家极低利率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可能会推升大宗商品价格,预计2014年平均价格将会比2013年略有上涨。一、2013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情况(一)现货、期货价格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港澳价格信息》2014,(7):20-20
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的巴克莱近期宣布将出售或退出多数大宗商品业务。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老牌国际大投行自2013年7月开始便陆续退出大宗商品业务。随着巴克莱的退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完整保留大宗商品业务的老牌投行仅剩下花旗。而在老牌投行退出之际,一些新的大型贸易商和中小型投行却伺机进入,包括工行、中银国际等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动作频频。  相似文献   

20.
朱险峰 《中国物价》2007,(1):3-4,31
2006年,受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有涨有跌,总体呈上升趋势。预计2007年我国农产品及工业品进出口价格将继续保持上升走势。一、2006年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情况2006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多数上涨,国内市场粮油价格也有所上升,带动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普遍呈上涨态势。(一)大豆进口价格回落,棉花、粮食进出口价格上升。2006年,国际市场大豆、食用油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