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所处文化不同,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因而英汉两种语言句法构成不同.在对英汉句法各自形合意合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后,本文基于句法构成特征总结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形合意合的相互转换以及应适当采取增减译法,以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民族强调“主客分离”,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本文从句子及语篇两个层面举例分析汉英两种语言意合与形合的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连接手段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英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应当充分认识两种语言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才能使得英语运用更地道流畅,而且能够更深刻领悟汉语的意合特点,进一步指导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3.
秦琴 《黑河学刊》2015,(1):77-78
由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汉语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经常会出现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较好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语言差异,习惯用汉语思维写作。鉴于此,笔者从形合意合层面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句法错误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五种典型句法错误分析:流水句、连接词缺失、主题句与主谓句、明比和暗比、被动句。要根据形合意合理论分析句子特点,通过对比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增强学生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4.
魏小芹 《新西部(上)》2010,(5):195-195,194
本文在分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英汉思维的主要差异及其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提出了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建议,主张通过布置阅读任务、重点分析和点评典型英语文章、鼓励学生勤于写作等途径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是我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分析了隐喻的概念及英汉隐喻的异同,并探讨了英语隐喻的汉译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鉴于这一认识,本文从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的区别出发,试图寻找出两者在文化上的差异和渊源。重视并注意这一现象和问题对于我们顺利完成英语交际任务以及对英汉文学的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影响,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黄兰 《黑河学刊》2009,(7):82-83
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作用。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8.
彭富强 《新西部(上)》2014,(4):101-101,106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重形合,注重结构连接;汉语重意合,注重语意连贯。本文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来阐释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层次、句法层次及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导致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在具体阐述了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汉思维方式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及在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张栋 《魅力中国》2014,(23):259-259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的特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如何规避由语言差异带来的翻译不对等现象是每位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出发,从词汇和语篇的角度对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译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它是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提出英语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别.它是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提出英语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志芳 《魅力中国》2014,(8):180-180
针对于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的转变,笔者提出英语教学改革应以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根本,大学英语课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为此英语教学要处理好英语基本功和提高的关系,要加强汉语英语两种语言修养的学习,要进行英汉思维方式比较的学习,要平衡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问香 《魅力中国》2013,(23):258-258
在听、说、读、写四项英语技能中,写作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可能是困难最大的一项。因为听、读属于接受性技能。这些语言知识可以静止地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理解就可以产生。而作为产出性的说、写技能则不然,它要枣学习者不但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还要求能够将这些知识变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学生要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首先需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相当程度的语言造诣、良好的语言修养和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必须懂得写作的具体步骤。了解写作的性质,掌握写作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学生还必须解决用英语思维的问题。不懂得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人,无论语言功底有多深,是写不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写作从思维角度来说是-种主动的以策略为基础,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思维过程.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训练和实验证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注重过程的发散思维比注重结果的写作更加显著地、迅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层次.  相似文献   

16.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言的差异也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思维的差异。中国人重主体思维,汉民族通常习惯以人为主体;而讲英语民族重客体思维,常常对客观事物给予更多关注。分析刘士聪先生的《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从中对比得出汉英两种语言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差异的不同体现。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不同文字间的相互转换,同时还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希望如此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比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为汉英互译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田苗苗 《新西部(上)》2013,(12):140-140,138
文章举例解析了形合在英语中及意合在汉语中的各种体现方式。提出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了解英汉语各自的特征,有效地将源语信息用地道的目的语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白色"作为英汉民族共同的基本颜色词之一,大量出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它在习语中的文化内涵直接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本文分析了"白色"在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并分析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原因,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马生虎 《西部大开发》2010,(6):84-84,86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思维支配语言,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语言反映思维,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思维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归根到底,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必然对语言中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本文拟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解释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柯继红 《新西部(上)》2009,(11):128-128,124
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替代现象。本文试图从共时的角度分析英汉句中省略现象的功能、类型,以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并分析其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