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2007—2011 年5522 个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审计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具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未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则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则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王紫光  李欢 《会计之友》2012,(29):104-109
审计师"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遵循"盈余管理——事务所选择——审计意见"的研究思路,实证检验独立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能否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的事务所("小所");在相同的盈余管理程度时,选择"小所"的上市公司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倾向于聘请"小所";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小所"没有发挥"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未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年到2006年广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广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不显著相关,且相关关系为负,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年到2006年广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广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不显著相关,且相关关系为负,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IPO在审企业财务检查风暴下,为了探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否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文章从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发,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OSL回归方法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是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不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IPO盈余管理对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研究发展盈余管理为正方向、盈余管理幅度越大的企业,越是倾向于聘请小所和同省所进行IPO审计。但并未找到审计费用由此而明显提高的证据。可能原因有二:一是会计师事务所为长期留住客户而对IPO盈余管理放弃收取审计风险补偿,二是IPO企业在上市公告书上披露的审计费用不完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客行为频发,其经济后果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基于诉讼风险视角,实证检验事务所低价揽客行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低价揽客行为的事务所审计的客户公司有着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但这种关系主要由非十大所的低价揽客行为所驱动;当诉讼风险增加时,事务所低价揽客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关系有所减弱,诉讼风险的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十大所审计的企业以及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企业中。这些结果表明,与大所相比,小所的低价揽客行为在加剧企业盈余管理方面产生的经济后果更为严重,而较高的诉讼风险可缓解这一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抑制企业盈余管理,应有针对性地规范小所的审计定价行为,加大其低价揽客行为的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8.
《财会通讯》2011,(10):49-52
本文采用2003年至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盈余管理寻租、审计风险以及事务所风险承受能力对审计意见收买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上市公司操控审计费用,收买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风险越高,审计意见改善的概率越高;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审计意见收买的概率性越高。这说明我国审计环境中的法律、监管制度以及公众舆论压力还不能有效地约束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大规模事务所的高道德底线,使其更容易参与合谋。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考察公司内部控制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选择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总的来说,内部控制质量和高质量的审计师都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二者在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替代关系;内部控制以及审计师的作用受到会计师事务所注册地与上市公司注册地是否在同一省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审计质量的问题在审计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审计这一研究领域,收集了1999至2006年的IPO样本,通过建立IPO审计质量模型,检验我国IPO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能明显抑制公司经资产调整的可操纵性应计;国有股东控股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更高。此外,公司上市过程中如果发生剥离改制其可操纵性应计更高,盈余管理的迹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手段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价值工程》2012,31(22):134-136
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掩盖企业亏损,粉饰会计报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手段分析,提出了识别盈余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其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关联交易将市场交易转变为公司集团的内部交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公司集团利润的最大化,提高其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但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使关联交易成为盈余操纵的手段。本文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与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治理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审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组成部份。近年来盈余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层粉饰财务报告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并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3~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与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我国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的差异水平下,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盈利预测误差程度均没有显著差异;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簿记成本“的替代变量)均显著高于采用应付税款法的公司,说明盈余管理与薄记成本是影响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异常审计费用衡量审计师对上市公司频繁并购重组的风险溢价,探究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与审计师风险溢价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会导致审计师风险溢价提高。从商誉和盈余管理角度探究其路径机制发现,商誉和真实盈余管理是频繁并购重组导致更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两个重要中介变量,而应计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中介作用,即频繁并购重组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分析盈余管理的涵义、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以及盈余管理的利弊基础上,提出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业绩考核和报酬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张毅  刘益平 《价值工程》2009,28(1):157-159
"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条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004~2006三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落在(0%,1%)区间内的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微利"上市公司存在正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并进一步以利润构成的角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间接证实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具有偏好性,而且反映在营业外收支净额上的盈余管理手段是"微利"上市公司最为偏好的方式。这为证券和会计监管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能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把关者,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促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发现可能存在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串通的情况,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地区社会信任水平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社会信任程度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相较于国有企业,社会信任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促进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多的公司中更不显著。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社会信任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即社会信任能够通过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来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tests accounting earnings quality of the non-monetary transaction standar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vision,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tandard revision under domestic conditions which restricts the use of fair value and does not recognize exchange revenues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company from managing earnings to improve earnings quality.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public companies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and earnings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But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public company does not decrease, some public companies make earnings management by other ways,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in explaining environment restricts have a role in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explaining the difficulties of standard-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