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税收征管法》在立法上第一次提出了“税收优先权”的概念,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收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税收优先权制度在立法上的确立明显地超前于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对税法学研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滞纳金是对不按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滞纳天数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款项,是纳税人因占用税款而应对国家做出的经济补偿,属于国家税款被占用期间法定孳息,其性质是经济补偿性质。滞纳金是以滞纳税款为计征依据的,但其本身不属于税款。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相似文献   

3.
易奉菊 《涉外税务》2003,(10):60-63
2001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杈、质押权、留置权执行。这是税收征管法吸收民法领域的有关概念,第一次在法律上确定税款  相似文献   

4.
我国《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设定了税收优先权:税务机关征收税款优先于无担保的普通债权及纳税人欠缴税款发生后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财产被留置的担保债权,即纳税人的税款缴纳义务优先于普通债务给付义务和成立在后的附担保债务给付义务。一般情况下,和处于破产情形中税款缴纳义务的履行顺序问题侧重不同,故需从法际整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普适性的诸项给付义务的履行顺位规则。在法理上,通过确定不同税种欠缴税款发生时间,以厘清税款缴纳义务与附担保债务给付义务、职工薪酬给付义务之间的履行顺序。此外,税收与行政罚款、事业性收费、社保费用、滞纳金和附加税费等其他公法义务的履行顺位规则亦可结合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征管的立法意图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5.
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办税服务厅已成为纳税人办税的重要场所,窗口临时开票日益成为税务机关服务纳税人并征收税款的一种重要形式。窗口临时开票个人所得税附征率的比率,直接关系到税款的及时准确入库和纳税人税负水平的高低。因此,窗口临时开票个人所得税附征率的确定,事关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协调征纳双方关系、维护税法尊严和纳税人权益。应及早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税票证是农税征收机关向纳税人征收税款时使用的专用凭证。正确使用和管理农税票证是农税征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反映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税收票证应设专人统一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领缴销制度。但有些县乡农  相似文献   

7.
林雄 《福建税务》2001,(7):13-15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机器政党运转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保证,法律应予以特别保护。目前,在一些经济纠纷、企业重组、企业破产等事件过程中,国家税收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总是相当突出。为了从法律上明确国家税收的优先地位,避免国家税收流失,新征管法在第四十五条中确定了税收优先的三种原则:一是税收优地无担保债权一般原则,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是确定了税款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同等优先的特别原则,将产生欠缴税款的时间与设定抵押、质押、留置的时间先后做为优先标准,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三是确立了税款优先于行政财产处罚的特别原则,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8.
所谓“非正常纳税人” ,是指那些不是依法履行税务登记义务 ,不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事宜的纳税人。税收征管改革前 ,对这类纳税人 ,专管员一般采取上门催办催报 ,其违章行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因而“非正常纳税户”的税收征管并不是个大问题。税收征管改革后 ,由于税收征管分征收、管理和稽查三条线运行 ,难免出现不衔接问题 ,“非正常纳税户”便开始大量出现。“非正常纳税户”的频繁出现和大量存在 ,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秩序 ,影响了国家税款的及时与足额入库 ,必须严加注意。(一)“非正常纳税户”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9.
对于纳税人因虚增利润而多缴的税款能否退还,各方一直存在争议。部分案件中,税务机关同意退税,看似符合《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实则不然。《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作为退税核心规则,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部分合法情形。而纳税人虚增利润所导致的多缴税款,因其非法性质,而不适用第五十一条,且无法参照既有案例适用合理性原则予以退税。究其原因,在法理层面,纳税人虚增利润而多缴的税款构成公法上的不法原因给付,故应排除给付人的退税请求权。在此种情形下,不予退税契合税法宗旨,有利于强化诚信纳税,维护税收秩序,震慑资本市场的非法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税法宣传不够,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征管范围划分模糊.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漏征漏管、税款流失严重;征收程序和手段相对落后;地方税管理权过于集中;地方税务代理不规范,不利于实施分税制。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建立科学的申报制度;严格规范税务代理;建立计算机网络征管体系;强化税务稽查;建立群众性协税、护税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税务部门正在不断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调整基层征管机构,努力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专业化管理。回顾征管改革的历程,其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征、管、查”三个方面的关系及其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问题。根据多年来基层税收征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现阶段较为突出的是征管与稽查之间职责不清、衔接不紧、监督不力、制约不够、效率低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硬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征管与稽查系列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由于企业经营状况和申报纳税资料储存在征收部门,大部分稽查局尚未与征收局联网,征管与稽查联系制度也不够健全,稽查部门选案时,主要依赖有关资料进行人工选案,降低了稽查工作的效率。2.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征管与稽查系列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出现“有事没人管,有人不管事”和“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征、管、查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稽查机构既负责稽查,还负责查补税款的征收入库;又如:现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转正认定、注销户的核查、改制企业的检查、非正常户的确认、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异常申报等业务本应经过征管部门实地调查落实,最后作出结论,有问题的才转稽查部门。但实际执行中却不是这样,而是全部转入稽...  相似文献   

12.
马明 《草原税务》2001,(11):7-7
小规模纳税人,其生产经营规模小,管户分散,片儿大,面儿广,财务制度又不健全,因此税收征管问题突出。据抽样调查显示,回民区国税局41.37%的小规模纳税人年入库税金不及普通个体户全年入库税金。平均税负率仅为1.47%。税收负担的不平衡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而且扰乱了税收秩序,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13.
赵晓冬  苏永丽 《理财》2003,(6):39-39
“定额征税”虽然在《税收征管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特别是对个体工商户的征管工作中,被基层税务机关广泛运用,其优点一是降低税收征管成本,便于操作;二是避免了一些个体工商户虚报营业收入,偷逃税款的行为。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日前,在财政“同级审”中,我们对教育系统一事业单位进行了审计,经审计发现该单位账务健全,某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4万元,应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20000元,而税收机关当年仅对该单位定税4000元,致使该单位少缴税款16000元。造成税款流失的原因一是税务机关图省事,不深入基层,仅听纳税…  相似文献   

14.
现行《税收征管法》更多地强调了征税机关的征税权力,而较少关注纳税人权利,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对等的。从纳税人权利本位出发,《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应遵循征纳双方平等的理念,更加注重税法的公平价值,加强依法治税,保障纳税人的权利,构建一个完整的纳税人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5.
纳税申报管理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税收征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征管法对纳税人申报的期限、内容及须提供的相关资料都做了明确规定,其目的是培养纳税人自觉主动申报的意识和诚信纳税意识;明确纳税人的申报义务和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使税务机关及时掌握第一手税源资料,将税源变为税款。但在实际税收征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委会的生产经营也出现了多元化,对其一些经营项目也应纳入正常的税收征管范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疏于管理,村委会也成为了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和“死角”,使国家的税款大量流失。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完善消费税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税计税价格核定与增值税的相关规定不衔接,不利于税款及时入库,难以防范纳税人偷漏税款;单一环节征税消弱了消费税的调节功能,难以形成完整的税收征管链条;价内税不能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为此,建议比照增值税的相关规定调整消费税计税价格,调整部分消费品征税环节,改价内税为价外税。  相似文献   

18.
邵莹 《税务研究》2012,(8):77-79
纳税人是缴纳税款的主体,承担着公共产品资金供给的重任。在税收行为中,纳税人的行为举足轻重。本文从分析纳税人行为入手,通过纳税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认为税收工作应着重考虑通过发挥税法保障功能,增强纳税人的责任意识和信任感,科学运用税收激励机制等方式,为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9.
宣汉全县有6280户纳税人分布其间,面对分散的地理条件和征收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县国税局根据征管改革的总体布置,按照“一个制度四个体系”的要求,从1997年4月1日起,对全县纳税人除零散税收以外的所有税款实行集中申报、集中征税,有效地提高了征管质量和工作效益。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环境 我们把自觉申报纳税作为重要内容向广大纳税人进行宣传,使其了解征管改革的必  相似文献   

20.
2001年4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1992年9月4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作了修正,其新增的第四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