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陷产品召回是消除系统性产品缺陷的有效措施,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刚刚起步.认定产品缺陷的法定标准、开发缺陷和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构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障碍,克服上述障碍的对策应当是制定一部针对所有缺陷产品召回的专门立法,对有关的基本问题做出全面的规定,而特殊产品则可以据此另行规定,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召回法律体系.为此,必须明确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产品缺陷的含义及认定标准、产品缺陷的种类和召回的构成要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对缺陷产品的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通过规章、法律的形式逐步建立了汽车、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召回制度。但现有的立法层次低、适用范围小。制定单独的缺陷产品召回法不符合我国产品质量管理立法的传统,应在《产品质量法》中增加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同时在单项法规中作出特殊规定。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还要特别注意合理界定缺陷产品召回的范围、科学设置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机构、强化违反缺陷产品召回义务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完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段晓娟 《财经问题研究》1998,(8):78-80,F003
8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陆续在一些法律中作出了对产品责任问题的规定,但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产品责任法,就是在已有的关于产品责任问题的法律规定中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拟就如何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作出探讨,将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论述:建立统一的产品责任法,产品的概念,缺陷的概念,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产品责任的主体,赔偿范围,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4.
徐焕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132-133
美国首创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得到了诸多发达国家的纷纷效仿或借鉴,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刚刚起步,全面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仍未建立起来。我国在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国情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系统构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体系,以保障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权威性,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实施产品召回的目的是及时收回缺陷产品,避免其流入市场对大众的人身安全损害的发生或扩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如今这种国际通行的召回制度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写入了法律,但在中国,产品召回制度长期鲜为人知.本文在介绍国外建立和完善产品召回制度成功经验的同时,分析了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并对建立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6.
产品的极大丰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不合格产品及缺陷产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突如其来的灾难。研究、完善和更好的适用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那么,缺陷产品如何认定?产品责任由谁承担?本文主要就这两个问题深入探讨和论证,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唐锋 《经济论坛》2010,(11):59-63
"产品责任风险"是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之一。由于出口产品所面向的国家往往在产品责任方面有严格且完备的法律体系,缺陷产品可能引发巨额赔偿,从而对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型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产品责任风险值得引起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重视,也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进行对策研究。由于美国的产品责任体系是最为完备的体系之一,而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所以本文主要从美国产品责任法律体系着手,分析美国产品责任案件赔偿以及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重视不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史晓娟 《经济师》2004,(10):61-61,63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是承担产品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分析了产品缺陷定义的基础上 ,对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 ,与此同时对我国《产品质量法》第 46条进行了反思 ,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谷素红 《生产力研究》2012,(4):116-117,71
在产品责任制度中,产品缺陷是焦点问题之一,我国法律对于缺陷的规定过于抽象,使得产品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有效救济受害人的作用。文章在现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缺陷认定的考量因素问题,以期裨益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汤明润 《经济论坛》2014,(7):159-16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本文运用法律解释学、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进行研究。文章在介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相关概念、法律适用原则、域外国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和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立法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即在实体法方面应当转变立法模式、明晰法律概念、统一归责原则及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在冲突法方面应当引进新的适用原则以及加入海牙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1.
段卫华  王强 《现代财经》2006,26(10):57-60
在因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和财产损害案件频发的今天,必须强化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充分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予以切实保护的立法目的。我国产品责任法应当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消费关系,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助于推动和谐消费关系的建立.各国对产品召回中"缺陷"界定为"不舍理危险标准"或"消费者期待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而产品召回独特的程序避免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交涉的矛盾和尴尬,将有力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期待法律在产品召回的适用标准、消费者维权程序和维权方式等方面予以完善,促进消费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产品责任是由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因此产品存在缺陷是构成产品责任的一个必备要件。产品缺陷的相关问题,不仅是诉讼中当事人争执的焦点,也是法官关注的焦点,更是实现责任控制、防止过度归责的一道“安全闸”。从产品缺陷的概念、分类以及认定的法理依据着手,我们可以逐步分析产品缺陷问题,这对解决我国产品责任法存在的问题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常紫云 《时代经贸》2013,(20):183-18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种类目益丰富,市场竞争激烈,因缺陷产品造成我国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秩序,产品质量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它是针对已经流入市场的缺陷产品而建立的。但目前我国在问题产品召回制度上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制度设施均不完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对于如何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激烈,因缺陷产品造成我国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秩序,产品质量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它是针对已经流入市场的缺陷产品而建立的。但目前我国在问题产品召回制度上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制度设施均不完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对于如何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产品是银行为市场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综合体。文章介绍了商业银行产品的相关层次理论和特性,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产品设计存在的种种缺陷,最后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提出了国内商业银行对现有产品实现更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两种对策:产品“包装”策略及产品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路琨  赵涛 《经济管理》2004,(23):22-26
本文首先讨论了我国企业建立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机制的必要性,界定了召回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指出了管理者应当进行召回管理的战略思考,然后具体分析了企业如何进行召回预防管理、召回决策管理、召回实施管理和召回评价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田丽 《经济问题》2007,(10):33-35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产品召回制度.鉴于目前频繁发生缺陷产品造成消费者伤害事件及不规范的产品召回实际,我国急需建立产品召回制度.针对我国目前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从立法层面上提出了关于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CEPE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主要涉及到来自国外的产品通过港澳实施规避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自身的缺陷导致我们无法对规进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对外贸易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个人金融产品的特性:不同角度的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梳理和界定个人金融产品的基本概念人手,从不同角度描述与分析了个人金融产品的特性及其所揭示的市场营销含义,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金融业务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