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基础通信业务的发展,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有些大中城市已近饱和。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增值业务已成为各通信运营企业的共识。随着智能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网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为开发新的增值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目前,全国各省区市的智能网上已开发了计账卡业务(ACC)、被叫付费业务(FPH)、虚拟专用网业务(VPN)、个人通用号码业务(UPT)等增值业务。有人值守智能公话也是随着智能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04,(10):36-36
增值业务是电信市场的明日之星,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增值业务的质疑也从未消停过无论基础业务还是增值业务都要靠量制胜,现在这些面向年轻人,定位为娱乐、消遣的增值业务能像基础话音业务那样普及开来吗?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业》2011,(9):32-33
中国移动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实现收入80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占营运收入的比例达32.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中国移动的排头兵,江苏移动在发展增值业务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全省各市分公司在大力推广增值业务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其中,淮安分公司的特色做法就富有成果,增值业务占比近40%,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预计到2015年,增值业务与传统语音业务将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4.
张新峰 《当代通信》2005,(19):94-95
IPTV的热度依然炙手,但内容愈加丰富的可视电话业务却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可视电话业务作为主要提供给家庭或商务个人使用的视讯业务,虽然只是运营商提供的众多视讯业务的一种,但它从一开始就试图以收费的方式来面对网上众多的免费视讯服务,显然它要靠更多的视讯及语音的增值服务才能立足发展。视讯业务发展的核心正在悄悄向应用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转移,公众视讯业务的核心将是应用型增值应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邮政信息类业务十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东邮政发展信息增值业务的实践 1999年以来,广东邮政贴近市场,努力提升传统业务,开发电信增值业务,积极拓展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邮政电子商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我们的主要经营策略是:用信息网络技术激活传统邮政业务的用户基数群,同时为行业寡头或用户基数群庞大行业客户,如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烟草、移动、石化、保险、银行等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6.
陈山枝 《当代通信》2004,(23):33-34
增值业务是市场需求与应用驱动的,而应用需要技术的支撑。从需求和技术角度,分析目前开展增值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市场细分、终端多样化及现有电信网络(如PSTN、因特网、2G/2.5G移动网等)能力的挖掘,未来网络融合将给增值业务带来新的无限商机,良好的产业链也是增值业务成功的关键。增值业务需要基于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增值业务需要终端多样化的支撑、增值业务需要技术应用创新来挖掘电信网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吴南晖 《当代通信》2004,(23):40-40
语音增值业务是2004年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的新宠,但是经过一年的建设发展和竞争,传统的聊天、声讯类语音业务也难免陷入同质化的泥潭。在竞争日益加剧而特色业务不足的现状下,“彩色”业务阵营中忽然出现了一个新生力量?D?D“彩话”业务在2004年下半年逐渐浮出水面,让整个行业感受到了一股新鲜活力,并让增值业务运营商们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8.
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最为直接,其价格的高低、款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功能的强弱、操作的难易等等,都会直接影响运营商移动业务的发展以及用户对运营商的认知与评价。随着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随着语音业务的下滑,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市场上增值业务的种类日益丰富,而增值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移动终端这个载体。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移动终端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现有移动终端与用户需求以及移动增值业务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浩  张松 《中国电信业》2007,(12):47-47
在2008奥运和3G的大背景下,通信产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基本的语音业务资费在不断下调,用户增长缓慢,可以说,通信市场面临盈利速度变缓、用户需求复杂化等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各家运营商迫切需要新的增值业务来抵消不利影响,通过固有的号码资源把用户的需求统一起来,与时俱进地丰富用户的需求层次。于是,各行各业都迈入了信息化的轨道,这是增值业务的初衷,也是增值业务利润成长的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3G时代,短信业务依然保持增值业务收入的支柱地位 随着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从2.5G向3G演进,网络和终端性能的升级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移动增值业务步入多元化发展的3G时代。  相似文献   

11.
转型,是当前电信业的大趋势,而业务转型更是重中之重。如今,各大运营商纷纷加大对电信增值业务的开发力度。据统计,仅去年上半年,互联网接入与增值业务的收入比重较年初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增值业务更是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用户对于增值业务的投诉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针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投诉较多。增值业务的投诉增加,势必对运营商业务转型的顺利推进产生不良影响。[编按]  相似文献   

12.
《当代通信》2006,13(8):45-45
几年前,以呼叫中心为代表的商用电信增值应用风靡一时。之后,当短信、彩铃、IVR等各种增值业务相继在个人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在商用领域却始终悄无声息。以至现在增值业务似乎已经成为大众消遣、游戏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来,全国的移动增值业务获得飞速发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大运营商在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大比拼。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支撑,业务管理和规范服务成了移动增值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中国联通为客户提供富有特色的移动增值业务服务,已成为联通抢占移动业务市场份额的利器。为保障移动增值业务效能、移动增值业务除在不断推出业务、完善各项网络服务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联通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对增值业务进行业务管理和规范服务的重要支持作用。中国联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业》2006,(4):69-69
几年前,以呼叫中心为代表的商用电信增值应用风靡一时。之后,当短信、彩铃、IVR等各种增值业务相继在个人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茶时,在商用领域却始终悄无声息。以至现在增值业务似乎已经成为大众消遣、游戏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顾茜 《当代通信》2005,(13):67-68
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目前固网的增值业务提供形式主要通过智能网、声讯平台、短信平台等为用户提供业务,增值业务的形式主要有:智能业务、声讯业务、固网短信等。业务提供能力主要基于现有网络的能力和用户终端的能力,主要提供灵活的计费能力,对呼叫过程控制的能力,提供信息的能力等。对业务提供的多媒体化、智能化方面还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提起电信增值业务,总令人联想起《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不管是张飞喝退曹兵.还是赵云单骑救主,似乎都让人觉得是值得鼓掌相庆的胜利。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其实刘备早已溃不成军,打了个大大的败仗。电信增值业务之所以像长坂坡,因为在大家欢呼增值业务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可以庆祝的市场增长。大家谈论得很热烈的业务,其实还根本没有形成市场,运营商们也并没有从中赚到钱。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的通信事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值被逐渐摊薄并出现明显下滑。为遏制颓势,提高ARPU值,各运营商纷纷致力于开发增值业务,希望其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带动收入回升。那么,什么样的增值业务能够成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增值业务的开发以什么做依据,如何预期市场前景?本期《TEL管理解释》将通过对移动和固网已经开发的增值业务的客观分析,带您探寻增值业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帮企业廓清思路,巩固已有成绩,并不断开发出新业务。  相似文献   

18.
近来,电信增值业务渐渐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鉴于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移动增值业务顺理成章地成了产业界“热中之热”的课题。笔者根据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行业的从业感受,愿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业》2008,(8):84-84
国际电信咨询公司Value Partners(威普)的资深顾问Riccardo Ruggiero目前表示,中国的电信业重组之后会出现的情况将是:三大运营商会把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有三个情况是需要运营商予以关注的:一是固定业务、移动业务以及媒体业务的融合;二是不仅固网宽带会得到发展,移动宽带也会有更迅速的发展,特别在3G业务出现以后。三是随着前两种情况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20.
邮政储蓄短信业务是近年新推出的增值业务,它以活期账户变动为基础,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邮政所开办短信业务以来,积极宣传、灵活营销,不断拓展邮储短信新天地,使该项业务得到了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