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05年10月21日,由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四川省社科院以及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等各部门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是西部第一经济大省,重庆是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它们组成了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川渝城镇化建设对于长江上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应对川渝两地城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同点,挖掘不同之处,提出解决方法,取长补短,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东北三省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研究发现,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对象为俄罗斯、日本、韩国,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双边贸易、物流运输、对外投资等.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既有共同优势,又有各自劣势.主要优势在于东北三省对东北亚主要国家贸易规模和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省贸易经济的发展.但东北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的短板也很突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存在贸易结构不平衡、贸易质量不高、实际利用外资效率低的问题,而辽宁省虽有港口优势,但外贸依存度略高.为此建议,东北三省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对外贸易新突破;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效率;注重产业安全与贸易安全等.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则是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5.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5,15(6):F0002-F0002
2005年10月21—22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主办,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05年“长江上游经济研究及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栋生教授、原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主任王潼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齐建国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林凌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地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拟合为综合指数,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个区域自1997-2014年以来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发展成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但还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因此,要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和完善区域联合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长江上游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有两个方面:在成渝城市群基础上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世界级主导产业和企业集团。其战略意义有五个方面:极大缓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之间的矛盾、率先促进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加快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目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建成上游生态屏障、使我国有一个长远和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交通通信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监管和生产要素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人口流动时身份规定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5,15(5):F0002-F0002
2005年10月21-22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主办,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05年“长江上游经济研究及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栋生教授、原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主任王潼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齐建国教授、四川I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林凌研究员、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杨庆育博士、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物质技术基础也较雄厚,形成了一系列优势产品,并且其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产值比重上升而就业比重下降的趋势.在新形势下,重庆市应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作为其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战略选择,构筑工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章认为西部大开发应充分发挥大城市商贸的主导作用。重庆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目标即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必须构建重庆商贸中心,为此论证了构建商贸中心的环境、优势、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庆大都市圈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大都市圈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重庆大都市圈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建设是影响重庆大都市圈功能定位的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是重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大都市圈的新发展战略就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开发区的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就是要立足自身实际,谋求内部整合;依托“长三角”,积极与流域各经济板块开展合作;与“泛珠三角”开展合作,并借此与东盟沟通。  相似文献   

13.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必须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三峡工程蓄水成库后,长江上游航道条件大为改善,也为构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提供了必备条件。必须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共同发展现代江海联运,才能将重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地区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乡日益交融,显现出连绵成片、跨界发展的都市圈。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一级流域经济带,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刺激了大都市圈不断发展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有力地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协调发展还需要注意提升首位城市能级,增强都市圈城市集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区域统筹能力。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能矿资源开发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长江上游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能和矿产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大,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迫切需要积极参加长江流域和国际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中下游提供的有利条件,促进其能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能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交流信息,为长江上游地区能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江开发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与突破口。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长江上游地区相对落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要发挥其城市聚集效应就必须探寻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寻求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重庆要加快企业集群的建构,增强集群效应与竞争势力;跳出农业看“三农”,促进工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构建教育与培训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西南物流中心是根据国家对全国各大区域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划定出的西南、西北、中南、东北等八大物流中心之一.西南物流中心落户重庆,确立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和西南物流圈龙头的重要地位.重庆发展物流业构建西南物流中心既有优势,也面临许多困难,所以必须采取超常规发展措施,以建设重庆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结点网络为契机,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