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试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体育锻炼有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等作用.并针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说明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希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大体育锻炼的分量,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3.
李响 《魅力中国》2014,(10):175-175
作为中国的新生代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发挥心理咨询、学生组织等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各个方面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消除焦虑、自卑、偏执、孤僻、胆怯等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了解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阐述体育运动对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冬钧 《新西部(上)》2010,(5):240-240,230
本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在"健身"的同时"健心",体育锻炼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敏感化,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涛 《黑河学刊》2010,(4):118-119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顺利成长。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情绪、增强团队意识、培养意志品质、提高认知能力、减轻和消除疲劳等。因此,高校应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在体育健康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  相似文献   

8.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9.
随机整群抽样234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袁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表明:自觉的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自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低;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上最为明显;男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分低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显著大于女大学生的因子分.  相似文献   

10.
岳涛 《西部大开发》2011,(1):108-108,1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影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健康的理念和自我心理耗竭等原因是制约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锻炼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根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指出了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提高智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协调好人际关系。因此,体育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健康快乐地开展好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赵艳玲 《魅力中国》2010,(3X):239-24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等对豫北地区大学生双休日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学生参加双休日体育锻炼的总体现状比较令人满意,女大学生对短时间的体育锻炼兴趣较浓,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是大学生双休日体育锻炼的热门项目,场地不足和学习负担重是制约学生参加双休日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但是大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与从识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锻炼频率较低并且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其主观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客观因素是运动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姜志勇 《新西部(上)》2010,(8):245-245,249
本文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体现在多方面: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智力功能;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天 《黑河学刊》2010,(9):109-110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在目前的新形势下的也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模式,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孟卓群 《发展》2009,(8):144-14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了新时期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芳卉 《新西部(上)》2010,(2):134-134,12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主要是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等心理教育活动;建立高校心理健康三级保健网;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是他们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对未来参与者素质的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入手,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华 《黑河学刊》2002,(3):80-80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在校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严重局面,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这一状况,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因此,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及全社会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才是最有效的办法。本文认为,只有对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预防与咨询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