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一、“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长葛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规划区以内的村庄数量很多,“城中村”规模急速膨胀。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其规划、建设、管理也成了长葛市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许多尖锐的矛盾日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对"城中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问题,改造“城中村”对各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城中村”带来的问题、改造的难点和解决途径,对“城中村”改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起.山东省汶上县结合旧村改造、整村搬迁、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集中力量每年建成20个以上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全县97个新型农村社区和13个城市社区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加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财政决定连续5年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4.
一、“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的认识定位 1.“城中村”改造及综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中村”涉及的关系、长期积累的问题错综复杂,其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多种根本性转变: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村民意识转变为市民意识,村民委员会变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经济,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村保障变为城市社会保障,“城中村”转变为城市社区等,这都决定了“城中村”改造及开发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5.
赵春  韩冬冰 《活力》2012,(2):42-42
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政府人员、当地的居民还有众多学者最关心的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怎样才能适合人类的居住,怎样才能使城市更加协调发展,是城中村改造的最主要目的,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体建设生态城市。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城市发展的中心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想为城市发展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日照市“城中村”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张文 《上海房地》2008,(6):51-53
“城中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独特现象,“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一直是城市规划的“热点”、旧城改造的“难点”和城市建设的“重点”。解决好”城中村”改造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赵春  韩冬冰 《活力》2012,(1):42-42
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政府人员、当地的居民还有众多学者最关心的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怎样才能适合人类的居住,怎样才能使城市更加协调发展。是城中村改造的最主要目的,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体建设生态城市,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城市发展的中心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想为城市发展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县城是县级城市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城市对外服务的窗口,城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对外的形象.也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县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特别是县城总体道路框架的完成.“城中村”原有的建筑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和呕待解决的问题。本结合各地县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实际情况.就改造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博弈·和谐·共赢--"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着重针对“成熟型城中村”,通过剖析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借鉴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从构建多方利益主体的和谐关系角度出发,探究力求多方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指出“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引导措施,力求达到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民、人与社会、自然等的和谐与共赢,为我国“城中村”改造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被征地村民问题是社会前进、经济发展正常现象,对“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的。因此.应该客观地反映“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存在的问题,从党和国家及城市政府主导的方面,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大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整体形象得到很大改观,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鉴于历史原因,“城中村”改造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各村都有各自的特点,改造难度较大。对此,市政府实施了“一村一策,创新机制,维护稳定”的工作原则,使得这一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问题已经从东部发达城市向内陆及西部后发展城市蔓延,“城中村”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文章以西部后发展城市的“城中村”问题为研究视角,探讨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改造的必要性及困境,并提出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实践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以及城市建设,而且也严重影响所在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居民的生活,被视作城市之“顽症”。鉴于城中村的众多弊端,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展开对城中村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干河陈村是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5个居民区,1103户,3280口人,930亩耕地。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3名。村集体控股的漯河市开源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开源集团)辖房地产公司、银基商业连锁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商贸物流公司、装饰装修公司和开源森林公园。改革开发以来,由于漯河市区的外延扩大,干河陈村成为处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几年来,村党委、村委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城市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路子。2001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逐渐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广东省作为试点地区,“三旧改造”工作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常常掣肘基层治理的发展。以广州市X村为例,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对实地走访获取的258份钉子户访谈数据以及开发商、政府的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根据核心范畴“协商机制”构建理论模型,还原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三方协商机制,挖掘出X村改造实践“断链”的关键原因并基于此提出针对城中村改造基层协商机制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实施"城中村"改造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在城市建成区内,仍以农村建制的行政村,也称“都市村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都市村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城市开始了“城中村”改造,即将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到个人而转为股份制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城中村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形象,降低了城市品位。为此很多城市都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城中村的拆迁量越来越大,同时城中村独院式住宅的拆迁评估也越来越多。笔结合近几年拆迁评估经验,就独院式住宅拆迁评估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中村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城中村的存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形象.降低了城市品位,为此,很多城市都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这就使城中村的拆迂量越来越大;同时.城中村独院式住宅的拆迁评估也越来越多。笔都结合近几年拆迁评估经验,就独院式住宅拆迁评估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江北区国土资源分局为贯彻建设“五个重庆”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2009年完成拆迁改造17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58万平方米,对“城中村”改造后的土地,其中有395亩土地予以出让、562亩用作坡地公园和石子山体育公园等工程建设。江北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重庆日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一、“留用地”带动“城中村”改造 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起步较早,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摸索,已逐渐形成一套特有的“城中村”改造“留用地保障模式”。即政府在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时,按照征用农用地面积的1096核定用地指标,让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安置失地农民。实践证明,通过整合“10%留用地”,实施“城中村”改造,既可根除原地块范围内的“城中村”,又可确保村镇集体和村民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