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财税》2001,(10):46-48
1992年发布并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首次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引入了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给出了专门的定义,并且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各项要素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这一要求在当时环境下是一项重大的革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由于《基本准则》发布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属于起步阶段,故会计核算制度仍然留有较多的计划经济痕迹,无论从会计要素定义到会计核算制度各方面,都留有较多从国家投资者角度出发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烙印。因此,对六大会计要素未完全按照各个会计要素的性质、内涵加以准确的定义,从理论和实践上均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谈“视同销售”的业务处理——基于不同会计规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欢 《财会学习》2008,(7):31-32
在我国,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制度条例不只是一种,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对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要遵循的会计规范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学者称这是中国会计的“一国四制”。但是不同于FAS、IAS,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3.
2014年国家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企业并购工作中的财务相关内容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和梳理,为企业在并购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防止企业并购失败带来的不良损失,从而为维护我国各行业间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下文中,笔者对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会计处理措施和内容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要素。如果认真加以推敲和分析,不路发现,这一要素划分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实际工作造成一些混乱。会计要素划分,若不加以改进,势必会给今后的会计工作带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笔者想就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谢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7,(25):45-48,2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条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B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比《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及《企业会计制度》(2001)(以下简称旧制度)的规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中国财务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设置,分析会计要素设置的决定因素和三者会计要素设置差异的原因,提出对我国会计要素设置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保伟 《理财》2001,(9):39-3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要素。稍加推敲不难发现,这一要素划分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实际工作造成一些混乱。笔者想就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部分会计要素的内涵互相交叉资产要素的内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所给定义,应该包括货币资产、结算资产、存货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全部资产。其中,存货资产不仅包括库存待用存货,还包括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存货,即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会计科目所归集的半成品存货。然而,费用要素…  相似文献   

8.
严淑琼 《会计师》2019,(24):24-25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16年,财政部又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相比《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固定资产的定义、计量和会计处理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改进。本文在对两项具体准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认为两项准则均存在提法冗余、不严谨和赘述等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浅析新会计准则利润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取代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原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都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其中,新会计准则中有关收入、费用、利润要素的定义与原准则相比有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内涵、设置及决定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其主要的差异与原因,尝试提出有利于完善我国会计要素设置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号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的重要里程碑,被视作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概念是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指导。收入是企业获取经济收益的活动过程,是会计要素核心概念之一,对收入概念从哲学视角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认识企业会计准则变化对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对已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五项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后,已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现将修订后的内容与原内容进行比较,以便于理解实施。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则”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在新形势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理论体系拉开了序幕。以此为契机,在以后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会计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并制订了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彭广林 《上海会计》2011,(3):64-64,63
2006年财政部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后,同时废止了《企业会计制度》,而小企业仍然可以实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相应地会计类教材的编制基础也应该由《企业会计制度》转为《企业会计准则》。然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许多内容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会计要素定义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发布关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会计法》的配套法规,该条例系统规范了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法律责任等重大方面,并在其中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要求。与我国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相比,条例关于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拟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为基础,探讨会计要素定义 之变化,以期正确理解会计要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层次财务报告模式的形成,商誉(包括外购和自创)有望进入财务会计系统.我国财政部自1992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关于商誉会计问题,只在1995年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作了规范性的要求,并未使用"商誉"一词;而在1995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把购入商誉纳入无形资产核算范围;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随着商誉会计在争论研究中达成共识的内容日益增多,对商誉会计的会计处理应提到改革日程上来.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胡光前  龙芳 《财政监督》2006,(10):41-42
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前,仍沿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其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标准一直是明确统一的。但是,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对主要会计政策的披露来看,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收入确认原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极易混淆投资者的理解,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准则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8.
陈凤 《中国外资》2010,(4):64-65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排列在《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该准则对企业给予其服务的职工报酬在支出、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现结合2008年1月贯彻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及税前扣除谈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财务会计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提供以历史信息和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产生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计量和披露,最终是通过会计业务处理来加工、提供会计信息。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都对会计业务处理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在会计业务处理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齐萱 《现代会计》2006,(4):26-28
1998年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四项资产减认准备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原四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项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会计做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