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5狂想     
《创业家》2013,(8):40-41
"到2015年,如果一个新公司想再覆盖两亿用户,要花多少钱和代价?关键是你做不到了。"《创业家》:你曾在今年的春季开发者大会上提到,2015年之后可能不会再出现大的手游公司了,这是基于什么判断?陈昊芝: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比如百度、阿里、腾讯,到今天为止依然是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它们赶上了用户的增长高峰。  相似文献   

2.
用户体验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很难量化很难评估,所以也导致很多小的无线产品开发团队干脆放弃了对产品用户体验的把握,甚至不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交互设计师职位来改善产品的交互体验设计,这对于成长型的公司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对于要想做出精品,长期处于市场不败之地的公司就显得不够严谨了。手机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手机产品也对交互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需要探析一下从用户体验出发来进行手机产品交互设计的方法原则,同时还需要一个比较成型的交互体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苏贝 《中国品牌》2014,(7):50-52
伊利与腾讯的战略合作将给业界明确传递一个信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行业的实业渗透"靠的不是概念翻新,而是靠对"用户体验"和"产品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4.
UI设计是为了大多数用户方便使用软件和应用程序。乐在山水田园间平台的UI设计过程展示了互联网软件产品的设计流程,从设计与用户的角度展示了UI界面设计如何与移动互联网养老旅游项目结合在一起,从而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平台的UI界面设计是基于用户体验,以用户体验设计为主导来进行产品设计,从用户的行为和对用户的服务出发,发现最好的形式来实现产品的目标,从而产生出色的、优秀的设计体验。  相似文献   

5.
赵正 《华商》2014,(15):51-52
在互联网业界,有一句话很形象地形容了一家巨头公司的发展之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直在抄袭,从未被起诉。相信稍微对互联网业界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被“盛赞”的公司是腾讯。BAT三巨头之一的腾讯,三巨头之中市值第一的腾讯,市值堪比国内四大国有银行的腾讯。—个靠模仿和抄袭起家的公司,只用了短短15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个庞大的商业帝国,难道仅仅靠模仿和抄袭就可以拥有只能用奇迹和神话形容的成功吗?腾讯的模仿和抄袭之中,从来都是伴随着创新和远见的融合。让我们回顾并且细数一下那些年,被腾讯抄死的公司们。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PC端互联网产品相比,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其用户行为、使用情境、依赖硬件的特性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随时随地的便捷使用,让移动应用离用户更近。要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提高用户黏性,"体验设计"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用户希望获得准确、高效和友好的移动体验;另一方面,移动设备自身的局限也为移动体验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研究移动用户体验设计的特点与潜在的体验设计创新点,帮助人们提出更适用于移动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体系和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7.
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本文所论证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以及提出的相对应的用户研究、用户体验设计等方法,正是为了指导设计师做出更好的设计服务于用户,避免蹩脚的设计造成的人为失误,指导人们设计出高质量、以人为本的产品。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我们生活更加美好,还可以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越来越受到推崇,也受到了业界内外的关注,通过本文的观点对以用户为中心,用户研究,以及用户体验设计等一系列的概念做一个新的诠释。同时也促使大家关注了一个新的命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以用户为中心做设计的设计师。  相似文献   

8.
《致富时代》2014,(3):5-5
中国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Alibaba)迅速拿下了中国互联网浏览器公司UC优视(UCWeb)。此事进一步凸显出,被称为BAT(百度(Baidu)、阿里巴巴、腾讯(Tencent))的中国数字领域三巨头,牢牢把持着中国这一全球互联网用户第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商》2016,(3)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用户体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移动端的用户体验受到移动端时间碎片化、场景复杂化、屏幕限制化、任务单一化等特点的影响,用户模型以及设计模型相较于PC端都得到了相应的转变。移动端用户体验对于移动用户来讲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互联网+旅游"的迅速发展,旅游APP不断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成为越来越多用户旅游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旅游APP用户体验为切入点,引入旅游决策、用户满意度两个中介变量,构建了旅游APP用户体验-旅游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得出结论:旅游APP用户体验通过良好的APP用户满意度与旅游决策两个中介变量能够使旅游满意度得到显著增强。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旅游APP公司设计开发产品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腾讯开放:促互联网生态圈蓬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腾讯在北京召开合作伙伴大会,1000多名合作伙伴和嘉宾到场见证腾讯的战略转型。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发表演讲提出面对互联网未来的"八个选择"。半年前,马化腾曾经发表关于互联网的"八条论纲",在业界引起轰动。半年后,马化腾再度用"八个选择"阐述对互联网开放平台以及互联网新生态的观点。腾讯第一阶段目标是打造规模最大、分成最  相似文献   

12.
这场狩猎大戏中,腾讯做出了一个选择,一个得罪非常多用户的选择,一个没得选择的选择,但同时,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腾讯正在为自己得罪用户付出代价,要接受用户的骂声,安抚受到伤害的用户,同时,还得面对业界的批评。这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筱奕 《国际广告》2009,(9):28-29
从2007年水动力产品的试试看的心态,到2008年“爱上·缠上”活动时依然有些忐忑,再到今年甜心精灵淡香水的大胆突破,满载而归。三年,三个台阶,每一级台阶的背后,是迪奥对腾讯用户价值的不断重新认识,是实力传播对互联网营销趋势的持续发掘,是腾讯始终以用户体验为皈依,提供更好服务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4.
SNS营销元年     
近两年.国内SNS网站发展迅猛.以人人网、开心网和51.com为代表的SNS网站已覆盖中国互联网近一半的网络用户。同时,新浪、搜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阿里巴巴等新煤体企业也开始涉足SNS。根据CNNIC最新《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3.38亿,其中SNS网站用户规模这1.24亿。  相似文献   

15.
《新财富》2014,(1):71-73
腾讯以QQ为中心的PC互联网时代的顶层设计,被相似度极高地映射到了以微信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和QQ一样,微信先将基础的通讯功能做到极致,以体验极好的基础服务积累海量用户,并建立用户之间的关系链,再沿着关系链依靠已有产品和第三方产品开展其上的业务,并通过将部分业务货币化从而实现盈利。和PC互联网有所不同的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极快,同时依靠腾讯及竞争对手们在PC互联网累积的经验,微信可能会更快过渡到平台化阶段,在微信上会很快出现第三方产品和腾讯自家产品同台竞技,或相互补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整合腾讯微博立体社交聚力2011可辨识集群泛关系链2010互联网什么词最火?微博。曾有第三方机构预测,微博将在2011年年中达到上亿用户的规模,而今腾讯将这一预期的实现提前了半年,2月5日腾讯宣布微博注册用户突破一亿大关。对于互联网来说,有眼球的地方就有经济。"关注"这个以往热词有了新含义,在微博上,关注者就是价值,广告主们第一个微博营销敲门砖,就是开微博、比拼关注数。  相似文献   

17.
营销者说互联网移动化下,越来越多创新的产品与功能被开发出来,从营销层面而言,我们要深度了解并使这些功能与产品,为品牌整合营销规划所用,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满足广告主的传播需求。移动化和视频化是互联网媒体发展的两个大趋势,这是行业的共识。基于移动大趋势,用户的注意力被进一步切分、拆散,因此,精准覆盖用户关注的区域或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注意力,是广告主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有效方式。腾讯以技术丰富互联网用户的生活。每天,数以亿计的用户通过我们的整合平台线上沟通、分享经历、获取资讯和寻求娱乐。我  相似文献   

18.
尹生 《商界》2015,(2):30
随着对广告业务依赖的增加,腾讯似乎将加速Facebook化,而非成为Facebook与阿里巴巴的联合体。然而,这可能将压制腾讯的价值想象空间。1月21日,腾讯终于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测试广告投放了,这一举引搅动了各方神经。对于微信的用户而言,该举动是否会伤害腾讯一直看重的用户体验,是最值得关注的,相信这也是腾讯迟迟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那些有意掘金微信朋友圈的商家,  相似文献   

19.
《成功营销》2011,(1):8-8
据悉,腾讯视频将整合旗下宽频、播客、QQLive等平台资源,推出全新视频平台(v.qq.com)。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腾讯视频致力于打造“用户体验最好”的视频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10互联网什么词最火? 微博。 曾有第三方机构预测,微博将在2011年年中达到上亿用户的规模,而今腾讯将这一预期的实现提前了半年,2月5日腾讯宣布微博注册用户突破一亿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