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最近已经明确,大型国有企业不搞管理层收购;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要区别情况,原则上也要在建立国资委或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明确出资人以后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2005年4月14日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尽管在这部行政规章中,被社会高度关注的MBO这个敏感字眼,已被”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提法所取而代之。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2005年出台的第一部行政规章,明确大型国企产权暂不向管理层转让;同时,明确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可以向管理层转让,但必须符合规定条件。业内人士称,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出台规范中小型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行政规章,意味着一系列监管国企管理层收购举措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陈伟男 《北方经济》2012,(18):18-2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是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重要方式,自20世纪末在我国正式出现以来发展迅速。随着实践的进行,我国关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相关规章在这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制定规章进行规范到选择性限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信托机制因其对于解决在法律框架下,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收购主体、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问题,而一度被广泛使用。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应用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使得我国相关法规也迅速的作出了调整。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制度的发展变革入手,分析了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定价机制、融资渠道三方面的适用性,最后对信托机制如何更好的适用于管理层收购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子 《产权导刊》2005,(1):42-42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4年12月13日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明确指出,母公司要关注子、孙公司产权转让进场交易。他说,总的看,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取得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层收购和国有产权交易不规范。他再次强调,国有大企业不实行MBO。中小型企业实行MBO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出资人要到位,二是要明确企业的负责机构。  相似文献   

5.
关注     
焦点FOCUS国有大企业不宜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 9月2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在《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国资委:坚持国企改革方向规范推进国企改制》,对近期由部分专家学者对目前国企改革的讨论所引起的质疑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文章指出,国有企业在实施管理层收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BO)是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的引导,在实际运作中有些国有企业的MBO偏离了改革的初衷,有的甚至暗箱操作,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如何看待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剑走偏锋之过。本期特稿栏目编发了过文俊《我国MBO的是非曲直及其规范发展》和沈克慧《关于管理层收购的深层次思索》的文章,两位作者从国外到国内,从理论到案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称Management Buy—Out(MBO),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美等国家,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和管理层激励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从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有其内生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公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可谓是决定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命运的风向标。这项首开记录,直言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规定,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十四万七千家中小国有企业MBO(管理层收购)的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9.
王振晴 《开放潮》2003,(5):27-28
近日,财政部建议暂停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审批工作。前不久,财政部在给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中说,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据了解,财政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国有资产评估处已经撤销,相关职能正在向新成立的国资委移交。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资》2005,(3):24-24
目前国企改制中国资流失的主要现 象,突出表现为管理层收购和国有产权交 易不规范,而自卖自买、暗箱操作等则是 国企改制为人诟病的"四宗罪"。 自卖自买: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一针 见血指出:"管理层收购存在的最大问题 就是自卖自买","自己要买那个资产,所 以大动脑筋尽可能把资产价格压低",造成 国有企业净资产严重缩水,甚至不掏钱就 掌握这个企业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层收购(MBO)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企业并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的MBO过程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将保证我国MBO过程向着规范、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权导刊》2005,(9):52-52
为保证管理层收购工作的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职工群众利益受损和腐败现象,湖北省荆州市国资委采取六项得力措施规范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13.
中国需要MBO     
2003年3月.财政部向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发出《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该函文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该函文称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一些当事人利用新的交易形式谋取不当利益”。自从该函文发出后,我国资本市场便再没有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即MBO)案例的报道.也即是我国MBO实际上已经被暂停受理和审批。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BO)给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2004年郎成平教授所引发的有关国企产权改革大争论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国资委下决心“大型企业不能搞MBO”。与此同时.国资委还是允许一些中小国有企业继续探索MBO。两年来针对MBO是对是错,是应该规范发展还是应该全部遏止存在着诸多争论,这也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MBO)现象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Wright)于1980年发现并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种有效方式之一,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的得力工具.这种源于西方的制度于90年代进入我国,在我国实践的几年中,由于发展条件还不够成熟,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以管理层收购制度的概念、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对管理层收购制度在我国遭遇的窘况和优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如何克服该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种有效方式之一,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的得力工具。这种源于西方的制度于90年代进入我国,在我国实践的几年中,由于发展条件还不够成熟,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以管理层收购制度的概念、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对管理层收购制度在我国遭遇的窘况和优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如何克服该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收购主体通常只能提供10%~20%左右的自有资金,其余要靠外部资金解决.在国外,管理层通常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来获得收购资金,并且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合作下进行.而我国由于金融体制的限制,融资渠道不足,再加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支付能力不足,管理层收购融资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MBO时大多采用管理者自筹资金或私募投资为主体的方式,收购的支付工具多为现金.因此,如何规范企业MBO的融资行为、拓宽MBO的融资渠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2月19日转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办60号文”)。该文被市场人士误认为是国家监管层对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的解禁,甚至有人认为该文出台后MBO(管理层收购)又将盛行。  相似文献   

20.
关注     
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在12月15日明确表态:"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一些中小企业可以探索。"他同时为管理层收购没立了五条"禁令"。 这五条规定包括:要做好经营者离任审计,对企业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购买股权;改制方案要由产权单位委托中介饥构制定,经营者不得参与转让决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