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当前,美国、日本等央行的利率均接近于零,欧洲(包括英国)等央行的利率亦低于我国,使得跨境套利交易盛行。另外,我国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协调推进跨境人民币流动  相似文献   

2.
顾雷 《中国市场》1998,(8):31-32
<正> 1998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并同时下调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这是自1996年以来我国第五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面对如此连续的降息,难怪有人惊呼:中国已进入利率微调时代。此次降息,不仅有助于减小各大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存款准备金套利的消极做法,还将有助于各大商业银行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3.
吴恒煜 《商业研究》2008,(1):133-137
由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均衡模型不能与观察到的期限结构想吻合,提出两种无套利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校准模型和HJM模型,试图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过程。无套利模型中假设经济中无套利机会存在,利用金融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推导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巫杰 《商》2014,(12):75-75
利率平价理论深刻地阐述了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与其之间利差的关系,而利率评价理论又分为抛补套利利率平价理论和非抛补套利利率平价理论,本文着重分析的抛补套利的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通过对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利率差的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实际上在中国不适用的结论,而不适用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资本项目受到管制,利率还未市场化,汇率决定机制扭曲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金融外汇业务中,经常涉及到套利交易的问题,而套利交易是否有利可图,则要看套利成本是多少.这就涉及到套利成本的计算问题.先略谈一下套利交易.所谓套利,是利用两个金融市场上短期存放利率的差异,将资金从利率低的市场调往利率高的市场存放,以赚取利息差额的外汇交易.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经常波动的,为了防止资金在投资期间汇率变动的风险,套利交易常与掉期交易结合进行,即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入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  相似文献   

6.
《商》2015,(29)
目前我国的利率标准由央行制度,其它银行必须共同接受央行给出的利率标准。当前央行的数次下调利率为未来利率市场化做好铺垫工作。本次研究说明了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银行存款的战略转型规划。  相似文献   

7.
李丽  刘晨  刘莉 《财贸研究》2003,14(5):68-70
面对中国通货紧缩的趋势 ,央行实行了较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以求刺激经济的增长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利率传导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了疏通利率传导机制 ,需要从利率市场化和改革微观宏观环境着手 ,使利率成为央行一项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了基于传统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差原则”指导下中国货币政策实践所面临的困境,指出货币当局放弃该原则主要是因为跨境资本的套利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即已不再是传统的利差套利模式,并引出资产价格套利的概念。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引入资产价格套利模式,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修正,建立资产加权收益率平价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利率与汇率政策协调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利率大幅上扬的局面,央行近日表示,多个因素叠加导致利率短期剧烈波动,但目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商业银行备付金充裕,从总量上看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表示,随着时点性因素的消除,以及商业银行逐渐恢复理性,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央行利率制度制约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主要因素:央行对准备金付息制度、银行对再贴现的制度以及央行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并提出了取消对超额准备金付息、再贴现利率与shibor挂钩以及取消存贷利率管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川巍 《江苏商论》2004,(11):159-160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走向取决于其内在演进逻辑。改革推进的整体思路蕴含着以渐进式的改革跟进逐渐成熟的外部条件,并通过改革推动条件进一步走向成熟,待到条件成熟时再全面铺开的辩证哲学。而具体改革步骤的推出,则主要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两方面利益的博弈有关。对这两方面利益的考虑,是牵制央行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的最主要因素。但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不变,一旦时机到来,就会毫不迟疑地推进改革进程。预计央行将在5-8年内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完成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赵景男 《消费导刊》2013,(11):72-72
股债套利在传统套利投资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就利率因素对股债交易的影响展开建模,结果显示,基于ECM模型的策略能减少投资决策的考虑因素,更好的指导股债套利。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96年6月1日央行启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可能长期、大幅波动。为释放金融业利率风险,中国央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利率避险工具。因此市场参与者运用这些工具规避利率风险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商》2013,(20):12-1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今年5月份,央行决定放开贷款利率,此举曾被认为是在贷款利率市场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不过,人们随之也发现,由于市场上作为利率标杆的是由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的对外贷款主要是参照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作上下浮动。如此一来。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自然是较为有限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贸易》2014,(7):10-11
6月5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从0.25%降至0.15%,同时,欧洲央行还宣布下调边际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1%,这也是全球首家实施负存款利率的主要央行。负边际存款利率是央行与商业银行间的隔夜拆借率,-0.1%的边际存款利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将钱存在央行需支付0.1%的费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利率调整的主要动因和可能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央行五次上调利率为历史罕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CPI的变化水平,金融机构的成本和收益,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是当前影响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未来的利率调整还可能继续进行,但调升的幅度、调整的频率有限。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央行五次上调利率为历史罕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CPI的变化水平,金融机构的成本和收益,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是当前影响我国利率调整的基本因素;未来的利率调整还可能继续进行,但调升的幅度、调整的频率有限。  相似文献   

18.
施伟俊 《计划与市场》2001,(1):32-33,43
央行基准利率(CBB)的选择 一、现行央行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的评析 1996年以来,央行开始积极运用再贷款利率调节商业银行的再融资行为,使再贷款利率水平逐渐趋于合理(低于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再贷款利率正逐渐成为间接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手段。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3次下调再贷款利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至 1998年 12月末,商业银行贷款增加 9,772亿元,同比增加 3,953亿元,广义货币余额为 104,499亿元,增长了 15.34%。央行成功地实现了通过再贷款利率的调整间接调控商业银行的贷款…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1月22日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加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也爆发了由利率变化带了的利率风险,所以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该背景下探讨了金融机构存在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以及市场化进程中利率风险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某种货币的升(贴)水率作为套利成本,再与两国的利率之差进行比较,来判断套利活动是否有利,只是一个近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